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末年,郑虎臣在漳州木棉庵为天下除奸,杀了贾似道。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的历史学者和诗人们所重视,留下了许多可资研究的诗文。  相似文献   

2.
《济北诗话》是日本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诗话著作,也是日本第一部以"诗话"为名的作品。作者虎关师炼,在日本五山时期便以诗文著称,被称为"五山文学之祖"。《济北诗话》中记述了虎关师炼对中国诗人、诗作以及诗论等方面的评述,当中鲜明地表现了其"诗言志""适理""雅正"等诗学观念。其诗学思想深受中国诗学思想的影响,但却也富含着其个人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3.
清代烈妇文化氛围浓厚,深受烈妇文化熏陶的清代江南才媛必然会在文学创作中反映这种社会现实。她们创作了近30首(篇)烈妇诗、传。从这些烈妇诗、传中可以看出,婚龄短、无子女、生活无着等因素是造成清代烈妇殉夫的直接原因,借殉夫得到朝廷或地方政府旌表并扬名乡里是间接原因。清代江南才媛所赋烈妇诗传对象的身份无论是妻还是妾,也无论是否得到朝廷或地方政府的旌表,只要作者被烈妇事迹所感动,就将之入诗入传。烈妇诗、传所赋对象大多是作者同邑或近邑烈妇,而在清代,朝廷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节烈,殉夫烈妇极有可能得到朝廷或地方政府的旌表并扬名乡里,这是江南才媛为烈妇赋诗、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引】陕西和湖南都出了"华南虎"事件,这里统称为"虎照门"。广义的虎照门,包括"周老虎"事件和"吴老虎"事件,狭义的只指前者,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大量运用了犯笔,在不同篇章有意反复使用同样的题材,杀虎成名、杀嫂初犯、血溅鸳鸯楼是武松形象塑造的三个标志性事件,而每一次都用了犯笔,通过犯笔的运用,体现了报恩意识、复仇意识在传统文化中的普遍性,也显示了武松和李逵、石秀、林冲等其他英雄人物的相似及相异。  相似文献   

6.
罗时进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由唐宋文学研究起步,进入明清文学研究领域后亦颇有建树。他关注明清诗文研究中的“群体”,包括地域群体、家族群体、文学社群等部分,对群体的共同性、特殊性、差异性有深切关注,以为群体是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视角,在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群体研究的基础上,他又提出文学事件对构建事件文学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事件诗史”的概念,认为“事件诗史”是清诗史的应有之义,而典型事件对诗史的构建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以群体为经、以事件为纬,罗时进的明清诗文研究织起了经纬网,既反映了明清诗文内涵之广、意义之重,又注重细节,以个案研究不断完善这张关系网中的重要节点及其特征。宏观视域与微观研究并存是其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特色,也是他在此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渊皮虫儿"于春虎,个子不高脑瓜大,小眼亮晶晶,想事情时总爱眨巴.自起绰号,名副其实.他是篡改成语的行家. 一、"虎"假"胡"威 一天自习课上,老师、班长不在,课堂上乱哄哄的.  相似文献   

8.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了郑文公之子子臧因"好聚鹬冠"而得罪郑文公,进而被其父杀害的历史事件。"好聚鹬冠"为何会导致子臧被杀,自刘向、郑玄以来的传统礼制说认为:"鹬冠"是不合礼制之服,故子臧是因违背礼制而被杀。至唐颜师古始有不同观点。颜氏将"好聚鹬冠"解释为"与知天文者游聚,有所图议",从而将子臧被杀的原因定为谋逆。对"好聚鹬冠"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双方对子臧被杀事件的不同历史解读。虽然双方观点不同,但却都承认或者说默认了《左传》历史叙事的合理性,即"好聚鹬冠"是子臧被杀的原因所在。通过对《左传》中相关历史叙事的分析,可以看到《左传》的历史叙事是分析与叙事的结合,并具有鲜明的"尚礼"的特点。子臧因服饰不合礼制而被杀,应当被看作是《左传》作者研究历史的成果,而非客观历史本身。结合当时郑文公对群公子杀、逐的大背景来看,子臧被杀的真正原因当是父子相残的政治斗争,"好聚鹬冠"只是郑文公杀子臧的借口而已。  相似文献   

9.
胡昌明<"青骢马"辨>认为,"骢"义后世诗文与许慎不同,或因许释未当,或因"骢"义转移.大量典籍证明,许释"骢"为"马青白杂毛也"没有不当,后世诗文将"骢"义扩大了,所以与许释有别.使用词典,不得混淆"词典义"与"训诂义".  相似文献   

