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予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相似文献   

2.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1),允无复入理(2),家人深以为忧。会(3)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4)。”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5),桓必劝入。”桓果语(6)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7),故当有意(8),卿宜察之(9)。”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10)。许因谓曰:“妇有四德(11),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惟容尔(12),然士有百行(13),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14)百行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15)?”允有惭色,遂相敬重(16)。(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相似文献   

3.
百行德为首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人内,既见妇,即欲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刘伶病酒(犯了酒瘾),渴甚,从妇求酒。妇捐(弃)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养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祈祷)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五斗解醒(醉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样子)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御肉,隗然已醉矣。  相似文献   

5.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平各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吧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的风清,如此良夜何?”  相似文献   

6.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 “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 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 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 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相似文献   

7.
许允妇①是阮卫尉女,德如②妹,奇丑。交礼③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④。”桓郎者,桓范也。妇云:  相似文献   

8.
[原文] 昔者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②。”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元顾弟子曰:“门下③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④。”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下⑤,而航在一汜(6)。使善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7)有伎(8)能之士。 (摘自《淮南子·道应训》) 【训练】 1.下列句中的“而”与“人而无能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 B.而航在一汜 C.一呼而航来 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下列句…  相似文献   

9.
一、“客”是谁? “客”在《赤壁赋》中前后出现6次,分别是: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客有吹洞箫者  相似文献   

10.
耽饮 《教师博览》2007,(3):32-32
耽饮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过饮,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唯当誓鬼神耳。便可具酒肉。”妇从之。伶跪而誓曰:“天  相似文献   

11.
《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齐策》 ,文章写了冯谖帮助孟尝君在齐国权力交替的局势中保住地位的事。虽按时序写来 ,却波澜层出 ,引人入胜 ,充分表现了冯谖非凡出奇的远见与才能 ,生动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的奇特风采 ,真可谓一篇传写奇人的妙文。文章起笔写冯谖请托于孟尝君门下 ,因曰“无好”、“无能” ,孟尝君“笑而受之”。孟尝君是战国著名四公子之一 ,三千门客中 ,如此“无好”、“无能”者还属少见。冯谖曰“无好”于收留自然有利 ,而“无能”的话来日在众门客中又何以立足呢 ?曰“无好”、“无能”是真是假 ,还是别有他谋 ?首段…  相似文献   

12.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相似文献   

13.
本不识字     
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主人曰:“蔬食,可平?”曰:“可。”主人曰:“家无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曰:“可。”曰:“或家人妇子欲买零星杂物,屈先生一行,可乎?”曰:“可。”主人曰:“如此  相似文献   

14.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②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  相似文献   

15.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可乎 ?”   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相似文献   

16.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有这么一段文字: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收之,曰:“诺”对这段文字中的两次答问“客无好也”“客无能也”,陈钟梁、张振华两位老师在《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上发表的《(冯谖客孟尝君)导读》一文中认为是冯谖自述。对于此说,笔者不敢苟同,特在此与陈钟梁、张振华两位老师商榷. 其一,冯谖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寄食孟尝君门下,我以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引述的  相似文献   

17.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人尽来贺。子独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相似文献   

18.
猫号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相似文献   

19.
曲突徙薪班固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1),傍(2)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3)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4)。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5),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6)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7)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8)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9)而请之。(选自《汉书·霍光传》)【难点注解】(1)突:烟囱。(2)傍(p1ng):通“旁”。(3)俄而:不久。(4)息:通“熄”,灭,这里指扑灭。(5)上行(h1ng):上座。(6)录:邀请。(7)乡:通“向”,当初…  相似文献   

20.
权力     
孔鲁 《现代语文》2004,(12):5-5
中山之相乐池,以车百乘使赵,选其客之有智能者以为将行,中道而乱,乐池曰:“吾以公为有智,而使公为将行,今中道而乱,何也?”客因辞而去曰:“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之人,而利足以劝之,故能治之,今臣君之少客也,夫从少正长、从贱治贵,而不得操其利害之柄以制之,此所以乱也、尝试使臣,彼之善者我能以为卿相,彼不善者我得以斩其首,何故而不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