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受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主要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作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分支,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等,旨在发掘人们的快乐、愉悦、满意感。为了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处在困境中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第一个以地市级为单位整体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区,淄博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两年的实践经验表明:(1)抓领导、抓认识,是搞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2)抓好“阳光教师”、“快乐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加快教育理念的转变;(3)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发掘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淄博市实验区将采取得力措施,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了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发现当前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培养。提出将研究视野从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向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并依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提出了五点建议。最后,提供了“遇到困难我能坚持”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案例。  相似文献   

4.
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就是从积极方面入手,用快乐向上的内容和积极方式塑造洋溢着快乐向上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很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语文这一学科包含价值观教育,又包含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家长、教师、学生本人和同伴群体等多个主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增强心理韧性,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对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构建融合型的积极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实施积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教育阵地,全方位融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增进学生积极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针对心理问题,研究重点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变成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范围、内容狭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学生颓废的精神世界、糜烂的生活方式、狭隘的人生格局、迂腐的思想观念等负面情绪是成才的主要障碍。20世纪末期诞生的积极心理学扭转了过于关注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局面,认为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积极品质,促进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它从关注问题转变为关注成长、成功等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目的在于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学生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加学生的幸福感,文章讨论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包括以积极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要立足学生心理,面向培养目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品德与生活是活动性的综合课程,在这一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生长发育初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奠定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应尽之责,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水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融合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快乐健康中学习英语的同时,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林曼 《班主任》2014,(5):5-8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传统诊治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以及对学生成功的指引。这种以问题导向为主的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与工作范围,并限制了其在学校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自信、乐观向上、能与他人团结协作等诸多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Z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  相似文献   

16.
何小红 《快乐阅读》2011,(22):106-107
学生的性格迥异,心理状态不一。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培养学生打造积极的心理习惯,采用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消除各种消极的心理,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分析了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状况,对今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思考:依据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提高学生体验积极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人格、优化校园整体教育环境等多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燕 《文教资料》2007,(21):136-138
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而提出的教育思想,强调人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本文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课的开设现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原则、模式及相关问题,以期为新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姜宇  周军 《家教世界》2012,(18):109-110
理工类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积极心理学的介入与指导。本文就理工类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理工类研究生整体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个别危机学生。性别、年级不同在积极心理品质的不同维度上表现有所差异,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点面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