10.
"谪仙"李白因受安史之乱与永王李璘事件所累而被贬谪夜郎(今贵州桐梓)。而关于其长流夜郎一事,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一方面结合李白流放背景、路线考辨及其诗文系年探寻其确至贬所夜郎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从古代及近现代学者的论述和著作中寻找"蛛丝马迹"来解决疑案。本文还对李白流放夜郎地具体的地点进行了考辨,由此得出充分物证证明李确至夜郎并服刑约半才遇赦放还,遂呈一己之见以供学界商讨。  相似文献   

11.
<正>李贽《焚书》中说,教育乃教人化人之举,以培养"真人"为旨归,应当坚守一颗纯粹的"真心"。生于"文革"后期的我,自幼骨子里流淌着对知识的渴望,乡村耕读的场景,时常浮于眼前。依稀记得刚上小学时,身挎母亲用碎布块精心缝制的花书包,臂挽父亲木工精作的小虎凳,步行至邻村公社大队部的村小学堂念书。在一次学校诗文朗诵会上,一名三年级的女生声情并茂地表演诵读《小马过河》,这使那时初入学堂的我觉得,上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涉官事件中网民"仇官"情绪态势和诱因,以辽宁兴城市城建局副局长和黑龙江同江市公安局副局长被杀这两个事件为个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闻跟贴中网民态度倾向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网民态度明显"一边倒",网民"仇官"情绪在两起事件均得到呈现,并且网民"仇官"情绪不因事件和载体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媒体新闻报道角度、网站跟贴管控方式、网民从众心理及网民群体内部分化机制等都会加剧网民"仇官"情绪。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了山东、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地出现的奶农大面积"倒奶杀牛"事件,奶农们每天把滞销的鲜奶贱卖喂猪或者倒入农田,甚或选择杀牛来"断臂保身"。笔者由此联想到我国的职业教育,"倒奶杀牛"式的尴尬会不会在职教领域爆发,也未可知。"倒奶杀牛"这种以往只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见到的经济现象,如今竟然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着实值得深思。物以稀为贵,物丰则价廉,这是妇孺皆知的最最朴素的经济发展规律。"倒奶杀  相似文献   

14.
陈巴尔虎旗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草原》"巴尔虎"是蒙语,是蒙古部落的名字;"陈"是蒙语"胡钦(qīn)"的意译词;"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相似文献   

15.
虎是兽中之王,威猛无比",虎"字的读音人们大都读"hǔ",然而在我国的云南等地区却有一些人以"虎"为姓,但是这里"虎"却读为"māo"。对"虎"(māo)姓的来源以及这一读音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背景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并试图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一、激起诵读古典诗文欲望,走进古典诗文殿堂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三字经》、《弟子规》,都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它们用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将生活中的事件、场面与诗人的特定感受和情绪融为一体,又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分节分行的句式章法,鲜明和谐的节奏和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以诗讲诗、以诗解诗",以其引导学生领会诗文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阅读古典诗文的欲望。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咏柳》时,因为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在遂昌期间的诗文涉及诸多内容,尤其在清正爱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兴办教育、劝农耕作、灭虎惩恶、抑制豪强、纵囚现灯等.他的仁政惠民的理想抱负得以局部成功,这成为他的政治生涯中颇为得意的阶段.研究这些诗文对于全面了解汤显祖及其在诗文创作中的地位,乃至对于他此后的戏曲创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能不在教育刊物上谈一个非教育的话题,因为这样的话题可能牵涉到每一个人,那就是医患关系的问题。人的一生中谁都免不了要和医院和医生打交道,如今医患之间的"爱恨情仇",确实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地步,甚至不断出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事件。最近哈尔滨医科大学实习生在医院被杀,又一次引起社会很大反响,尤其是人民网对这次事件所做的调查中,竟有65%的网民对医生被杀感到高兴,更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前年的社会热点事件"虎照风波"出发,探讨了在这一事件当中,处于新媒介--网络的背景之下网络受众即网民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作用所反映出来的网络这一新媒介带来的受众变化,以及受众变化对社会和大众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洪兵 《语文天地》2013,(14):40-41
一、作文命题: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古往今来,人们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啧啧称道。然而,明知"山有虎"却执意"虎山行"",虎山之路"势必危机重重。以匹夫之勇PK"百兽之王",是不理智之举。在老虎威猛凌厉攻势下,一己之力犹如螳臂当车自不量力。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应作为"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