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职社交礼仪课程第二课堂的拓展为课程教学的社会化实践提供了可能和路径。应当充分利用年轻学生乐于参与和校园内外条件充分的可行基础,积极开展礼仪社团、礼仪大赛等校内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拓展社会礼仪服务等校外第二课堂活动,保证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与规范的运用进入"实战化"状态,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的设置特点,着力创建集"服务礼仪、公关礼仪、商务礼仪、旅游礼仪"为一体的综合学习专业礼仪的"现代礼仪"课程资源库网站,并围绕课程资源库这一教学平台,创新开展"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发挥礼仪教育和礼仪培训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3.
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近年来高职"现代交际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提炼出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四结合"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刘宝 《教书育人》2004,(9):38-39
当前,各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礼仪课,它是一门实用性、知识性和操作性很强的重要课程。如何通过礼仪课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规范其礼仪行为,提高其礼仪修养,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一直是笔者长期思索的问题。以下试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融入素质教育两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一、要努力探求教学方法的创新礼仪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的“讲授+黑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变单纯理论讲授为演示观摩、案例解析、情境模拟等方法的综合运用。1.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为学生学习提供丰…  相似文献   

5.
社交礼仪实训课程性质与目标是学习社交礼仪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礼仪的一般原理,掌握现代企业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把握现代企业礼仪的内在规律,更好地为企业、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服务;社交礼仪课程实训教学内容是社交礼仪、案例分析、场景式模拟训练、生活、社会中的各种社交场合礼仪、求职、面试、办公礼仪、会议礼仪;社交礼仪课程实训教学要求是社交礼仪课程实训教学特别强调和注重新的方法、理念、思想,实行两种实训教学方法,把握三个重点,联系四个实际;社交礼仪课程考试改革是摒弃传统的笔试考试突出应用型特点,做到出题在应用上,考试在应用上,基本礼仪知识可以作为学生考试题。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人际交往行为的规范。鉴于礼仪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礼仪课程,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由于课时少、学生多,任课教师经验不足,加上实践训练时间、场地、内容极其有限等因素,教学上还是存在着以传播知识为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辅的倾向。为了更好地发挥礼仪课程素质教育的潜能,本人总结了在历年教学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进行了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职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项目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项目教学基本范式设计、实训与实践项目设计和教学考核与评价设计等为重点。高职礼仪课程课堂教学要坚持以能力训练为主,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全面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项目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项目教学基本范式设计、实训与实践项目设计和教学考核与评价设计等为重点。高职礼仪课程课堂教学要坚持以能力训练为主,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全面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武媚 《林区教学》2023,(12):74-77
礼仪课程教学能够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修养,满足其就业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中职礼仪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名片礼仪课程内容为例,开展BOPPPS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从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个环节探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中职礼仪课程教学设计,从而调动中职学生礼仪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婵婵 《广西教育》2023,(17):49-51
本文论述中职形体礼仪教育提质培优的实践路径,提出优化形体礼仪课程设置、改革形体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形体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等具体做法,更好地推动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索体验式培训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应用,以期能用于指导教学和研究。方法:在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体验式培训,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体验式培训的认可度高,96.52%的学生认为在体验式培训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知识。小结: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经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值得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多元文化"为取向的小学礼仪文化教育课程,基于培养学生"文化自尊"与"文化尊重"意识的课程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认识与理解多元礼仪文化知识基础上,逐步形成"国际礼仪"修养.课程内容以融汇古今、中西优秀礼仪文化为构成,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突出民主、灵活与开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徐苑 《教书育人》2012,(21):159-160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运用性、方法性很强的课程,应努力将实践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研究者们都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罗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特点,设计三个综合设计性任务。[1]张琪、陈琳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提出通过"研讨活动"的加入使理论讲授与学生活动融为一体等。[2]要使学生养成"综合"的习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相结合,并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解决办法就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加入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4.
社交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传统礼仪的教育,做到传统和现代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精讲多练,改革考试模式,注重学生养成教育,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礼仪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文明公民的必备素质和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加强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是德育的基础任务,也是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整合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安排好课程的设置及内容,采取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受到熏陶和训练,真正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要求,“礼仪”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求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实践训练的环节,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灵活应用礼仪知识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在今后职场中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了解商洛学院秘书学专业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情况和课程评价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礼仪知识求知需求高,学生对课程总体评价良好但仍有很大提升改进空间。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可以从培养目标、教学理念、考核方式、教学形式四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需要学习礼仪;实践教学是将知识、技能学以致用的途径,多层面礼仪实践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是全面、立体展示学生能力的窗口,是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渠道。利用多层面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和探讨,形成"四层一循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和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德育课与礼仪教育相互渗透,德育作为培养人礼仪的一种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德育教育与礼仪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德育教育与礼仪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两者不可分割,对学生素质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暴露出学校教育流于形式,只为了追求学生的成绩提高,不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也不重视德育教育课,自暴自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德育课渗透礼仪教育的课堂提出了新要求,强化老师的言行举止,老师的一举一动,深深的影响着学生,老师日常的行为比在课堂上讲道德更有影响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礼仪;对学生也要有一定的约束,强化学生的言行举止,逐步养成一种习惯;增加实践课程环节,能够有效的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德育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社交礼仪"是近年高校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针对这门课程知识容易理解,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特,最,在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表演创设情景,多媒体教学模拟情景,学生角色扮演融入情景,案例分析导入情景等具体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通过参与和互动交流去体悟情景,并把这种体悟转化为真实情景中的实际运用能力,真正做到知礼仪、习礼、守礼、用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