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幼儿园"规矩、方圆"就是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良好常规。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个必修课,也是教师有效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功。一、创建"让音乐说话"常规教育模式的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经过反复的论证专家们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良  相似文献   

2.
赵玫 《山东教育》2012,(Z6):75-77
简单、自然,这是小班游戏的特点,但小班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有怎样的渐进发展过程?教师又如何在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前提下用环境支撑孩子们的游戏?解读游戏主题的生发过程第一阶段:单一的娃娃家游戏主题刚进入小班的幼儿生活经验主要来源于家庭,最初还有一段入园适应过程,所以游戏的主题就从娃娃家开始,在班内设置平行游戏区,投放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在简单、有序的环境中获得安全、稳定感,这有利于帮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建立良好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3.
“娃娃家”是最受小班幼儿欢迎的游戏之一。游戏过程为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环境的各种情境,让幼儿在自由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我。“娃娃家”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情感、能力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让幼儿在家的环境中找到安全感小班幼儿刚刚从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还处在分离焦虑时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他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克服分离焦虑。这时幼儿在进入娃娃家游戏时呈现出的情况是:需要教师照顾得多,又依恋大人,常常是集体都来到娃娃家中,表现出很强的从众心理。这一方面需要教师细心照顾…  相似文献   

4.
<正>一、游戏背景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并百玩不厌的游戏,而"娃娃家"又是小班幼儿适合玩的游戏。布置时,我们用架子和纸箱的组合将"娃娃家"分隔成"厨房"和"卧室","厨房"放置"饮具","卧室"放置"家具",再布置一些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使"娃娃家"变得更舒适、更温馨。在娃娃家中,我们投放的有成品的、自制的、半成品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幼儿可以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增强角色游戏的操作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高虹 《教师》2014,(12):15-15
幼儿常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园、家庭、社会要相互协调一致,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使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学习品质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期是培养学习品质的关键时期,此时,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家长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人,家庭环境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密切的家园沟通、民主的教养方式、积极的榜样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适宜的家庭常规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长进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家长进入到课堂中,进入到自己孩子的学习环境中去.在这里,我们是从广义上来理解课堂的:课堂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幼儿园环境,它与幼儿生活所接触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相互融通,是一个大课堂,一个大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娃娃家"游戏是小班幼儿最主要也是最感兴趣的区角活动,幼儿在娃娃家的行为表现能够较有效地反映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状况。小班幼儿在入园前所熟悉的环境都是与父母有关,因此,入园后他会更倾向于进行以家庭生活为主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75):191-192
<正>一、案例背景每位幼儿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家庭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造就他们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程度的交往能力。当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跨出人生的第一步,并不是每位幼儿都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很快学会正确与同伴交往,在相互交往中常常由于动作或观点的不同发生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大都是非敌意的,是幼儿实践交往、学习遵从交往规则、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二、案例描述案例一:照相馆里的摄像师静静正在门口大声吆喝"谁来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大元素,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更是我们的首要职责。有识之士提出:"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生活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2.
刘剑莺 《山东教育》2012,(12):33-34
"娃娃家"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孩子们在"娃娃家"的环境、情境中通过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使用游戏材料进行角色互动,展开一系列的游戏情节,角色、材料、动作和情境是"娃娃家"游戏的基本要素。"娃娃家"游戏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活,如做饭、吃饭、照顾小宝宝、整理房间、洗  相似文献   

13.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良好的生活常规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特别是对小班新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常规"不但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入园难,难在吃喝拉撒等这些生活自理方面,解决了这一难题,其他便无难事。本文中笔者通过摸索实践,确立了"小班渐进式常规培养方式",效果良好。于幼儿方面:入园适应快,哭闹时间明显缩短,且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快。于教师方面:接待新生不在"头痛",目标简单明确,上手快,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周萍 《考试周刊》2014,(32):192-192
正"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是对幼儿实施做人的基础教育,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成长的需要。一、关注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纲要》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  相似文献   

15.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学前教育应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6.
正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却往往不被重视。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单靠幼儿园教育是不行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生活化原则及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养成途径。幼儿的一切行为活动离不开日常生活,要充分利用园内活动环境和园外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紧  相似文献   

17.
马文娟 《考试周刊》2013,(30):190-190
<正>中国有着悠久的棋文化发展历史,是围棋、中国象棋的发源地。棋对聪明智慧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且研究证明能培养幼儿与伙伴之间的相处能力,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中班孩子天性爱玩,而下棋恰恰是"聪明人的游戏",比较适合幼儿期孩子具体形象的直观思维。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在一日常规中行为习惯不良,上课喜欢插嘴、跑动,进餐时喜欢讲话,入厕后没有冲洗的习惯。希望通过学棋培养孩子们生活的自理能力,并使之终身受益。更重要的是,下棋在开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都极有益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不仅能够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而且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  相似文献   

18.
高翠萍 《考试周刊》2014,(12):183-183
<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气候正在日益变化着。邓小平曾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孩子是朝气蓬勃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呼吁绿色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蒙台梭利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和生活中吸取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因此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绿色环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性格、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去引导、培养、强化。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的影响极为深刻,培养外来务工子女良好的行为,需要从娃娃抓起,需要家庭、幼儿园以及整个社会携手努力,只有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付出无私的爱,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使他们和本地的幼儿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