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树菲 《东南传播》2016,(7):131-133
近两年,情感类真人秀热度不消反涨,成为各大卫视的宠儿,尤其是婚恋类真人秀获得观众青睐,其中《我们相爱吧》的第一季有短暂停播,但是节目又复播,并且还播出第二季。本文以2016年热播的真人秀节目《我们相爱吧2》为研究对象,发现节目背后的媒介具有超真实的功能,利用电影化手法把虚假的爱情放大化到"非真实的超真实",并"催眠"的观众沉浸在这种"拟像爱情"中。在研究中运用让·鲍德里亚的超真实理论探讨"拟像爱情"中媒介与公众的关系来进一步发现受众早已顺从接受"仿真机器"媒介把"真实"隐藏在"超真实"中。  相似文献   

2.
当爱情变成了乌托邦,真实生活的人该如何面对现实的残酷。即便我们调侃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可我们永远知道:太阳会照常升起!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开始越来越多地依赖媒介,越来越多地沉浸在媒介产生的仿真的超真实的快感中。爱情和婚姻是人类所关心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因为人们对于爱情、婚姻的关注,导致了爱情主题的影视剧和影视节目的长盛不衰。这也是当前婚  相似文献   

4.
邓伯超 《大观周刊》2011,(33):31-32
本文叙述了一位新时代军嫂小毅和周连长恋爱、进军营结婚的过程,真实地描写一位大学生对最可爱的人的无限敬仰、忠心与爱情,践行自己的爱情诺言。文中也叙述军人训练艰苦:冬练三九、夏练三寒。热情洋溢地歌颂一对新人的幸福婚姻生活,表达作者对新时代绿色军营生活的留恋、赞美。  相似文献   

5.
洪文静 《青年记者》2017,(32):106-107
由美国青年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执导的爱情歌舞片《爱乐之城》,被誉为2016年度“最唯美浪漫的爱情电影”,①该片生动真实地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怀揣演员梦想、编剧梦想的咖啡店女员工和一个如痴如醉地热爱爵士乐的钢琴家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逼真的场景、真实的人性使文本完成了从“直观真实”到“客观真实”的建构. 逼真的场景 “场景是影片情节展开的框架,是人物存在及活动的空间.”②“任何一部影片都应该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逼真的艺术场景是前提.”③  相似文献   

6.
少女的心事     
这是作者六六真实生活的随笔,文字活泼,风趣生动,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让柴米油盐里的爱情愈磨愈醇香。  相似文献   

7.
彭蕾 《报刊之友》2014,(2):153-154
对80年代末的余华的大量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暴力叙事”,“死亡叙事”,“虚构的真实”等角度,虽然余华在1987年和1989年发表了俩篇标题带有“爱情”字眼的中篇小说,但是也许实在没法将“嗜血”的余华和“爱情”相联系,所以对于这俩篇小说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试图以这两篇爱情小说为纬度,通过与“才子佳人小说”《牡丹亭》和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解构爱情”的思路来凸显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并由此展开对先锋性文学的主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11,(10):92-93
天津卫视全面崛起,四档品牌栏目《非你莫属》《爱情保卫战》《今夜有戏》以及大型活动《追风王者归来》领衔天津卫视品牌"节目带",在当今电视节目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天津卫视率先将视线瞄准当代年轻人,关注80后、90后的"成家立业"难题,独辟"后婚恋"时代情感综艺《爱情保卫战》,解读青年人爱情困境,真实为先。全国首档大型职场真人秀《非你莫属》解读职场百态,直面职场困境,创意为先。郭德  相似文献   

