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明 《记者摇篮》2008,(1):47-49
随着上世纪末中国传统就业形势的巨大变革,一种国内前所未有的崭新节目样式应运而生,即电视求职节目。一时间,求职节目从中央到地方媒体纷纷落地开花。这种以帮助劳动力解决求职就业为主旨的对象性节目从政府引导的公益化行为初始,先后经历了指令性设置、收视市场化考验、电视规律化检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求职节目的景观。其对象性服务类节目的命运曾获得国家行  相似文献   

2.
宁迪?  都成 《今传媒》2011,(9):89-90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加剧,面对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群,2010年12月,中国教育频道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了一档全新的电视求职栏目——《职来职往》。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以及传播学的角度对《职来职往》节目的创新手法进行客观的解读,分析该节目尚存的一些不足,进一步探求我国电视求职节目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求职类节目已成为研究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绕不过去的一个类型。基于此,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节目为例,从节目定位、节目形式、节目内容等方面,试析中国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牛卫红 《报刊之友》2012,(11):76-77
相较于欧美国家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国的电视求职节目诞生的较晚,在经过一个短暂低谷后以《绝对挑战》、《职来职往》的开播实现强势回归。本文主要以《职来职往》为代表分析电视求职类节目的特点,重点探讨目前节目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隐患和危机,试图寻找建构一条电视求职类节目本土化之路,实现节目的健康持久发展,彰显节目存在的现实意义更深层价值,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孔晶晶  张杰 《新闻实践》2013,(11):57-59
2010年,《非你莫属》(以下简称《非》)和《职来职往》(以下简称《职》)强势来袭,电视求职节目再度火爆荧屏;到2012年,全国各大卫视相继推出电视求职节目,竞争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求职类节目。以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为典型代表的求职类节目一经推出,就凭借其自身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迅速地吸收了观众的眼球,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在媒体节目中占有宝贵的一席之地。求职类主要满足了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于优秀工作的心理诉求。本文拟就以电视求职类节目这一热点话题为分析对象,从大众传播的视角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近年来,《职来职往》等求职类电视节目相继开播,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众多大学生成为了此类电视节目的重要收视群体。文章通过《职来职往》等此类节目的媒体分析,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于电视求职类节目的收视反应,取得具有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孙莉 《今传媒》2014,(1):87-89
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近年来,《职来职往》等求职类电视节目相继开播,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众多大学生成为了此类电视节目的重要收视群体。文章通过《职来职往》等此类节目的媒体分析,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于电视求职类节目的收视反应,取得具有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泛娱乐化时代的今天,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成为热门的电视节目之一。本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研究现状,并阐述((职来职往))的社会意义,进一步分析电视求职节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邓力 《新闻传播》2013,(2):199-200
在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真人秀节目中,演播室节目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演播室节目也有着自己特有的叙事特点,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日趋泛滥的当下,本文从节目叙事元素出发,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处,窥一斑以见全豹,总结一档成功的求职类演播室真人秀节目应该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陆艾 《东南传播》2013,(1):83-85
近年来以其创新形式获得可观收视率,将中国电视求职节目带入新领域。节目中的"波士团"的设置,不仅仅是满足提供职位、面试选手这样的内在职能,它还发挥着节目内在结构之外的营销价值。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非你莫属》中的明星团体"波士团"为例,分析电视求职节目中"波士团"对节目本身、对嘉宾所在企业和对社会价值观的营销传播价值的角度出发,分析在"波士团"在节目中的存在意义,以及"波士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胜英 《今传媒》2012,(5):73-74
采用广受欢迎的《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两档大型求职节目,组织学生系统观看就这两个栏目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两档电视求职节目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亚茹 《今传媒》2011,(12):66-67
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有多种结构方式,通过节目形态结构方式的互相借鉴和创新,会产生更多优秀的节目形式。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方式。本文试图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对于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的成功嫁接为例来阐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  相似文献   

14.
面对最近求职电视热的现状,文本以2012年12月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频道联合打造的《职来职往》为例,从电视符号学批评角度揭示出求职节目演绎的是一场精英权力的主导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5.
曾燕 《视听界》2011,(5):55-57
职场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相继开播且收视大红,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探究其火爆原因,除了抓住了当今社会的民生热点外,节目的策划、运营、制作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逯延津 《新闻世界》2012,(10):39-40
自2010年底开播以来,《职来职往》以其全新的求职形式和平民化舞台,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电视荧屏上引领了求职类节目的新浪潮。本文通过传播语境、传者、传播方式等方面对《职来职往》进行解读,以期能为其他同类节目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继2010年电视媒体掀起婚恋节目热后,2011年另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又紧紧地吸引住了人们的视线,这便是电视求职类节目.其中以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和江苏卫视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合办的《职来职往》最为突出.它们的开播不仅是职场节目重新起步的标志,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求职者指引航向.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伴随着电视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近年来的广泛传播及其影响力的扩大,本文对其重要组成要素——求职类节目中的主持人进行研究,主要对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主持模式,现场把控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电视求职类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性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娱令"后,电视相亲节目开始降温,职场招聘类节目成为了当今荧屏上的新亮点。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以求职为题材的招聘类节目不下十多档。那么,求职招聘类节目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相亲节目的翻版,是真服务还是伪作秀?职场招聘类节目在大同小异的形式竞争中,能否另辟蹊径,寻找各自不同的定位价值?职场招聘类节目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性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的大型电视求职真人秀节目《中国职场好榜样》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求职嘉宾——“拇指姑娘”顾伊劫。身高仅有1.03米的她.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竞聘电视主持人。现场主持人黄健翔称赞道:“上海滩,大个儿的看姚明,小个儿的就看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