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体,由于文化与教育存在着天然的“姻亲”关系,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把师生关系放到儒家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可以发现,在儒家文化发展变迁的不同时期,师生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特点及新型关系建立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成人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着成人教育的质量。笔者结合自己从事成人教育(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就成人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作一些探讨。一、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特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因为成人高校的学生(一般称为学员)多指“生理成长已经(或渐趋)成熟,心理发展已具备一定适应能力,已经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在这一教育形式中,师生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两代人之间的教育关系,它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教学相长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师生的关系是由教学关系为主体其他关系为辅的关系体系构成的,因为在教学上存在着师生相互间的多种因素,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努力构建民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便摆在班主任的目前了。一、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重要的变量"师生关系已不是某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体系。"在这个关系体系中,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重要的基  相似文献   

4.
和谐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成功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受教育者(学生)消除对立意识后与教育者(教师)在心灵上的真正交融,他们的关系属于各自主体的对象化的审美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就是要用审美教育这一特殊的桥梁作用,保持教育中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平衡性,成功地将学生的个体从自然的欲求状态过渡到理性的秩序状态,造就有创造性的学生个体,最终将师生关系由"他律"走向"自律",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中的基本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当前的高校师生关系因为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迁。从教育管理、教师自身发展以及方式方法上面进行探究,寻求优化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育教学中决定其系统生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师生关系的建立应是内在生成而不是外在强加的,即应在师生的真正交往中实现。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着交往数量少、质量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课堂缺乏生命力等问题。在交往过程中注重公平、对话和理解,重视交往在建构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是建构新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让师生在真正交往中建构一种和谐的师爱生敬关系,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或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大主体间显然不仅仅是教育与被教育的规范者与被规范者的关系。随着教育民主化和学生人权的发展与深入,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已很有必要,这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师生角色与关系定位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决定了其相应的地位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状况。教育是什么?按传统的观念,这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把外在的社会规范不断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自我要求的过程,是人类知识、经验、文化、价值规范传递的工具。受教…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里一个恒常而基本的主题。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制约着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备受关注,不仅在于其对于构建教育理论的基石性作用,而且还在于它对于确立科学的教育原则,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的决定性意义。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学生究竟应当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呢?近年来主要存在着“教师主体”、“双主体”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多种观点的论争。造成分歧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师生关系问题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在于以往的研究没有把教育过程中施教与接受这两个既互…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教育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语文教学,其"借书育人"的特点决定着师生关系的构建尤为重要。为此,本文拟在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虽说随着教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教师中心说"的现象仍主宰着我  相似文献   

11.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保罗·弗莱雷区分了两种教育观念:灌输式教育和提问式教育。灌输式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哲学基础上,实质上是一种压迫关系;提问式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主体间性的理论基础上,实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对于前者弗莱雷给予了强烈批判,因为压迫式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都变得非人性化了,而后者是他大力倡导的。因为对话式师生关系本身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价值,是实现教育人性化的关键,是教育应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即由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对话既是教育形式,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既是一般意义上教育所必须关照的一个维度,也是当前新课程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面,任何学校教育的改革、课程方案的实施都离不开以一定的师生关系为支撑。新课程提倡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支配与被支配的主客体关系模式走向以对话与协作为主要特征的主体间关系模式,其中孕育着深层意义上的课程、知识、教育等本体论上的转换。这种形式上的转变具体到品德课新课程中,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对道德教育本性的理解由科学化、知识化的预设走向了对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判定,也正是因为对道德教育之生活本性的认可,才使得道德教育中的师生对话关系得以可能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视角下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远程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影响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文章从人格关系、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三方面分析了基于主体间性的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关系的特征,并提出了建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则,即民主平等原则,主体身份确认原则、学习共同体建构原则和情感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掌握目前上海市中小学师生关系中的道德状况,本研究从教师的道德行为、工作责任感、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关爱程度以及教师团体的合作情况这几方面,在上海市中小学学生中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中小学师生关系从总体上来看趋于良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尚存在许多问题,小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高于中学生。  相似文献   

16.
粟旎 《文教资料》2008,(5):91-9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效果的好坏.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师生关系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贵族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教育系统中,师生关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对学生、教师都产生了或轻或重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面对这些问题及影响.从而思考出对策.促使贵族学校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信息对称环境"本身是一个立论偏颇、无法确证的命题,师生既无法具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也不可能在"对信息认知的程度"上实现"对等";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成长的主体;师生间的人格平等不能等同于师生是教学和共同学习的"平等主体"。教育信息化进程打破了师生关系的原有均衡,但并未消解其存在的基础,文化传承使命决定了教育关系的存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教育信息化要求的是教师的更高素质,而不是认同和接受师生间素质的对等;信息化给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应当是演进而不是颠覆,是调适而不是重构。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只需要按照处理正常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原则来对待师生关系,应该不会带来太大的困惑。但师生关系又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它毕竟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必定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不良的师生关系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给我们实现教育目的带来了不必要的曲折。从历史的角度纵向解读师生关系的演变历程,再结合现在教育活动的经验,可以从人权、责任、情感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你”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它是主体阐性哲学转向在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适应模式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我-它”师生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以生命教育作为理念支柱,以教育爱作为心理前提,以善于倾听作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下进行的。中外教育史上曾存在过多种多样的师生关系,它们都受到当时社会关系的制约,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各类学校目前的师生关系总体上是好的。它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反映。但是,在许多学校中,师生关系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尚存在着压制、体罚学生的现象;一些教师不讲教育方法,不顾及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