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洛克形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了解犹太人生存历史和全面理解剧情这两个角度重新审视了夏洛克形象,认为,夏洛克既是令人痛恨又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在他身上渗透着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的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在晚唐诗歌潮流中的意义,在于他个人的悲剧乃是晚唐那个时代的悲剧的缩影。这种个人命运与国家气运的契合,才是这个典型的主要审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和普希金笔下的叶夫根尼·奥涅金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他们被称作是时代的多余人。在贾宝玉的形象当中我们看到中国18世纪封建社会贵族阶层中的先进典型。受自己的阶级出身所限,贾宝玉不可能战胜自己的悲剧命运,成为中国的多余人。奥涅金虽然生活在19世纪,他的阶级地位同样决定了他的命运。虽然他提出了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但最终不能摆脱封建制度的枷锁。特殊的历史条件、复杂的阶级出身、封建社会相同的本质决定了他们的悲剧,使他们变成了多余人。两个形象作为文学史上的优秀典型成为时代的反射镜,反映了中国和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中,晴雯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作者血泪凝成的一个真诚直率、嫉恶如仇少女形象。这位美丽聪颖、秀外慧中的、r鬟,最终却被诬屈死。她的悲剧是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造成的悲剧,是那个封建制度的环境酿造的悲剧,也是她那种如“暴炭”般的性格铸就的悲剧。她的纯洁和美好的被毁灭,使我们在悲痛与哀伤中受到震撼与冲击,同时,也让我们在充满污秽和鲜血的贾府里,依稀看到一点希望的亮光,感到一丝和暖的春天气息,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5.
觉新的个性性格和处世态度的形成是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使然.他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而他就是那个时代社会悲剧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浅析《搜神记》中女性形象的美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神记》是六朝小说家干宝的代表作品。他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品通过浪漫的想像 ,展示了那个时代女性形象的人情美 ,女性形象的奇异美 ,女性形象的外貌美和个性美 ;展示了女性的命运、追求 ,从而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底蕴。  相似文献   

7.
觉新的个性性格和处世态度的形成是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使然。他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而他就是那个时代社会悲剧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无疑是巴金小说创作中写得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五四时代新女性”在四十年代作为“职业新女性”的新内涵。透过曾树生的悲剧命运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黑暗时代下人们生存的艰难。  相似文献   

9.
秦观是北宋时期新旧党争的牺牲品。他学务经世 ,名重当时 ,却生不逢辰 ,“为世所弃” ,命运乖蹇 ,道路坎坷。先则为亲老之命 ,生计所迫 ,奔走于科举之中 ,中进士时已三十七岁 ;继则“京国鬓如丝” ,入仕后仅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等小官 ,还受党争所排 ,备受诋毁 ,叠遭贬谪 ,忧郁伤怀 ,终于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对于这样一个有才华 ,有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应还他以历史公道。他的经历又一次地记载了一个优秀人物在那个可悲的时代里走完他坎坷道路的完整过程 ,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 ,也是时代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高觉新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处在"夹板"中的悲剧形象,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综合体。他的悲剧的一生,既是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是个人自我选择的主观结果。作为传统文化的忠实执行者,高觉新的一生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一典型形象,正反映出传统文化对个体人的毁灭,因而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统文化负面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宋元话本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示那个时代女性的抗争、朦胧的民主和解放意识及其爱情悲剧;还折射出那个时代市民阶级复杂的思想趋向和审美特征,为后世白话小说的繁荣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2.
在跌宕起伏的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知识分子始终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所以知识分子问题成为了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知识分子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厚的学识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往往以其命运的悲剧作为了人生的结局。在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中,作者塑造了知识分子倪吾诚的形象,他的悲剧命运告诉我们:由于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抗,知识分子自身的精神迷茫,性格受到压抑后的畸形发展,再加之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倪吾诚必然会有痛苦的一生,而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真实写照。王蒙在新时期重拾知识分子问题,目的在于呼唤新一代知识分子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一个产生大规模悲剧的时代,社会责任感迫使着思想家鲁迅对悲剧现实作出自己的思考。1935年鲁迅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命题。创作中,鲁迅把悲剧的社会因素溶于日常小事的描绘,传达他对那个时代悲哀的深味。他笔下的悲剧人物有自身软弱的个性,夸大他们反抗的个性,就背离了其悲剧审美特征。他的悲剧虽“几乎无事”,但悲剧效果却是彻底的。鲁迅还有意淡化情节,颠覆传统的叙事结构,多惜助人物、场景、心理、细节的描写来增强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晴雯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下层的小人物,是如何用生命来和那个不公正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坚决地抗争,以至成了那个社会的最无辜的牺牲者。晴雯的“怒”,既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恨,更熔铸着她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5.
"五四"对于女性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新知识的冲击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双重作用下,女性命运总是难以逃脱"悲"的结局。沈从文笔下的女性,虽积极地寻求反对宗法男权,然而最终却又被迫服从于封建礼教;她们憧憬美好纯洁的爱情,然而往往又屈从于强大的习惯力量,以悲剧而告终。她们的悲剧形象,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的典型性色彩,我们在此探究她们的悲剧运命及其原因,具有文学史及社会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与黑》主要描写下层平民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野心膨胀和破灭的悲剧。书名红与黑,有人说红是代表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代表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的黑夜。红是于连那颗不甘寂寞的心,黑则是那个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最终黑夜熄灭了人们的热血。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一个产生大规模悲剧的时代,社会责任感迫使着思想末鲁迅对悲剧现实作出自己的思考。1935年鲁迅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命题。创作中,鲁迅把悲科的社会因素溶于日常小事的描绘,传达他对那个时代悲哀的深味。他笔下的悲剧人特有自身软弱的个性,夸大他们反抗的个性,就背离了其悲剧审美特征。他的悲剧虽“几乎无事”,但悲剧效果却是彻底的。鲁迅还有意淡化情节,颠覆传统的叙事结构,多借助人物、场景、心理、细节的描写来增强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8.
乔峰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他正直伟岸,侠肝义胆,武功卓绝,为朋友两肋插刀,对敌人恩怨分明,他是人人敬仰的大侠形象。然而这样的英雄却以悲剧结局,他的悲剧不仅是英雄的悲剧,还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是他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小说的历史背景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鲁迅小说的基本主题,就是针对那个时代的实际,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揭示其吃人的本质,并进而探索革命的前途。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正是在描写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20.
汉代文人诗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大类:贵族妇女悲剧命运形象、平民女子勤劳、独立的形象、文人诗笔下的思妇形象。汉代文人诗中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在于,她们是男权话语体系下的女性形象,是汉代妇女处境的真实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