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同时也以讽刺高手而称,而讽刺手法奇诡高超,他经常使用的讽刺手法有三种。一是对比式讽刺,即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露讽刺对象虚假丑恶的本质;二是突转式讽刺,即先述假相,以褒语紧裹贬意,最后才突然掉转笔锋,撕破假相,令人回味无穷;三是夸张式讽刺,即通过双重透视,将讽刺对象置于放大镜和哈哈镜之下,使其丑态和劣性无处藏匿,此外,从内容上看,拜伦始终将讽刺矛头指向当时英国和欧洲的上流社会,特别是专制暴君,反动政客和无行人。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作人物设计时,对比映衬是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作者运用他变换的逻辑视角,搜寻可资比较的对象。其中,贾府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三妯娌王熙凤、李纨和尤氏正有着全面的可比较层面,从而塑造出既具有逻辑联系而又有鲜明个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与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浙江肖羽凤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的主要原因是观察能力差,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不强、观察的面狭窄以及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从观察对象分析,观察变化着的动态事物和人物活动地观察静态事物更困难,因为事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是经常变化的,而...  相似文献   

4.
白杰 《天中学刊》2002,17(4):63-64
创作人物语言要与人物的性格相统一,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协调,与人物的情状描写相契合。人物语言要贴近真实生活,贴近人民大众,最重要的途径是努力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中经常训练的一种文类。写人记叙文,是指以真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真实人物的性格、特点为目的的文章。写人记叙文该用什么教和如何教呢?笔者以为,可采用“析出来一用进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从艾维斯·普莱斯利才 足美国乐坛,世界文化史便拟 上一副新面貌。人们经常将他 的形象与五六十年代的摇滚风 潮相联系起来。他是一位在乐 坛上极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常 被人们称为"摇滚之王",或者 简称"猫王"。  相似文献   

7.
《故乡》是鲁迅先生以1919年回绍兴老家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一发表便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五四”新文学的力作。自小说发表之日起时至今日探究者众矣!笔者涉足中学语文教坛近十年,多次研读、反复执教,深为作品所打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探究其成功之所在。搜集、查阅了有关材料,其观点各异,其执说法不一。然就我个人浅见,恐怕“对比手法运用”应该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吧?纵观全文,对比手法运用贯穿始终,妙用致极。从景物到人物,从人物性格到人物情感,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展示了时代背景,揭示了社会主题。笔者就“对比手法的运用”撰拙文试析之。  相似文献   

8.
臧立芬 《现代语文》2006,(9):114-114
在学作品中,对比的手法经常被运用。善与恶、美与丑、悲与喜、爱与恨、盛与衰、荣与辱……一经对比,便泾渭分明,妍媸毕露,使作品的感情抒写更为强烈,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主旨更加突出,从而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9.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 ,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 ,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 ,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 ,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 ,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示 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 ,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读到精彩的人物对话,读过之后,使人感到言犹在耳,人物形象也似乎跃然纸上了。老师也经常讲,我们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但是,人物语言听得到看不见,又像个小精灵似的,稍纵即逝,怎么“抓住”呢?  相似文献   

11.
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放射与回旋,都表现了一种秩序性,秩序是装饰之美的尺度。秩序是装饰之美的内在尺度。秩序代表着和谐,代表着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统一,它始终与稳定和永恒性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颜瑜 《陕西教育》2006,(5):32-32
如何充分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神兼备”并贯穿于人物画学习中,是摆在人物画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许多人物画家用一生的时间来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个人在人物画创作和实际教学中的体会,我以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加强速写训练始终贯穿于人物画课堂教学之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客观对象全面认识的路子,通过大量的速写训练锻炼学生的手、眼、脑三位一体的配合协调能力,充分表现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动态。  相似文献   

13.
最近,儿子迷上了七巧板,经常拉着我一起用七巧板拼出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和风景。这不,儿子面对一幅轮廓图又拼摆开了。只有轮廓图,对于孩子来说不简单,儿子一番努力,却始终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西对比的方式,探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实观,指出中国画的写实是一种既具有真实性又有概括性的、移入了画家主观情感的写实,以表达事物内在的风神为中国画始终追求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惯用自然意象作为象征来传情达意 ,作为自然的代表 ,它们象征着希望、自由和生命力 ,与扼杀人性、桎梏自由的工业文明相对峙。这在小说《虹》中更为突出 ,劳伦斯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景物与情感相结合 ,深刻揭示人物心理。月亮和彩虹是小说的主要意象 ,多次重复 ,前后呼应 ,贯穿始终 ,对于揭示主题、刻画人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书信体杂。作运用巧妙的构思、漫画式的手法和对比衬托等方法,深刻剖析了当时社会所谓“上下相孚”的表象,揭露了官场的卑鄙无耻、肮脏腐朽,对人物的刻化虽着墨不多,却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一些细节描写也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7.
林森在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处于全民抗战的洪流中而无所作为,只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性人物。事实是,他始终主张团结抗战,是国民党高层中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主战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8.
比较法是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确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特点的一种方法。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归纳出如下比较法,以供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传统教学、特别是其代表人物的代表理论进行了反思,并以之和现代教育理论相对比,对如何弘扬传统教学精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易卜生剧作《海达·高布乐》的研究,大都聚焦于剧中的女主人公。但海达这个人物不是孤立的,剧中她同样处于和其他人物的关系中。在与海达有关系的众多人物中,乐务博格是重要的考察对象。从情节上来看,两人曾有过亲密的友谊,他们在精神世界上有共通之处。本文认为,海达和乐务博格互为镜像,他们反射着彼此不为人知的人格侧面。本文从平行视角审视海达与乐务博格,从精神世界的追求、现实中的压抑以及都走向死亡的结局三方面来论证两个人物的相照应之处,以此管窥易卜生对于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