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三大教育主张之一,他主张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遵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地理实践拓展生活化教育,让知识指导实践,坚持学与做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生活化,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地理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发言;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趣、有用。这是地理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生活化地理教学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地理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地理。  相似文献   

3.
正地理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富国强民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是让地理教学唤发生命光彩的需要,更是我国实现教育改革更好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地理教育在今日和未来的世界培养活跃和有责任的公民所必须".为更好完成上述任务,高效、有序、和谐培养人才,实施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结合实践,笔者谈几点教学策略与切入点.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大纲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活即课堂.无论是孔子"以天地自然为师"的主张和卢梭"世界以外无书籍"的思想,还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无不表现出倡导学校教育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观念.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为生活与学生的距离是最近的.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说明了教育必须贴近生活,使教育生活化。但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过分依托课本知识,逐渐脱离了生活和实际,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这样无疑压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而教材也仅仅变成了"理论"。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地理知识的有用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晓霞 《地理教育》2013,(Z1):47-48
<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思想。倡导地理教学生活化,即地理教学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地理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应试教育却使高中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教师直接实施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所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地理学科教育更是如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一直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这充分肯定了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业已成一线教师教学创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该教学思想既符合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同时也能够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生活化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的目标。笔者结合多年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对如何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来全面提高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有效性进行浅显阐述。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则更进一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生活与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我们应突出生活的教育意义。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首要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实际上是初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延续。因此,地理教育应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这一理论,对一线教师有重要启示,充分运用各方面资源进行教学,对幼儿教育内容、实施和方法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汤秋芬 《考试周刊》2014,(68):136-137
<正>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地理课程改革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  相似文献   

12.
吴鹏 《考试周刊》2014,(73):125-125
生活即教育,新课程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文在深刻剖析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基础上,倡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生活化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生活,对生活中地理问题勤加思考,并总结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植根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获得丰富的、充满生活活力的地理知识,帮助自己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4.
耿夫相 《中国教师》2012,(11):65-67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生活包含万象,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要"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我国目前的地理课程改革带来很好的启示,本文主要以"生活教育"思想审视我国地理课程理念、地理教材的编写、地理课堂教学行为、高考地理测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探索和坚持地理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向教育行业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思想,点明了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生活与教育向来是密不可分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将落实于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应注意将理论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发觉与探究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两方面来理解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原则。从地理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地理教学要结合乡土地理的内容及地理教学要与时事热点相联系三个方面,阐明地理教学实用性的体现,实现地理教学实用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学的最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的理论上主张三点,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讲述如何运用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上的观念,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93):129-130
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地理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做中学"理念核心是"探究式科学教育"。本文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动手、动脑,从而构建灵动、高效的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浮躁和功利思想,真正打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封闭模式,让生活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