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歌唱的心理是其生理特征、艺术环境.声乐技术的熟练性适应性的综合反映。后天所接受的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等)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歌唱者的心理状态。本文将从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声乐技术水平的歌唱心理反映.歌唱内心情感以及歌唱的心理感觉和心理知觉来探讨它对歌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歌唱是通过人类特有的声音表达情感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由始至终都与情感体验相伴。因而,正确把握好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一、创设情景,再现情感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歌唱艺术的源泉也是如此。学生要做好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必须要有生活体验。如:在学生学习《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这首歌时,为了帮助学生找到作品中的情感,我要求学生回忆前不久播放的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剧中的科学家们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经过千辛万苦,就是为了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学生,这时再…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无论是歌唱、器乐演奏还是随乐起舞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感需要每个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音乐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他们生命的个性成长。面对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用心去感受并加以把握,不能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仅凭自己的臆测去想像学生。  相似文献   

4.
歌唱是人类最本能的表现手段。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与表达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学中,要处理好歌唱技能训练与情感表达的矛盾。一、在理解歌曲诸要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在小学阶段,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以内心起  相似文献   

5.
周晓玲 《考试周刊》2013,(58):48-48
从动机、兴趣、情感等方面进行心理调控,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举措,必须用心为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语文,达到教学目的的内在动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情感是人感受外界事物时所产生的,并对行为动作进行制约的一种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用声音来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如何更好地表现出内心情感是成功地演绎作品的关键所在,而激情是歌唱情感的催化剂,有助于歌唱者迅速找到歌唱表演的最佳状态。歌唱者不仅要认识到激情的重要性,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深刻理解歌曲内容,融入感情、展开想象,重视形体表演技能以及多进行平时的生活积累等,从而做到“激情”的“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7.
古书《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意思就是说: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音乐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方式。那么,在唱歌过程中,演唱者就应该先动之以情。情中有声,以情带声,其实质是摆正技术与情感的位置,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在《儿童合唱队》一书中说:“艺术的核心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歌唱中的声音固然很重要,但对中小学生来讲,关键在于培养“从内心起歌”。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其实唱歌亦有两个面的意义:一是身体各器官运动的歌唱技术,一是内心而发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艺术的天地中,歌唱的表现力更强、更具魅力、最感人,这是因为美妙的歌声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人们内心的真情流露。歌唱艺术是用人声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作为一名歌唱演员、歌唱爱好者,如何才能在歌唱中通过自身情感的准确发挥,激起听者的心灵共鸣,引发双方的情感碰撞,得到美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鼓舞呢?我认为,应该注重处理好在歌唱中的情感发挥与技巧运用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感情是音乐艺术的灵魂,尤其是歌唱艺术,更需要用情感来表达其内在思想和意义,这也是让歌唱者和欣赏者产生共鸣的最佳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心”去教,投入真情实感去演示歌曲,才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艺术,它靠声音的组合来刺激人的大脑神经,来感染人的心灵,来激发人的想象,来深化人的思想。无疑,音乐的优美是否,情感的饱满与否直接决定这种演示———歌唱的艺术效果。那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做到情感深入呢?或是如何才能真正进入角色呢?1.理解曲调风格。音乐…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无论是歌唱、器乐演奏还是随乐起舞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感需要每一个学生的亲身体验,凶此音乐教学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心灵,关注他们乍命的个性成长,面对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用心去触摸感受并加以把握,再也不能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仅凭自己的臆测和轻妄用模糊的群体面相去想象他。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浅议歌唱中情感与技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情感与歌唱技巧是声乐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声乐学习首先必须掌握的两个基本知识,二者共同存在于歌唱的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歌唱者把声乐作品通过科学、合理的“二度创作”,即歌唱情感和声乐技巧有机的结合,用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以及准确而生动的歌声再次传递给观众,从而引发与观众内心情感的共鸣.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与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笔者从事多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内外童声歌唱训练,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用"四融法"来进行歌唱技能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一、听为先导,融歌唱技能教学于听觉训练中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歌唱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声乐是一门通过人声歌唱来表现的音乐艺术,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最佳效果和最高表现形式,即以声代情,以情传声。情感对歌唱中塑造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好的歌唱者通过情感来表达作品所传递的内容,从而感动听众,与听众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本文将以《啊,我的虎子哥》为例来阐述情感在演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海云 《考试周刊》2010,(18):226-227
爱闲斯坦说:“人的想象比知识更可贵。”音乐应该说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可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情感,可以熏陶人的品格,也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聆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这首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意、曲调、歌唱情感与技巧的分析,充分展示了傲蕾一兰这位民族女英雄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内心复杂的情感,并对作品的歌唱情感与演唱技巧做了深刻的艺术处理,使这首声乐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1]。  相似文献   

17.
针对歌唱者经常出现的“怯场”、“舞台恐惧”等现象,主要从意念、情绪、个性(性格)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歌唱心理对歌唱技能、技巧及艺术情感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诗经·蒹葭》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更多源自其文本形式而非内容:《蒹葭》在文本语言上的非特指性产生了巨大的想像与艺术再创空间;《蒹葭》把自然界的物理时空转化为虚拟的心理时空,通过时空的拓展来表达歌者内心深蕴的情感;《蒹葭》还体现了中国诗歌原初的声音诗学,通过歌声的反复咏唱来表现心中浓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歌唱是人类最本能的表现手段。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与表达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学中,要处理好歌唱技能训练与情感表达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歌唱技巧的教学上已较规范、科学和系统,但在歌唱表演教学上还是个薄弱环节。为使学生全面掌握完整的歌唱艺术,不断提高演唱水准,教师需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和研究演唱作品,加强歌唱表演中内心情感的依托、面部表情的表现、形体动作的配合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歌唱表演艺术造诣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