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饱受争议,惩罚作为一种对被惩戒者违反纪律和规范行为的教育训诫手段仍被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中。惩罚的心理学依据主要源自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实验研究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经典实验研究是支持惩罚合理性的心理学基础。惩罚时应遵循保留原则、及时性原则、正当性原则和最低伤害原则。应避免和防止无效和不当惩罚。最后提出了关于教师实施有效惩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的一些确定的、在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原理作为教学策略如何应用于教育教学。主要包括:强化、惩罚、主动学习、科学复习、学习迁移和反馈。并提出强化时要注意强化物的选择与强化次数;惩罚应与奖励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参入学习过程;教学中科学地组织学生复习;充分地利用学习迁移与反馈。  相似文献   

3.
合理地使用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然而,在全面推行赏识教育,呼吁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背景中,许多人对因不当惩罚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作用。因而,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本文从心理学理论相关研究的视角,探讨惩罚的心理机制、实施惩罚教育的心理学意义及心理策略,以加强教师对惩罚教育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惩罚教育是洛克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他在《教育漫话》中对惩罚教育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洛克对惩罚教育的态度及惩罚教育的方法,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心理学思想,对现今学校的品德教育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洛克惩罚教育的心理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教育是洛克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他在《教育漫话》中对惩罚教育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洛克对惩罚教育的态度及惩罚教育的方法,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心理学思想,对现今学校的品德教育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惩罚是为了抑制人的不良行为,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常常使用惩罚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惩罚是负强化,是一种消极的激励因素。 惩罚得当,可以使学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推动自己不断前进,惩罚不当,则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削弱甚至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因此,熟悉和掌握惩罚的心理学原则,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惩罚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教育者的青睐,但是对它的争论也是最大。由于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发展,惩罚问题引起了很多心理学家的重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技思里与斯金纳。本文从他们关于惩罚规、理论基础、惩罚效果和他们的观.点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及指导等四个方面作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中,教师常采取各种教育措施诸如惩罚、奖励来引导学生朝着教育既定目标发展。几乎所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皆认为:奖励比惩罚好、表扬比评批好。然而,如果学校教育中完全摒弃惩罚,那也是很不合适也不可能的事。了解惩罚是如何影响儿童行为模式的,如何扩大惩罚的正面影响而减小负面影响,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惩罚的心理学学说简介 关于惩罚,现代学习心理学有两大学说,即联结派 的学说和认知派的学说。联结派各家从关心行为结果 的角度,认为惩罚本身并不能使受惩罚者形成新行为; 认知派各家从关心行为过程的角度,强调只有当学习 者将外部影响内化为内部的经验认识时,才能产生强 化作用,调控其行为。两派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得 出了惩罚作为教育手段并不适合的结论。 二、国外关于惩罚的实证研究 1.关于惩罚行为负面效应的研究 Heitzman(1983)指出,惩罚的好处有3个:终止了不 好的行为;帮助学生学习好的行为;阻止其他人模仿坏 的行为。惩罚的坏处有4个:使学生退缩或具有侵犯性; 导致泛化(对一切指导都怀有敌意);鼓励对惩罚行为本 身的模仿;导致同伴的疏远和嘲笑。两相权衡,Heitzman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惩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受理论导向、固有观念的影响,本应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辅助手段的惩罚教育,长期以来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一块"禁地"。事实上,惩罚并非是一种不良教育手段,而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合理结合心理学理论进行惩罚教育,能很好地矫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品德,对于教育目的的达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惩罚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和作用,并且认真研究应用方式,以便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的。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过程中,奖励和惩罚是两种基本而必要的手段.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式下,惩罚教育似乎成了上不了台面的教育手段,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导致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对惩罚的含义和使用的误解.本文主要从心理学领城中行为矫正的视角对惩罚教育的含义和使用给大家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惩罚是家长和教师教育青少年的常用手段。虽然,绝大多数教育心理学理论都认为奖励比惩罚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教育中要完全放弃惩罚。在这里,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如何改进惩罚方式。在现实生活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惩罚经常出现,有的还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少人对于惩罚存在误解。因此,如何走出误区,改变陈旧的惩罚观念,避免有害的惩罚方式,采用更加有效的教育手段,扩大惩罚的正面影响,是家长和教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什么是远距离学习心理学 八十年代的心理学已经进入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心理学原是教育心理学的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已经成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几个临近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揭示的主要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为教育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教学心理学主要揭示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教和学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为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服务。学习心理学则是着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和心理  相似文献   

14.
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应用于医学、教育等社会领域,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内涵,介绍了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提出要更好地进行成人教育教学需提供积极条件,避免消极情绪;利用强化程式,引导成人自我导向学习;适当运用惩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作为教育和教学手段之一的教师惩罚行为?从心理学学说和大量相关研究入手,论述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果,揭示惩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对于教育惩罚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当前,一些教师不敢运用教育惩罚,而另一些教师不当运用惩罚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从哲学、心理学和人性论三种视角探讨了教育惩罚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教育惩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师道尊严的误用;学生、家长对教师不当惩罚的默许和纵容;因惩罚相关规定不明确,教师不敢惩罚.提出解决当前教育惩罚问题的策略:尽快出台教育惩罚相关法规,包括明确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清晰界定合理惩罚、体罚及变相体罚的标准,增加对教师无故忽视或放任学生不良品行的行为进行处分的条例;加强师德教育;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制定班级规范和惩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被定义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激活、定向、维持和调节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心理学中,一般将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另一类称为外在动机,即个体由于期望得到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等原因而产生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叶树荣 《广西教育》2004,(7A):39-3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