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少数民族声乐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对它的定位关系到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意在通过探讨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定位与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多元化、综合性、开放性的发展目标,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始终保有勃然生机。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梳理的局面,本文从"实地调查、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声乐教育的文献"、"开阔少数民族声乐教育理论研究队伍的文化视野"两方面简述了笔者的一点想法,提出了探索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现状,总结了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与高校艺术教育相结合的经验。就如何把广西特色民族民间艺术融入高校教育中去,汲取本地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精华,树立广西艺术教育的新理念,办出广西高校艺术专业特色,培养新一代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暨中国民族之声大型演唱会在宁举行由文化部少数民族文化司、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省文联及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暨中国民族之声大型演唱会”自1993年11月16日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族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创新发展,越来越来人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到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部分。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国声乐艺术工作者必须严格履行自身的责任,要积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秉着严谨尊重态度去对待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力发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本文将进一步对多元化下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声乐教育模式是21世纪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音乐教育管理者要树立新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声乐教师要博采众长,因材施教,完善特色学科教材,使地方特色贯穿于教学体系中;在具体实践中,要加大地方特色的声乐艺术课题,遵循特色教育的基本原则,逐步形成科学的、规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声乐教育模式,以便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培养更多有个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梁健 《当代教育论坛》2005,(12):157-158
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民族声乐的演唱形式、风格,还是民族声乐的作品创作等方面,都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而引人注目。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歌手,在我国重要的声乐比赛中屡创佳绩,更是丰富和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然而,从目前对少数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来看,由于以往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多。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显然,已不能适应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对此,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应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声乐教育文献我…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高等艺术院校里,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在艺术发展方向上远离母体文化,洋化、汉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在现行的培养模式下,本该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已失去了本身特色,这种现状应当引起重视.改变现状,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材、价值观的引导等方面加以改进,以利于培养有艺术特色的少数民族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9.
谈男民歌手的嗓音训练吴坤侠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民族歌唱艺术在继承民族民间遗产和吸收外来发声方法的基础上,有了空前的发展。在广阔的少数民族声乐土壤中,盛开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之花,其成就为我们伟大祖国增添了光彩。但也必须看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使得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美声,都是歌唱的艺术,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发展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就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同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使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走向更科学、更系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声乐在音乐教育中处于独特地位,针对当前音乐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如何弘扬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少数民族声乐未来发展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艺术交融及多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融合及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在这一大背景下,声乐艺术工作者更应当明确自身责任,以尊重的态度、开放的意识、复合的思维、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当今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对策作了一些探索,归纳为:创设独特的音乐学派,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整合与利用本土民间传统声乐资源,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健全和完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隶属于地方戏曲剧种,广泛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河北等区域,也是构成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也力求通过声乐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与情感。本论文主要以二人台艺术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切入点,分析和研究二人台的艺术魅力和民族文化底蕴,进一步挖掘二人台深厚的民族艺术精髓,同时也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民族音乐艺术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不断孕育和积累的文化及精神财富。而民族声乐艺术又是民族音乐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和繁荣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高校是民族声乐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倡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中如何更好的推广和发扬民族声乐艺术教育是民族高校声乐工作者需要努力思考践行且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这朵绚丽之花现如今已经开在了大学音乐课堂里。当代民族声乐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弘扬和继承,高校音乐专业把民族声乐作品纳入教学内容中,对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大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较大的出入,对民族声乐的理解、想法和教学更是千差万别,这种状况对于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和发展极为不利,尤其对于建设中国声乐学派更是不利。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已被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这是深化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门审美艺术,我国民族音乐不断地追求其独特的韵味。在诸多的民族声乐作品演绎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少数人民的质朴情感和精神价值取向。本论文以审美"韵味"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字韵、音韵及情韵的探讨与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出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对音乐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民族声乐艺术指导是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艺术的指导者、诠释者和舞台的表演者。作为一名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必须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底蕴,才能在艺术的指导、创作以及表演上达到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