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也强调,要扎实推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公民科学素养的培育。思想政治课可以引领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真  相似文献   

2.
王莉 《中学生物学》2012,28(2):34-35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2006年3月20日由国务院印发并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开始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历史新时期.其中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是《纲要》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始,《生物课程标准》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对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中学生科学素养包括了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可见,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我国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而且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公民科学素养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因此国务院在2006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正式纳入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入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科学素养明确界定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由此可见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实践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那么,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是一个相互  相似文献   

6.
赵素芹 《考试周刊》2011,(80):193-194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我国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而且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公民科学素养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因此国务院在2006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正式纳入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入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科学课程内容中。本文以《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笔者在执教此课时是如何从上述四个层面落实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的。  相似文献   

8.
孙兆前 《中国教师》2020,(2):113-115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无须赘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明确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研究也表明,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对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抓住中学这一科学教育的黄金期,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美国政府于1985年着手制订了新的科学教育发展纲要《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以下简称“2061计划”)。受“2061计划”的启示以及基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低下的现状考虑,中国科协于1999年提出了一项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美国的2061计划与我国的2049行动计划的目标都是让“全体公民人人具备科学素养”,但实施的对象却大不相同,美国2061计划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可见,提升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迫切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是各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借"阅读之道,丰富科学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科学阅读,不仅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而且可以积累科学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形成的适应经济和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质。一般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过程的理解,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经调查,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与许多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养成。因此,对科学素养及未来社会对一般公民和科技工作者科学素养要求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定位。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提出两点思考。一、建立新的三级层次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科学素养(有人称作科学素质)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它由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这三个层面的要素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但它们在构成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可见,提升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迫切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是各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借"阅读之道,丰富科学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科学阅读,不仅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而且可以积累科学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  相似文献   

14.
1.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含义及重要性依据国际科学教育界对科学素养的界定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教育部颁布的《科学标准》中提出科学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并且认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中学学科教育中,教师必须以学科教材为抓手,发掘教材的多元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激发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1 学习教材,了解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本质的阐述,是构建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科学知识去奢谈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科学素养”?有人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素养,有了科学知识也就具备了科学素养。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一个人有了某些科学知识如果不会应用这些知识,不知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不懂得科学是不断探索、更新、应用知识的过程,不具备科学探索的能力,不善于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就不能说他具备科学素养。 科学索养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对科学知识(科学术语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学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现行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对培养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1]。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  相似文献   

18.
张蓬秋 《成才之路》2010,(22):47-4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课定格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下就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素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这一学期很快又结束了,我仍然是三、四年级的科学,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我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力争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注重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教学在上《植物》和《动物》这两章内容时,我采用了在真实场景中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例如:在《植物》一章中,我选择好学校里的一棵树,把学生带出教室进入自然去全身…  相似文献   

20.
本教材是一套科学启蒙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科学课程标准》)进行编写,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