9.
对80年代末的余华的大量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暴力叙事","死亡叙事","虚构的真实"等角度,虽然余华在1987年和1989年发表了俩篇标题带有"爱情"字眼的中篇小说,但是也许实在没法将"嗜血"的余华和"爱情"相联系,所以对于这俩篇小说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试图以这两篇爱情小说为纬度,通过与"才子佳人小说"《牡丹亭》和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解构爱情"的思路来凸显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并由此展开对先锋性文学的主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周文璟 《大观周刊》2006,(44):76-76
爱情总是让人感动不已,一组组洋溢着幸福的婚纱照见证了婚姻的真实存在,将爱情定格在最动人的那一瞬间。女人们认为,那便是永恒。当你看腻了影楼的人造景观,何不边旅游边拍婚纱照呢?让天、地、花、草、树、风、鸟儿……一切自然物见证你们的爱情。以下是我们为你推荐的婚纱拍摄最佳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林琳 《新闻爱好者》2010,(5):177-178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的悲剧故事。在作品中,着重描述了主人公韩子奇一生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一个玉字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也造就了他的悲剧人生。对韩子奇而言,玉就是他的生命。为了玉,可以抛妻别子;为了玉,他葬送了爱情……他爱玉、护玉、守玉,最终因玉而死。那些痛彻心扉的失去,那些扭曲却又真实的爱情,汇流成韩子奇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3日,美国大选正式拉开帷幕,两党候选人逐鹿白宫。共和党候选人米特·罗姆尼这个名字随着大选的进行家喻户晓。两位波士顿环球报资深记者客观、公正、深刻的描写,那个在演讲台上西装笔挺、侃侃而谈、运筹帷幄的总统候选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从大家族到小家庭,从信仰到爱情,从商场到政界;从"富二代"坚守四年爱情终得娇妻的浪漫故事,到"官二代"受父亲影响弃商从政两次挑战白宫的曲折历程,从忠诚的摩门教徒异国传教的艰辛,到挽救2002年冬季奥运会的荣耀,一个真实的罗姆尼就这样在作者的笔触下栩栩如生,没有夸张的言辞,也没有偏向的表达,书中可以看到的却是一个对信仰忠诚、对家庭宽容、对爱情坚贞、对事业果断、对朋友仗义的好男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爱与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美包含对爱友之美的赞颂,传达了诗歌艺术能够战胜时间实现美的永恒的理想。他的十四行诗以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要内容,描绘美好的感情世界,渴望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伦理秩序、寻求真实客观的美的理想。把美统一于爱中,爱又是美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5,(4)
做‘爱的天使’──漫话《当代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专栏邝彩琴我从1985年起主持《当代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专拦已整整10年了。有人开玩笑,说我“爱”得执着,“爱”得专一。真实,并不是我多么有能耐,而是这个栏目使我幸运地面对了数十万名热情、宽...  相似文献   

15.
性,无关爱情     
苏露 《大观周刊》2012,(19):21-21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不断探索爱情,但从心理学角度对爱情进行专门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性心理,是人类性行为活动中的各种心理反应,爱情与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爱情与性的本质出发,对爱情心理、性心理、以及两者间的联系等方面对性与爱情进行了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16.
凌传昌 《新闻世界》2005,(10):21-22
70多个春秋地守望,许多人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爱情童话。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确是发生在将军县——江西省兴国县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红军妻子——年过九旬的池煌华老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都市时尚频道引进上海生活频道的<大话爱情>节目,开辟新栏目<真情告白>.这是一档讲述现代都市人真实的情感故事、解决都市人情感困惑的心理访谈类栏目,通过访谈、纪实、再现等多种电视手段,对当事人予以心理分析和辅导,为其解决情感困惑,引导当事人完成向优质生活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芊 《大观周刊》2011,(44):168-168,171
充满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尼采,对待感性的爱情充满着美好的憧憬的同时,也流露着悲观的色彩。对此,在分析爱情存在的前提——生命的基础上,对尼采关于爱情的观点,包括爱情的纯粹与否,永恒承诺是否存在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中存在的弊病的理解和自己对爱情、现实的见解及对爱情的乐观。  相似文献   

19.
辛夷坞的作品,多是描写80后年轻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我在回忆里等你》便是其爱情故事中的一段,讲述了司徒家的千金大小姐司徒玦和寄人篱下的司徒家的养子姚起云的爱恨纠葛。书中不光有刻骨的爱情,还有对人生与命运的叩问与思索,生活的细节和尘世的烟火气息在文里涓涓道来,溢出书外,让人感到无比亲近和真实。  相似文献   

20.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对爱情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和海丝特思想道德发展的角度,去追寻霍桑追求人类人性解放的浪漫主义思想和神秘符号"A"字后面隐藏的真实意义,以便更好地解读海丝特.白兰这一女性人物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