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纪录片是视觉艺术中的精神之巅,本文基于哲思性最强的历史档案形态的纪录片进行研究。基于近年来热播多部纪录片和节目,国内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大明宫》、北京卫视的《档案》等,探讨其"口述历史"、"现代技术还原历史段落"、"演员再现历史情境"等具代表性的叙事手法如何再现"真实"。  相似文献   

2.
晓流 《军事记者》2007,(3):I0002-I0002
我们的祖国有着漫长的边海防线,《策马踏雪守边关》是边防部队戍边生活中常见的瞬间,守边官兵值得摄影者歌颂。《策马踏雪守边关》的拍摄者以平视横向拍摄,强调了主题的平常,在形式上并未作特殊的渲染。其简洁的构图形式,让读者一目了然,使读者从平凡中感受到雪中策马不平凡的意境。作者利用高白  相似文献   

3.
王树菲 《东南传播》2016,(7):131-133
近两年,情感类真人秀热度不消反涨,成为各大卫视的宠儿,尤其是婚恋类真人秀获得观众青睐,其中《我们相爱吧》的第一季有短暂停播,但是节目又复播,并且还播出第二季。本文以2016年热播的真人秀节目《我们相爱吧2》为研究对象,发现节目背后的媒介具有超真实的功能,利用电影化手法把虚假的爱情放大化到"非真实的超真实",并"催眠"的观众沉浸在这种"拟像爱情"中。在研究中运用让·鲍德里亚的超真实理论探讨"拟像爱情"中媒介与公众的关系来进一步发现受众早已顺从接受"仿真机器"媒介把"真实"隐藏在"超真实"中。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5,(4):55-56
吕正操将军在《冀中回忆录》一书中回忆:“反‘扫荡’中,冀中七分区最早产生了武工队的形式。第一个武工队于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三日在沙河南岸西城村枣树林里产生。队长兼支书张英(继任潘纯)。  相似文献   

5.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6.
唐俊 《视听界》2001,(3):24-25
当前,在电视新闻专题尤其是调查类、法制类等栏目中有一种可称之为“模拟真实”的现象。常看此类节目的观众很可能会发现,有些事实上根本无法拍摄到的画面竞也呈现在了眼前。例如新闻事件在采访发生前的某些情节,当事人原先所进行的一些活动等,这些即是“模拟真实”的画面。所谓“模拟真实”,是指记者和编导在未能拍摄到原生态画面的情况下,运用电视手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陈瑾 《现代视听》2012,(2):48-50
2005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历史人文巨作《故宫》,3年之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台北故宫》。这两部历史题材巨作迥异于之前纪录片的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趋势。而这两部"姊妹篇",在各自拍摄理念和呈现风格上,各具特点,却又不乏联系。本文试从这两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技术、叙事、意象、配乐等角度分析其风格衍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5,(12):39-39
《新闻三昧》2005年第7期发表胡忠谦的文章《努力追求新闻的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央视热播,观众对山西乔家的发家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前,乔家第七代传人乔燕和女士、山西省祁县县志办主任武殿琦、电视剧《乔家大院》导演胡玫以及编剧朱秀海等人,揭开了乔家历史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0.
《生活空间》的纪录片形态是在《东方时空》开播两个月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生活空间》的定位类似于《为您服务》栏目,主要是教给观众一些生活常识。这在当时属于前卫的《东方时空》栏目中显得极不协调。为了扭转这一现状,节目组人员喊出了“填补中国电视空白,有助于中国新闻改革”的13号,并决定尝试把镜头转向普通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想法一出笼,便得到了领导与专家的支持与首肯。于是,《生活空间》开始以拍摄普通人生活的“纪录片形态”在荧屏亮相。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中的真实再现是指记者在错过新闻发生时间后,已经无法获取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特别是影像和同期声,但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通过拍摄的艺术手段和后期制作等其他手段尽量重现新闻事件、现场环境及新闻人物。它是一种新虚构策略,越是被众多的媒体和栏目采用,就越被观众质疑和不能接受。从本质上讲,真实再现运用到新闻节目中,无疑是挑战新闻真实性.破坏了画面的美,是电视人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12.
1993年出版的《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中对纪录片是这样定义的:“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和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13.
真实电视到底有多真?文章引用Kavka提出的"媒介化亲密感"的概念,提出电视媒介本身在真实电视节目形态中强大而透明的催化作用,以"真实"标榜和吸引注意力的真实电视,事实上,是最无法实现"真实"和具"操控性"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15.
党君 《新闻世界》2010,(4):32-33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16.
《西藏一年》是导演书云2006年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带领摄制组在西藏第三大城镇江孜,与八名普通藏族人朝夕相处一年,拍摄制作成的五集纪录片。该片播出后,引起了很大轰动,获得了多方的认可。本文试从"三贴近"的角度对其成功之处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18.
柳辉 《新闻爱好者》2007,(12):50-50
近日,中央电视台7套《乡土》栏目摄制组一行4人来到滑县,对滑县木版画和秦氏绢艺进行了为期8天的专题采访。作为滑县电视台的一名记者,陪同央视记者作采访期间,有幸目睹了他们拍摄的全过程,领略了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发  相似文献   

19.
正1960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抗战影片《51号兵站》,1961年作为建国12周年的献礼片首映;2007年,中央电视台根据故事情节,拍摄成26集电视连续剧《51号兵站》播出。剧中"小老大"在日军的魔掌下为新四军运输军需物资的故事家喻户晓。那么,"小老大"的原型是谁,新四军吴淞物资采办组的原址在哪儿?  相似文献   

20.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所谓《纸做的包子》的报道,曾在京城甚至更大范围引起短暂的"轰动效应"——许多消费者再不敢随便去街头购买包子,包子铺的生意严重受挫,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损……然而,这短暂的"轰动"之后,关于"纸包子"报道是假新闻的消息公之于众,社会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