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禹贡》是《尚书》的一篇,全书共一千一百九十三字,将全国分为九州,分别记述了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交通、道路,以及主要山脉的走向和江河的流经等等,在观念上是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至于成书年代,有夏说、周初说、战国说、秦统一后说等等,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郦道元(约470~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读了许多古代的地理书籍,如《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以及三国时记载河道的《水经》。  相似文献   

3.
从文体学角度考量,中华文化源头性典籍《尚书》是中国古代公文的滥觞。在传统的“文本于经”思想的影响下,作为“群经之首”的《尚书》对后世的中国古代公文的文体及行文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编辑”这个词,按古代的解释,“编”指古时用以穿联竹筒的皮条或绳子,“辑”与“集”同。“编辑”联用就是收集整理的意思。如果按这个解释,那末我国做编辑工作的人很早就有了。《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文学史上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相传是由孔子编选而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史记》等书记载,也系由孔子删定。这些说法虽然  相似文献   

5.
王小红 《图书与情报》2007,(6):112-116,128
宋代《尚书》学文献繁富,约有500种,颇具特色:(1)经学变古之风兴盛,疑辨之作兴起并盛行;(2)以义理解《尚书》,义理之作占宋代《尚书》学文献绝大多数;(3)为帝王讲《书》之作较多;(4)汇集众说的集结之作大量出现;(5)以图谱解《书》流行;(6)《禹贡》、《洪范》等单篇研究如火如荼;(7)南宋著述多于北宋;(8)宋代《尚书》学文献虽多,但保存下来的很少,绝大部分已亡佚。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历史悠久,从今天我们还能见到的我国第一部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算起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期间不仅编纂工作成果颇丰,有关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也日趋成熟。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其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比较集中的反映是《档  相似文献   

7.
《禹贡》成书时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禹贡》成书时代问题是《禹贡》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关于《禹贡》的成书时代,近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自己学习古代文献和考古材料的点滴所得,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近读《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沈星棣等著,江西教育出版社版),感到它是一本史料翔实并卓有见解的、论述官员退休制沿革的著作。(以下简称《制度史》)它富有创见地论述了我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的始末,堪称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领域的一部有重要价值的论著。  相似文献   

9.
我国编研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算是最早的编研工作。当年孔子四处奔游,搜寻尧以来的古籍,终于在周王室中发现有关虞、夏、商、周四代档案史料,总共3000余篇,大体可分为典、谟、训、诰、誓、令6种体例。其中有《尧典》,是歌颂尧、舜禅让的事迹;《禹贡》记载了夏禹凿山治水的故事;《无逸》是周王教诫成王要勤劳政事的训词;《秦誓》是秦穆公一篇追悔的文章。孔子按照时间顺序编辑出一部有百篇的《尚书》。孔子还将周游列国的见闻,“笔则笔”,“削则削”,集档案史料编纂出《春秋》。孔子把《尚书》、《春秋》两部和《诗》、《礼》、《易》、《乐》称为《六艺》,被儒家奉为金科玉律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广播电视战线上,有一项属于“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系统工程正在悄然展开,这就是编修各地方“广播电视志”的工作。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之一。地方志,简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典籍,是分门别类记载一定区域内自然与社会多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文献。志书起源于古代的《尚书.禹贡》等篇章,秦汉时期正式发端。隋、唐、宋诸朝都颁过修志的通令,志的体例日臻完备。元、明、清三代,更由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的地理学与疆舆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化史上,作为文体的赋与作为文化一分支的地理学关系极为深密,究其原由,主要有二:一是早期地理著作对“九州”的铺叙直接影响了赋体的形成;二是赋体直陈描写的方法最适宜对山川形胜的再现。 我国地理学的开山之作《尚书·禹贡》。就用1193个字依天然的江、河、湖、海为线界划分“九州”。铺写全国地理概貌,从政区到农业、物产、贡赋、山河、交通等内容均作详密表述,使自然区、经济区与行政区融为一体。构成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整体图式。而其描述方法,则以铺叙见长。如“厥贡惟球琳琅玕”一节云:“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句式整饬,韵散兼行。他如《周礼·夏官·职方氏》描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掌天下之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经典,其魅力在于常读常新。美学一科来自西方,尽管美学所讨论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也有很丰富的体现,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本无美学,要梳理出一种中国美学经典资料汇编来殊为不易。正如张法教授所言,中国古代有文论、诗论、书品、画品,等等,但是就是没有一本以“美”命名的著作(《中国美学经典·总序》)。不仅如此,中国古代也没有集中讨论什么是“美”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昨夜看电视剧《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苏禄国王病逝,永乐帝派人来宣读吊唁的诏书,其中有感叹词:“於戏”。这本来是我国古代文章中常用的感叹词,其音其义与“呜呼”(或“乌乎”)全同。据颜师古在其《匡谬正信》中考证:“古文《尚书》悉为‘於戏’字,今文《尚书》悉为‘呜呼’字,而《诗》皆云‘於乎’,中古以来文籍皆为‘呜呼’字。“这是“於戏”的来历。其实后世  相似文献   

