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生活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决定的。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学生解放出来,拨动学生心弦,擦亮学生慧眼,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就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作为学校德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就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作为学校德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的有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散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科。一、更新观念,创造条件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教,学生在下面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新的教学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自己观察;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解放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在网络天地中汲取营养。二、解放天性,自由表演教学《卢沟桥的狮子》,重点讲解第二段,卢沟桥的狮子不仅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等都要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这样一门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 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 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 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 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 进生活,亲近实践。  相似文献   

9.
“六解放”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具体内容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发展。首先,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让学生聪明起来,要想达到此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去想,动脑筋,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不受任何限制,…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可以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可以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可以做;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应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得以发展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主动地探索,大胆地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超越学科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要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文集》中陶先生从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及解放孩子的时间等六个方面来谈如何解放小孩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实际上就是说教师给学生“松绑”,才能增进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解放孩子的双手。以前教师、家长很少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这样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因此,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动手,才能用好脑、用好手,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剪刀和不规则的多边形,剪一剪、拼  相似文献   

12.
邓正清 《小学生》2012,(11):29-29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特别是对低年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陶先生说的“解放”就是要为孩子创设条件,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解放了,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么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的能力。我们说,创新能力在中学阶段一般是通过动手动脑的结合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陈丽 《小学生》2013,(1):14-14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上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信心。因此,我在一年级就逐渐地让学生"写话",并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现就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写话"并不难,兴趣是关键。让孩子对写作感兴趣是重要的前提。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呢?尊重他们——让孩子有说话的权利。这句话看似简单,要做到其实不易。在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陈丽丽 《教师博览》2022,(35):14-15
<正>《非走不可的弯路》是张爱玲写的一篇文章,很有诗意,很有哲理,但初看时感觉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然而,文章讲的恰恰是生活日常:父母都在极力地为孩子寻找捷径,铺平成长的路,可是孩子常常不理解、不领情。家长一直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也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慢慢去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慢慢去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慢慢去干;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能说;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教学获得"成功"、"自信"的金钥匙,教学中要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时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培养小学生写话兴趣,关键是通过学生的心理、现实生活、小学教科书的资源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人、事、物等入手,让学生喜欢写,注重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记录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7.
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们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目的一项重要目标已达到。”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是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让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的创作发挥,尽情的喧泄他们内心的情感。美术教师不应将公式化的造型与色彩表现强加给学生,要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解放,“随心所欲”画心中之画,表心中之情。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儿童手脑"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让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多一点幻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童心,是指一颗真挚、纯洁又带好奇的孩子般的心。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对画画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与喜好。他们对水墨丹青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一个好的小学美术老师,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要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快乐地享受艺术带来的美感。如何在美术课堂上,让孩子永保一颗童心,让童心闪耀在课堂的点点滴滴呢?教师要持有儿童立场,在与孩子平行的视线里,陪孩子享受颜料、线  相似文献   

20.
娄亚丽 《小学生》2011,(2):18-18
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