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中共有十首诗歌涉及植物意象。与《诗经》、《楚辞》相较,在植物意象的选取上,《古诗十九首》既体现传统而又多有创新;在植物意象的构造上,《古诗十九首》注重意象的组合;在艺术表现上,《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融入了诗歌的抒情话语,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也即,较之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具有唯美化、组合化和更为情景交融的特点,由此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是由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五言抒情短诗,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古诗十九首》和《诗经》往往相提并论,它之所以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在艺术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相似文献   

4.
考察《古诗十九首》在宋代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可以看出《古诗十九首》在这一时期主要依靠《文选》和其他一些选本进行传播,其接受侧重于写作年代和作者的考证、艺术经验的总结,尤其是对艺术特征的研究,对创作形态的接受也具备一定的审美因素。而南宋与北宋情况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内容大多是来抒发文人的内心情感,在思想表达、内容选择和情感抒发等方面都体现了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为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容量,且在语式变化、词汇选择等方面显示出了更大的自由,是一种发展成为固定格式的新诗。为此,文章以情感的表达为基本切入点,在分析《诗经》和《古诗十九首》创作关联的基础上,从语言艺术、情感表达方式、诗歌情境营造等方面具体分析《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影响,旨在能够深化人们对《古诗十九首》和《诗经》的认识,将诗歌的艺术魅力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五言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标志其最高成就的就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最早被选录在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里,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多是抒发文人内心的情感,其思念诗与《诗经》有相似之处,但在二者对比中可发现仍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本论文主要从二者的思念主体、表现手法与个体意识着手,深入探讨《古诗十九首》。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在内容上多借游子之歌、思妇之词抒发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落寞情绪以及思妇缠绵悱恻的寂寥闺愁。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其抒情艺术,更是被历代的诗论家们所称道,对于《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可以用“委曲婉转,反复低徊”这八个字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9.
石碧兰 《文教资料》2010,(10):10-12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由于创作年代相近,作品有很大的相似处,因此一直受到后人的追捧。比较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在创作年代、作者、写作手法与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文化,以及六朝和盛唐时期等中国其他朝代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木斋将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成熟文人五言诗的产生时间确定在建安十六年以后,这有一定道理,但他认为《古诗十九首》等"古诗"都应该是与曹植有关,是曹植与甄后相恋事件的结果,这就为他的论证造成了困难。以《西北有高楼》《青青河畔草》为例,考察他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读,可以发现他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是古诗艺苑中一朵奇葩,代表五言诗发展的最高成就,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了《古诗十九首》中文人忧生情结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的显著地位和影响,使它成为古今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对《古诗十九首》的百年研究史历程进行综述,从时段划分上,以1997年为界分割成前后两大研究时期。前一时段又细化为四个阶段进行诸方面的综述;后一时段则从创作时代、诗歌题旨、艺术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历时与共时相结合,以期为《古诗十九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其对生命的感悟和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魅力依赖于它那独特的节奏 ,这种节奏主要表现在重复和变化两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的《拟古诗十九首》承袭《古诗十九首》的体制、语言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有其积极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这种方式对于我们继承传统诗歌形式,革新其内容,繁荣今天的诗歌创作也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古诗十九首》中有一个“未定的无人区”,即意义上的空白点,使文本中体现出朦胧空白的审美张力。虽说《古诗十九首》的各篇章都很短小,然而其中所营造的意境却有着无限想象的艺术化境,体现了广阔多极的精神空间,是创造主体的创造与接受者的再造想象相互融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重言是《古诗十九首》诗歌语言的特色,重言作为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古诗十九首》重言现象颇有特点,分析其特点与功能:《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既体现出它对《诗经》等民歌中营养的汲取,同时亦体现出其文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杰出代表选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古诗十九首》以抒情性见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抒情艺术特色。本文立足《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对其情感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基本是游子之歌、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本文从女性视角入手,分析《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女性心理的具体特征、表象,凸显《古诗十九首》以孤独和等待为核心的女性心理。  相似文献   

20.
2009年8月下旬,在江西九江召开的“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木斋曾向我谈起他的《古诗十九首》研究,谈起曹植、甄后的隐情以及与《古诗十九首》的关系。对于《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歌,我并不陌生,当时已被他的见解所震惊,我感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年代和作者的定论,将很有可能会彻底颠覆。现在,当我读完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⑤的书稿后,确信他的研究结论,必定会相当程度地改变中国诗歌史的传统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