14.
《女四书》是我国古代四部女子教育教材——《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的总称,在明朝晚期被学者王相汇编合刊。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女网书》并没有超越中国古代其他女训著作,仍然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中心,阐述妇女礼教规范和言行准则,但由于是由女性亲自撰著,  相似文献   

15.
五经     
《五经》是儒家五部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为孔子编定,但后人认为不可信。《书》即《书经》(又称《尚书》),为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相传是孔子编选的。《礼》即《礼记》,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似文献   

16.
郑玄注《尚书·禹贡》每每引用"地理志",此"地理志"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并非完全一致,不合之处却可得到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的印证,当为《东观汉记》之地理志。《东观汉记》地理志编纂于桓帝前期,此后马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郑玄游学关中,在融门下七年,得以采地理志注《禹贡》。文本比勘显示出《东观汉记》地理志处于《汉书·地理志》与《续汉书·郡国志》之间,当为《郡国志》的直接文献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学院教授张涛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今年第二期关于西汉“木简报”的论文 ,将有物证的中国古代官方新闻传播史提前了800年以上。我国古代官方有系统的新闻传播 ,戈公振在其《中国报学史》中曾提出“汉有邸报乎”的疑问 ,然而找不到古代文献的直接记载 ,也没有物证。所以 ,现在关于中国古代官方新闻传播 ,最早的记载仅见于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孙樵的著作《经纬集》 ,该著“开元杂报”篇记载了唐开元年间 (公元713~741年 )官方新闻传播的物证。虽然尚有不同意见 ,“敦煌邸报”一般被视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邸报。1998年…  相似文献   

18.
浩瀚天穹,群星密布;茫茫宇宙,气象万千,人类就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大气海洋中。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气候干燥,灾害频繁。自古以来,观测和研究大气现象,趋利避害,发展生产,一直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工作。甘肃人民与气象灾害作斗争的历史源远流长。翻开甘肃史书,可以看到,由于旱灾造成“颗粒无收”、“饿殍遍野”、“人相食”的惨象比比皆是,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此产生了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十日并出,草木枯焦”正是古代大旱灾的生动写照。《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古史书,它记载的距今四千多年导山治水的中心地是甘肃,…  相似文献   

19.
近日,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批有助于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的新书。《邓小平理论学习词典》一书分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观点、论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等四大部分,近ZOOO个词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将邓小平著作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要点尽收书中。继出版《党课教材》(农村版)之后,近日又出版发行了《党课教材》(机关版)。该书分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地贯彻…  相似文献   

20.
走近何微     
《今传媒》1997,(6)
走近何微文/王树林与耀晗同志商量,欲请一些省内名家为《报刊之友》撰稿,谈及何微。只知道他是我国新闻研究领域“北甘(惜分)南王(中)西北何(微)”中的何,德高望重,是我国新闻学界的巨擘,名字被《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名人录》、《中国新闻年鉴·新闻界名人》收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