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学习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正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化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提出 :“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时 ,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即在进行知识传递和学科能力培养的同时 ,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潜能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因此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 ,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渗透创造教育思想 ,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已成为现代化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是作者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的一些尝试和体会。利用化学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渗…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也给化学教育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已成为未来化学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化学实验教学以其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整个化学教育中将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初中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足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化学实验的创新教育功能表现在,化学实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化学实验之所以在创新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发挥重要功能,其深层原因根植于化学实验的本质特征之中,或说这是由化学实验的特点所决定的。与创新教育功能相关的化学实验突出的特点主要有:化学实验可以简化、纯化和强化研究对象,化学实验既具有可模拟性又具有可重复性等。  相似文献   

6.
化学微实验可以使学生以较少的化学试剂、简单的仪器设备、具体的问题进行实验,其具有微型化、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创新微实验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把化学知识和实验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通过微实验设计与应用,用“自助式”“嫁接式”“类比式”“比对式”等模式的微实验提升学生化学逻辑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而创造力的发展,首先必须依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为体现这一思想,在《标准》中规定或建议了以学生为主的初中化学实验42项和实验技能要求6项。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新编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三册也增添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这一内容,进一步为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的高考改革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索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索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及科学素养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实践就化学课堂中实施探究学习的程序、模式、类型与素材建设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我.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师范化学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现行师范教材《化学》为依托,对师范教材《化学》中传统实验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不仅利于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自我养成。对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际准(实验稿)》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将“提出问题”列为第一要素。科学地设计化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优质高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在化学新课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又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还是化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科学探究的“内容”、“学习方式”和“目标”三种角色在该单元中体现的情况。一、作为“内容”的科学探究在《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体现在《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当前我国正在推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创造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以及进行创新人格的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途径。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及独特的优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科素质的重要阵地。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是迫在眉捷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创新技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 引 言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已成为所有化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只有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 ,化学实验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近年来 ,我们教研组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借鉴创造理论 ,运用创造技法来创新和改进化学实验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化学教学》、《化学教育》等刊物发表实验创新和改进方面的论文二十多篇 ,“Cu和浓HNO3的反应———蓝色喷泉实验”获江苏省第三次实验调演一等奖 ,“多种气体喷泉实验…  相似文献   

19.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活动开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新课程“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及应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根据《化学课程标准》中“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