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数字     
严格控制影视剧吸烟镜头近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通知提出,进一步控制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吸烟镜头,避免电影和电视剧中个别镜头误导社会公众吸烟,特别是让未成年人远离烟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育社会文明。通知要求影视剧中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识和相关内容,及变相的烟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剧翻译是影视剧跨文化交流传播的有效手段。随着媒介形态的变迁,学术界对影视剧翻译的概念认知先后经历了ST、AVT、字幕翻译、影视剧译制、电影翻译和配音翻译等。这些概念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影视剧在不同语种中的语言转换问题。影视剧翻译既是语言层面的编码与解码,还是异质文化直接参与本土文化叙事建构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对影视剧翻译的相关研究中,对核心概念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明晰。本文认为,通过对影视剧翻译概念历史源流的探析,结合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字幕组等多种亚文化形式对影视剧翻译的影响,探究影视剧翻译的名与实能够便于学界更为清晰的认识到影视剧翻译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成为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对于青少年来说,电影电视更是他们在学习之外了解大千世界的媒介环境。青年是影视剧的主流观众,他们欣赏影视剧并从中获得对自身的一种参照,但我国影视剧中的青年却与他们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4.
吴锐  张萌 《新闻世界》2014,(2):118-119
随着互联网的影视剧提供网站开始将业务点转向智能手机时,传统的以电视为主的播放载体开始逐渐被以电脑、手机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所取代,各种各样的影视剧也随之广泛传播。不同于电视,依托于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承载和支持,影视剧在网络中的传播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也对影视剧产品的制作以及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浅析影视剧的网络传播特点和影响,希望能促进影视剧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应用的推广,网络原创文学得到迅速发展,一系列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被翻拍成电影或电视.在被翻拍成影视剧的潮流中,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受到质疑,其同质化、功利性倾向、盗版、作者队伍素质等广受诟病.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认真分析,并对如何促进网络原创文学的健康发展及其影视化改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09,(3):17-17
事件回放: 3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传播的影视剧,必须符合广播电影电视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取得广播影视行政部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或《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未取得上述“许可证”的境内外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电视电影虽说已整整"十岁",但其自身并没有发展成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艺术类型。从电视电影发展史来看,电视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和电视既相互竞争、又彼此依靠的结果。电视电影具有"类电影"性,它所唤起的只是电视观众对电影的一种想像;而为了给观众提供廉价新影片则成为电视电影催生的动力。电视电影在发展中面临着电视剧、影院电影和VCD、DVD等观影方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方言影视剧产生与发展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媒体竞争格局下,方言影视剧的繁荣有其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特别是方言文化的丰富多样性、电视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受众心理的多元文化需求,使得方言剧有其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方言剧在中国影视剧强调地域特色的发展趋势中已经获得了生存权。  相似文献   

9.
温州市电视剧制作中心是温州市广电总台下属事业单位,近年摄制出品了20来部高质量的影视剧、动画片,成功发行进入全国乃至海外,作品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电视牡丹奖和电影凤凰奖,摄制的电视剧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影片还入围过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影展,在全国地市一级国营影视剧生产机构中还算是产量多、质量高的。  相似文献   

10.
叶志彬 《视听》2016,(1):61-62
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工作是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者将优秀的影视剧用传统纯朴的地方方言,与现代时尚的电影元素完美相结合奉献给少数民族群众的一种文化产品。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在广西已有近60年的历史,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但随着电影发行体制的改革、企业的困境及人才队伍结构性的断档,目前广西的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可谓举步维艰,如何促其健康发展,值得思考。一、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的重要性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是公益事业,是文化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陕西方言在电视媒体的大环境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存在着小品、译制片、天气预报、新闻、碎戏、影视剧等多种形式,探其原因,与电视媒体的多元化发展、陕西方言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地域文化认同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仲倩  达黄 《视听界》2010,(1):92-93
2008年12月30日,珠江电影频道(院线电视电影频道)开播,国内外的各类电影,观众足不出户、不用上网,打开电视便可一览无余,但仅仅三个多月,情况便发生了变化。从2009年4月12日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接连发布了三大禁令,欲大力整顿和净化国内电视节目。其中,“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使得地方电视台有权限播出的电影量再次缩减。地方台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3.
刘婷 《传媒》2014,(19)
正近年来,学界关于电视电影的研究逐渐升温,主要集中在其类型化发展、制作模式、叙事策略、艺术技巧等方面,电视电影有其特殊的制作和传播规律,既要具备电影的内容要素及拍摄技巧,又要符合电视这一传播平台的特性。目前,我国地方性电影频道的发展并不理想,尤其在内容生产、受众定位及区域化传播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形成电视电影的文化特色。在电视电影发展中应着重打造"电视—电影"的一体化制播平台,在内容方面注入地域文化元素,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王涛 《声屏世界》2009,(4):68-68
关于影视剧,民间有许多见解,说来十分精辟。如“三上”现象:言情戏“上床”,武打戏“上房”,古装戏“上朝”,讽刺的就是时下影视剧的雷同风。难怪有的电影导演们“侮辱”观众的欣赏水准太低,整天浸泡在这样的电视娱乐消费中,忙碌的人们早已失去了欣赏的胃口和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影视剧作品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电影艺术对丰富大众生活、传递中国价值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通过短短一部影片让观者身临其境,是影视剧声音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本文将从影视剧声音后期制作的基本流程入手,介绍影视剧声音组成及后期基本制作技巧,并详细阐述其中音乐音效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视语言是由电视画面和有声语言两大部分组成的。众所周知,有声语言在电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电视是视觉媒体,画面是电视的主体和基础,是受众接收信息的主渠道。英国电影艺术家纳斯特.林格伦曾在《论电影艺术》一书中充分肯定了视觉在人们接收信息中的重要。他说:“对于极大部分的群众来说,印象最深刻和最持久的东西还是电视中的视觉部分,而且那些最有效果的影片都是一些先满足眼睛,其次才顾到耳朵的影片。”他这里虽讲的是电影.但也适用于电视。电视画面的主题思想及作者意图的揭示,离不开有声语言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媒介仪式的视角,对近年来电视荧幕上出现的影视剧首映庆典节目进行探讨,影视剧首映媒介庆典具有仪式化的表达实践,在想象认同、情感维系和媒介建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本文指出影视剧首映媒介庆典是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仪式的新样态,丰富了媒介仪式的学理内涵,具有展示性、娱乐性和商业性,但同时其发展也进入了脸谱化和商业化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邵奇 《新闻大学》2002,(2):70-72
电影与电视作为视听结合的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冲击力强于单视或单听的传播媒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早于电视问世的电影其综合影响力不仅远逊于电视,其受众面也小于单视(报纸)或单听(广播)的大众传媒。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电视对电影的冲击以及电视如何传播电影从而扩大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电影、电视业的发展相当快,每年都要制作出大量的影视剧,对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影电视剧数量的增多,广大观众对此却颇有微词,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如今不少的影视剧脱离生活太远.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广电报是广播、电视事业的延伸、补充、发展和深化,刊载与广播、电视有关的新闻、评论、影视剧、文艺节目,刊登一周节目表,传播信息。其性质与广播、电视一样,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她担负着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