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里的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关系.对于汉语里的完成体的讨论一直存在着"完成""结束""实现"三种观点.这和动态助词"了"意义的深入研究关系密切.本文试图揭示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真正关系:汉语的完成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动态助词"了"分为了1,和了2,了1表完成体,了2表实现体.  相似文献   

2.
蔡卫芬 《班主任》2007,(12):14-14
今天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帮"生字"美"组词. "美丽""美好"……孩子们说出了许多我预料中的答案. "美女、美人",小晨的话音还没落,教室里早已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尤其是义务教育法实施以后,基础教育逐步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形成了"必修课"加"选修课"加"活动课"的所谓"三个板块"的课程新结构:并建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原有的课程体系滞后性日益显现.为此,教育部于1999年5月启动了第八次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在游新疆的途中,我们一群人在车上睡得迷迷糊糊. "驴车,驴车!"导游突然指着窗外大喊.大家一下子都清醒了,扛起"长枪短炮"往车外跑.过了一会儿,一位眼尖的阿姨指着前面说:"看,驴车!"大家都惊喜地循着视线看过去.驴车"踢踢踏踏"地进了路边的一个小村庄,我们也不知不觉地跟了进去.  相似文献   

5.
"抽背了,抽背了!"大家都在尖叫着.唉,又是一节恐怖的英语课! 上课铃响了.窗外正下着小雨,大家越来越紧张.10秒、20秒、30秒……老师迟迟未到.大家在小声议论着——"老师哪去了呢?"有人小声说:"该不会失踪了吧?""那最好不过了……"有人斗胆这样说了.老师似乎听到我们在说她,说到就到了.她"咳"了一声,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6.
我家附近有许多特殊的"景致",请容我慢慢道来. 我家附近"雾气"多,无论春夏秋冬.这"雾气"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的"杰作".这"雾气"家家有,户户产,每天不停地往外送.有黑的、灰的,还有白的.我每天就生活在这"雾气"中,眼前事物的清晰都打了折扣;尤其是到了晚上,这"雾气"紧紧围绕着你,简直让你喘不过气来,呛得你直咳嗽.恐怕在这"雾都"住久了,你的肺就会成了病肺了.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烟瘾     
黄澄澄的牙齿,黄澄澄的指甲,这便是我那患有严重烟瘾的父亲给我的印象. 父亲那向内弯曲的食指,伙同矮胖的大拇指,如"筷子"一般,夹尽了无数佳肴. 最早的记忆是"纸卷烟菜".那时候,父亲总是贪婪地把塑料袋里的烟草扫描良久,然后眉头深深一皱,伸出"筷子"夹了一些.接着又分外怜惜地看了看"筷子"中的菜,轻叹一口气,终因不舍放了一些回去.然后他从一只烟盒子里扯出一张烟纸,娴熟地卷起烟卷儿.终于大功告成,可以开始吸烟啦.父亲把"烟卷儿"夹在左手食指与中指之间,走到炉灶旁,首鼠两端良久,终于痛下狠手,点了烟,"啪嗒"轻轻吸了一口,慎之又慎,用"筷子"夹了又夹,又是良久,再"啪嗒"一口.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教师节,照例,傍晚我已来到学校,在班主任办公室,和同事聊聊天,整理整理第二天的上课资料. 门"吱"的开了.一个小脑袋探了进来,是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她一面叫着"老师",一面"神色慌张"的跑到我身边急切地说:"老师.我们教室里出问题了,你赶紧来看看."我忙问:"出了什么事?"她没有回答就跳着脚跑了.  相似文献   

9.
王俊 《教书育人》2007,(6):42-43
有效营造和谐的学校管理之境,首先需要避免两种错误的认识.一为"有序"就是和谐.以为达到了"有序"便就有了和谐."有序"虽是和谐的特征之一,但绝不可以替代和谐.因为"有序"可能过于理性,却损伤了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去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首次明确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首次全面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容.首次完整地系统地归纳了中国特色的发展学说.首次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回答了什么是我们最高目的.首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深化理论探索的起点.强调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强调必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从而为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不断在实践中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在迎接党的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刻,我们重温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学校的几次"升旗仪式下的讲话",在"痛苦"地站着中生出了几许感触.一是"讲话者"身份的单调,都是一些行政领导.当然,不是说行政领导讲不好.只是多了,有点形式上的单调感.我们学校有18位行政领导,每人讲一次就把一学期的日程给安排了.这样的安排讲话,至少有种"居高临下"的腔调.还有些人的讲话材料的粗糙、混乱,简直是让人听了在"活受罪".二是"讲话"的内容无非是前一段工作的总结汇报,或者是一些学校荣誉的播报和旁敲侧击的警告或提醒.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五伦"确立了传统社会基本的人伦关系,"五伦"的构建,是血亲伦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过,当"五伦"发展到"三纲"时,便出现了义务单向性、绝对化的偏颇,构成了专制政治的意识形态.五伦的解构,恰恰发端于对"三纲"的批判.对"五伦"的重构,固然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亦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平.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分别作了介绍.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间的异同作了多角度的比较,指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比"产婆术"更科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一个"前卫艺术"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的问题.简述了中国艺术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主要探讨了中国的"前卫艺术"应该是怎么样的问题.提出了"传统照样可以很前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考察他的一生,自幼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年轻时遍游长安洛阳等地.后观太学,结识了不少名人大家,为以后从政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为人正直,具有进步的宇宙观和渊博的知识,一生中做出了如"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指南针"、"记里鼓车"、"独飞木雕"等许多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发明创造和诸多科研、文学成果,被誉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的确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纪念.  相似文献   

16.
"放弃我吧,去救别人" 天昏.地暗.地动.山摇. "5.12"大地震把汶川等地变成了一片废墟.无数人被掩埋在了废墟之下等待救援.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的在以知识为主线的课程大纲下的教学相比较,其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更加"空"了,教学内容更加"杂"了,教材结构更加"散"了,数学课堂更加"乱"了,考试没有"准"了.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许多教师感到心中无底,怕"落实不了",不知如何上课了.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一些思考,而这种思考应该是基于案例的.  相似文献   

18.
咬过的苹果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人们在翘首企盼.小女孩的爸爸还没有回来,像往年一样. "妈妈,爸爸是不是该回来了?"她有些担心. "还不到时间……"母亲长长叹了口气. "爸爸犯了什么错?"  相似文献   

19.
回溯休谟的知觉理论,审视休谟哲学对彻底的经验论和怀疑论的判断,可见其中的不充分性:即对纯粹直观的反思,无法明见地描述观念及其关系是如何可能的.其表现在休谟对"知觉自身"的描述与"通则"之"观念的联系"中间的空白.他用"自然倾向"补充断裂,致使他在"观念的关系"所确立的本体论中无法给予确定性并导向怀疑论.而胡塞尔的现象学分析在扩充了的"直观"概念中,批判地补充了休谟的局限并给予了观念及其关系以明见性的描述.由此指明了作为休谟的"本欲",即"真正的形而上学"的实现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儒家"诚"范畴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家的"诚"范畴自其产生后,在宋明时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宋明理学对"诚"如何贯穿"天道"、"人性"作了具体的阐释;另一方面,宋明理学对"诚"的道德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种发展使"诚"的内涵更为丰富,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