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平台,以信息的滚动性和聚合化的特点,借助于机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互动。微博用户对社会新闻、事件、观点发表的评论、意见的集合就是微博舆论。本文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的优势反应和群体极化理论,对微博舆论生成的路径和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7)
公益微博目前已成为公益事业的主要信息汇聚平台,它直接开展公益活动,发起社会救助,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以微博媒介与人的关系为切入点,从基本信息传播与个体的情感卷入、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动因、心理影响转化为社会公益行动三个层次研究公益微博的社会动员机制,引入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试图分析个体从信息接受到转化为行动的心理动因,为公益微博传播中的媒介与人的互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温优华 《出版广角》2014,(12):66-68
新的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术期刊正寻求突破传播困境,微博作为以关系网络和人际互动为传播特征的社交媒体,是期刊实现有效关系管理的重要工具。当前,学术期刊的微博传播和营销活动还是比较滞后。应打造微博团队,加强微博行为管理,主动策划,开放互动,实施富有创意的活动,加强微博关系管理,实施微博营销,增强期刊传播效应和加速期刊的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娟 《今传媒》2011,(5):39-40
在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门户网站微博传播模式的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微博传播模式的优化策略,以期当代门户网站微博传播在实现自身传播特色的同时,提供一个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的交流平台,形成自由而负责的中国微博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5.
朱颖 《中国出版》2024,(6):28-33
政务微博是政府发布官方信息、提供公共服务、收集民意的主要平台。惠农政策信息通过农业农村管理机构的官方微博向外传递,微博传递信息的具体模式对惠农政策信息传播效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信息结构、用户互动、传播内容三方面对微博平台的惠农政策信息传播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社会网络视角下,信息传播结构和信息互动形式以及信息传播内容分别形成了信息传播结构相似的惯性行为模式、信息用户积极互动的情感互动模式以及信息内容以官方信息为主的责任担当模式三种惠农政策信息传播模式,这三种模式对应生成了惠农政策信息传播的本体效能、节点效能和标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很多结合时代发展产生的高科技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微博就是其中之一。当下大多数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微博,在微博上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公众人物信息,并且还可以通过微博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所以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将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也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当下环境中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且进行了相应影响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从传播学角度看“公安微博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丹丹  孔祥刚 《今传媒》2010,(11):74-75
随着全国各地警方微博的纷纷开通,为警民沟通提供了新的互动传播平台,网民通过微博"参政议政",引起了全国舆论的广泛关注,揭开了微博应用的新篇章。本文从传播活动要素入手,对公安微博的传播属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8.
李梦青 《新闻世界》2013,(11):116-118
本文从想象互动的功能入手,分析对比了想象互动和微博互动二者之间的关联。想象互动和微博互动在当下社交中都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但二者本质上都是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7):39-43
本文以人民日报及其官方微博对"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报道为例,阐述了报网互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策略。微博的及时、互动和全媒体,报纸的专业、深度和权威,在报网互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对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报网互动是报纸等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传播的P2P模式的一种路径,也通过报纸与微博的"双向议程设置"、"影响力共享"等,将报纸和微博的内容生产能力和信息表现优势进行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0.
陈红莲 《新闻窗》2011,(6):108-109
从2006年Twitter正式运营到国内的饭否、叽歪发展到现在的四大门户微博,国内微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微博传播具有信息简洁,接入方式开放,双向互动等新媒体独具的传播特征,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微博以信息传播模式和强大的传播效力,使新疆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互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使新疆少数民族信息传播生态发生了变化。探索有效引导微博舆论、化解跨族际交流障碍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微博互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微博互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使其有效地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2.
刘颖 《今传媒》2011,19(2):46-47
2010年6月正值南非世界杯季节,作为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一项全球赛事,中国网民们在南非世界杯期间选择了新的侃球阵地——新浪微博。数百万球迷同时聊球互动,使新浪微博成为中国球迷聊世界杯的第一互动平台。微博平民化的姿态,亲切真实的氛围,庞大的社交圈以及超强的互动性,成为其在重大事件时迅速积聚人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新浪微博用户在世界杯期间发布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探析微博这种新媒体在传播重大体育赛事时独特的传播特点,研究体育赛事新的传播途径,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赛事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金鸿浩  毛展  张郑国 《新闻世界》2011,(11):110-111
本文以舟曲特大泥石流中大学生王凯“微博”直播灾情为案例,研究在特定事件中微博的传播过程,并结合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自我表露、符号互动等理论提出了描述特定事件微博的“3+2”传播模式,对一般事件中微博传播模式的解读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平台,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容忽视。相较于传统媒体,微博即时、即地、全民参与互动、裂变式传播等优势给新闻的报道和传播带来变革,但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以新浪微博为例,旨在分析论证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而完善新闻传播手段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倩 《声屏世界》2014,(2):61-62
近年来,微博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了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之一,并正在逐渐成为大部分知识受众或社会核心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传统的营销方式正在从单向传播转向互动沟通,微博因其即时、共享和动态传播等特性,正逐渐成为营销双方互动沟通的主流平台,微博营销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开复微博:转发评论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传播但不传谣,我们围观但不盲从,我们尖锐但不违背事实,我们率性但不出口成脏,我们是微博人在微博的舞台上,你我不只是看客,积极参与分享互动,从自己做起,让我们的微博更清澈、更温暖。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介的语境下,微博凭借其独特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方式,为传统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注入了新的元素。微博具有很大的营销价值,其兴起开启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新时代。借助微博实现企业盈利是网络传播的新课题。运用微博可以实现网络数据库精准营销,是一种名人效应的运用和互动话题营销,是一种更好地基于消费者的整合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18.
微博凭借海量、迅速、便捷、互动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极为广泛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众多的传统媒体机构在微博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本文以凤凰卫视在新浪微博上的内容传播为案例,通过分类统计和定量分析,探讨了传统媒体应如何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并提升品牌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薛可  陈晞  梁海 《当代传播》2011,(6):67-70
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早在数十年前就对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作出了预言.互联网,尤其是web2.0时代的互联网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它与前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人际传播形式之间有何异同?本文从麦克卢汉、梅罗维茨等人的媒介技术思想出发,首次以茶馆和微博为一对范本,在对二者的信息传播模式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微博传...  相似文献   

20.
万晓红  周冲 《传媒观察》2011,(12):40-41
微博在互联网人际交流与信息传递中正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共享与个人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然而,微博传播出现的诸种伦理失衡污染传播生态环境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在阐释微博传播伦理失衡现状的基础上,多层面剖析了微博传播伦理失衡的原因,并试图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