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合隐性知识的集成是复杂重大科技工程技术整合的核心,为实现技术整合过程中复合隐性知识的有效集成,基于知识管理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基于技术整合的复合隐性知识集成特征和过程,构建了基于技术整合的复合隐性知识集成微分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得出复合隐性知识有效集成的参数条件为:δ1,δ2>1,且集成效果与δ1,δ2的变化具有同向性。最后,从组织管理视角,提出通过搭建实现知识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全方位、多视角的激励机制,着力加强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工程文化建设,促进基于技术整合的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复合隐性知识的高效集成。  相似文献   

2.
孔德成  侯光明 《科学学研究》2012,(10):1558-1563,1592
针对如何实现复杂重大科技工程中隐性知识的有效传承这一问题,本文融合知识管理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传承微分动力学模型,揭示工程中隐性知识传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主要参数控制对实现隐性知识高效传承的影响效果;最后,基于管理学视角,提出通过构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培养知识创新意识实现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的高效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分析单一型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范围入手,根据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构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模型,并对其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进行探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激发和利用这些动力的措施,为实现图书馆高效隐性知识转移,最终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管理的重心和落脚点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持续的学习和创新。由于对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传递无法通过外力实现,因而在企业中,实现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将是一项重大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企业有效管理隐性知识的主要内在因素,并针对这几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景如峰  温有奎 《现代情报》2010,30(11):25-28,32
隐性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得到的经验的概化,是实践经验与显性知识集成而形成的高度抽象的支持高效推理和快速检索的知识。隐性知识在实践中获取,隐性知识又可以指导个人更好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同化和调适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概念格是研究对象和属性之间关系的数学理论,用概念格理论解释隐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对隐性知识形成过程有更好的理解,为隐性知识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2015,36(11):131-138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已从单个企业行为演变为基于信任的网络组织各企业的群体行为,知识是这个网络体系中最具有价值的要素。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特点及本质,从隐性知识转化的视角,阐释企业通过创新网络隐性知识转化获得技术上突破的过程,其实也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过程,进而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共享对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非常重要。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包括知识内化、外化和社会化等过程,而诸过程又取决于意愿、能力、技术、渠道、平台、组织等要素。本文基于过程和要素两个层面来明晰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能力的内涵与构成,由此构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设计题项、确定权重、选择方法,构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能力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重大传染病信息处理和使用为例,探讨知识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设计的知识服务平台以本体为基础,以重大传染病信息为采集和组织对象,建立了知识加工系统、知识库构建与维护系统、基于本体的全文检索系统、传染病热点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等,为传染病政策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提供多层次的知识和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影响隐性知识管理的四个子过程并引入了适应度景观理论,定义了隐性知识管理景观,构建了隐性知识管理的NK模型,通过对江苏省43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子过程间的互动作用和耦合关系对隐性知识管理景观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景观理论对提升隐性知识管理适应度的意义,并给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KM中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建华 《情报科学》2006,24(5):762-766
针对现有KMS模型对隐性知识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现实,本文首先对隐性知识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隐性知识的获取策略;进而对隐性知识的表示与存储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提出基于知识地图之专家定位器和隐性知识社会化理论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以指导企业KM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武开  徐荣贞 《情报杂志》2012,31(8):188-193,160
根据隐性知识的不易代码化传递和应用环境依赖性特点,提出隐性知识增量模型,利用溢出前后知识重叠度说明企业隐性知识变化情况.依据模型分析隐性知识溢出后促发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阐述了由隐性知识引起的集群创新问题,对企业吸收和应用隐性知识,以及保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隐性知识的粘着性,使得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依附的主体在不断发生变化。根据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所依附的主体不同,将转移过程分解为隐性知识发送、传递、形成3个子过程,并分别对各个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建构主义的技术创新扩散隐性知识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考察,分析了隐性知识转化的理论依据及其价值。隐性知识转化SECI模型框架是在建构主义学习背景中社会与个体的有效互动的结果,表现为隐性知识吸收、改进、创新的螺旋发展。实现技术创新扩散隐性知识转化应创新组织架构、构建合作学习网络、强化利益平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孙金花  刘芫  胡健 《现代情报》2019,39(5):80-88
[目的/意义]基于知识付费的中介效应视角,以在线社会网络为研究对象,分析知识个体的感知知识个人所有权、自我效能感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以期对促进在线社会网络运营主体充分调动知识个体持有者主动共享其隐性知识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对314名样本的数据采集结果相关性分析,构建回归分析模型,并通过MPLUS7.0软件对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1)感知知识个人所有权促进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提升;2)自我效能感完全中介感知知识个人所有权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3)知识付费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会被削弱,自我效能感在感知知识个人所有权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也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为知识服务发展开辟新赛道,元宇宙与隐性知识的完美契合,使其成为技术赋能隐性知识服务的最佳模式。[研究方法]首先分析隐性知识服务元宇宙构建须遵循的原则,然后融合复叠知识场、服务场和交互场构建服务元宇宙概念模型。该模型集资源空间、服务空间、技术空间和管理空间为一体,能够为用户提供具身体验、虚拟实验、真人图书等多维度、多感官的隐性知识服务。最后,从知识需求意识、元宇宙场景和基于伪体验的认知建构阐释隐性知识服务元宇宙的相关机理。[研究结论]隐性知识服务元宇宙的构建方案能够促使组织构建起更加完备、智能的隐性知识服务网络,提高组织隐性知识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7.
有限理性视角下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是组织提高自身隐性知识存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发送、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的三个阶段,分析了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的价值增值机制,认为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价值增值包括知识交流的直接价值和知识创新的间接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博弈的收益矩阵。基于知识主体的有限理性,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进行分析,研究了隐性知识共享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探讨了知识共享成本、知识发送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主体间的知识势差等参数对进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相关参数的取值,可以使得隐性知识共享进化博弈实现最优进化稳定策略,从而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8.
赵兰香  姚萌  吴博 《科研管理》2019,40(11):32-42
信息化技术加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由教学辅助手段向主导性资源演变,催生一系列教育模式变革。本文以国际新涌现的教育变革为出发点,总结教育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四类培养模式,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显性知识学习模型”与“隐性知识学习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政策梳理及模型对比研究发现:1 教育新模式的出现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及政策激励;2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应局限在“工具”层面,而应是教育改革层面的问题;3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实质是对隐性知识的重视。隐性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旨在为未来教育变革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隐性知识的形成特点,研究了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研究表明企业利用栽体识别原有业务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知识库实现知识挖掘,而有效的激励和人员转移是实现伪隐性知识和真隐性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在隐性知识转移初期,企业通过有效的激励实现伪隐性知识转移.其效率呈对数增长趋势;当隐性知识转移至一定阶段后,转移方式发生变化,企业则利用人员转移推动真隐性知识转移,其效率呈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牛桂卿 《现代情报》2012,32(6):83-86
分析隐性知识的内涵与层次,通过对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组织空间环境的分析,找出阻碍知识转移与共享的障碍因素,应用组织内的五度空间组织环境克服知识共享障碍,并构建出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组织机制管理体系,为图书馆的隐性知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