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教育理论界对学校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那么,学校教育究竟应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回归到这样的生活:从主体而言,回归到成人与儿童共同的生活;从时限而言,回归到过去、当下、未来生活共在的生活;从内容而言,回归到事实与价值统一的生活;从意义而言,回归到丰富、有趣、有德性和智慧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其三大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德育模式上实现从灌输德育到生成德育、从封闭德育到开放德育、从知性德育到践行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3.
娄希强 《文教资料》2007,(34):117-120
孙氏兄弟除了作为高加林人生轨迹的继续而平行外,在他们自身思想意识境界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从孙少安到孙少平,又是一种发展与超越,一种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超越,一种对待生活态度、生命认识的超越,一种从世俗生活征服者到自我意识觉醒者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卫红云 《生物学教学》2008,33(12):19-21
本文以教学实例为主,通过从教材到生活、从生活到教材、同伴互助、全员参与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生命科学》生活化教育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详细地说道,他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本文从基于生活化教育美术集体活动的选题开展、目标预设、材料准备、策略方法、作品评价这五方面进行阐述。实施应立足幼儿生活,以生活为背景,通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环境、生活化材料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生活、创造艺术。  相似文献   

6.
一、无处不在的时尚文化 当今,时尚文化大行其道,无处不在,任何人无法回避。从港台流行歌曲的走红,到“哈日”、“韩流”;从琼瑶、金庸到如今的明晓溪、郭敬明;从“樱桃小丸子”到“喜羊羊与灰太郎”;从QQ聊天到今日的“微博”“开心网”,时尚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它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我们住在各种各样的房子里,昆虫住在哪儿呢?他们有房子吗?昆虫种类这么多,因此,它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所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从天涯到诲角,从高山到深渊,从赤道到两极,从海详、河流到沙漠,从草地到森林,从野外到室内,从天空到土壤,到处都有昆虫的身影。不过,昆虫最适宜的活动场所大致可分为五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生活图景的出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在意识上应该凸现生命意识、生活意识、生成意识;在课程形态上应该从“向师”到“向生”,从“蓝本”到“文本”,从“听话”到“对话”,从“经验”到“体验”,从“独作”到“合作”,从“单极”到“多极”;在课堂行为上应该关注学生参与程度、情感体验、合作交流、个性差异、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系统深入地阐述中国人生活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专著,绝无仅有,弥足珍贵。近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长莉的新作《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现代》则从多层面、多视角开辟了研究中国人生活方式系统化著作的先河。值得一读一书。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特征在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主要靠体验,"到生活中去"主要靠实践。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体验与实践"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为与同学和老师的接触、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则是在活动实践以及大量地了解生活事件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从说话、写话到片断训练、命题作文,从口头表达为主到书面表达为主,是—个飞跃,三年级是实现这个飞跃的突破口。要完成这个承上启下阶段的作文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知识、生活阅历的实际出发,抓好从看图作文到命题作文、从观察图意到观察生活、从口述到笔述、从段到篇的过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从看图作文到命题作文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的方法,但进入三年级后一下子很难适应命题作文。教师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后的体育文化生活进行整理、分析。主要结论:牧民定居,体现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从分散到集中的变化,是推动藏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活性因子。研究藏区牧民定居后的体育文化生活,从封闭到开放、单一到多元一体、随意到规范、内到外,宗教体育从神秘走向世俗之变,既是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也是牧民群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加强学生生活管理福建郑瑞兰,郑元桂技校学生的生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的时间长(从早晨起床出操到晚上自习、熄灯就寝);空间大(从宿舍、膳厅到教室、操场);内容杂(从生活秩序、卫生到行为、习惯),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极其丰富多彩和生机盎然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从日月星辰到山川田野,从花草树木到鸟兽虫鱼,从原始生活到现代文明,每天都在变化。正常的孩子可以通过耳闻目睹了解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聋哑学生,他们只能凭借视觉形式来观察生活的变化,感受生活的精彩。生活对于聋哑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奇而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缤纷的色彩就像一幅幅图画,会永远保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孩子的知识可以从生活中汲取,孩子的智慧可以从观察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正>在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一课教学中,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哲学"的概念,不仅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会影响整个《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哲学课程本身就应该是哲学的,智慧的。其本质是遵循从个性到共性、再从共性到个性的认识程序,表现为从生活到哲学,再由哲学到生活,通过营造课堂情境,把鲜活的生活与高度抽象的哲学相链接。解说文字,利  相似文献   

16.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从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校美术课程观的转向呈现出从实用技能到儿童经验、从儿童经验到学科理性、从学科理性到生活经验重构、从生活经验重构再到批判理性的发展趋势,显示出钟摆式、多样化的特征。美术课程观是影响学校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师实践的重要因素,理想的美术教师的课程知识构建应融合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在动态中构建美术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校美术课程观的转向呈现出从实用技能到儿童经验、从儿童经验到学科理性、从学科理性到生活经验重构、从生活经验重构再到批判理性的发展趋势,显示出钟摆式、多样化的特征。美术课程观是影响学校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师实践的重要因素,理想的美术教师的课程知识构建应融合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在动态中构建美术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19.
《商洛学院学报》2017,(2):83-86
要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精神,做到"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注重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方法论问题。为此,要重视从理论为本到重视生活的关注重心转化,重视从理论文本到生活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转化,重视从理论叙述到生活交流的课程讲授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语文素养并不单单指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也并不仅仅指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种能力,它包含着更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语文教学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遨游,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