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服刑犯的人权保障述评及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的人权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民主程度和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罪犯人权的特点,重视我国监狱的人权保障,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促进国内人权建设,提高国际社会地位。中国监狱对服刑罪犯人权的保障是全面的、真实的。展望其发展前景,我国对服刑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近代人类的宪政史和人权的理论密切关联。人权与近代民主政治及立宪主义相因而生、相辅相成,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而有所推移与增益。三代人权的发展,历经消极人权到积极人权,个体人权到集体人权的重要阶段,内容日益丰富,保护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3.
罪犯的人权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民主程度和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罪犯人权的特点,重视我国监狱的人权保障,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促进国内人权建设,提高圆际社会地位。中国监狱对服刑罪犯人权的保障是全面的、真实的。展望其发展前景,我国对服刑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孟婷 《华章》2010,(34)
公民精神是检验公民个体能否积极担当其身份角色的晴雨表,它的普遍发展有利于国家民主体制的健全及法治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几十年间,我国的公民精神得到了初步的成长,但其发展程度仍不能与现代民主社会相匹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育,才能真正有力实现政治文明,人权、民主、法治才能真正获得永恒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是文明社会的必经阶段。人权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集体的权利。人权是法律的泉源,法律是保护人权的有力武器。法律与人权的关系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综合内涵的深层次体现。一个国家的法律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它的人权状况。  相似文献   

6.
政治意义上的民主是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实行"人民的统治"。民主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民主的内容要素包括国家权力的民主、国家制度形态的民主和公民权利的民主。民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在当代又出现了协商民主。民主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一个国家在建立本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时,应当既遵循民主的普遍原则,又善于选择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民主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民主与人权和法治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应当积极培育和践行民主理念,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及常态化,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在国家事务的管理上当家做主。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就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原则、新制度和新举措,中国的人权状况持续优化,人权的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着力推进人权事业,国家的综合国力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我国在发展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也要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本文选择民主、自由、人权三个较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民主政治基本概念来考察儒学与现代民主的关系,以促进我国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人的社会性权利。人权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权的发展状况要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和条件的制约。人权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人权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文化传统影响着对人权的理解,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人权的实现要受到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人权问题是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讲清这个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向学生讲授和讨论这个问题,我提出几点看法,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弄清人权的起源和指向 严格地说,人权起源于近代,天赋人权,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的民主思想之一。在西方世界,封建君权与神权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分别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两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权利和基本人权的角度分析《物权法》中捕捞权,其基础核心为生存权,既合乎理性分析又为立法实践所承认。捕捞权并不是附属于行政权利的从属性权利,而是渔民本身所固有的生存权利。国家机关的管理只表明国家出于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管理的需要,才对这种权利进行确认和保护。非有正当原因,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将其随意剥夺或在确认权利时设置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人权保护和人文关怀作理念支撑,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只有用权利本位的原则建构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大厦,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人权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平等既是宪法的价值,又是法律适用的原则,还是一项具有具体内容的基本人权。平等分为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两方面,但其本质是权利,或叫机会平等。各国宪法都将平等规定为基本人权,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对平等权的司宪保护。朱应平博士的《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探究了平等权的司宪保护机理并探讨了怎样通过司宪保护我国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14.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主体看有平等原则,从内容看有权利不得侵犯原则、公平原则,从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事实看有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作为法律的补充原则有遵守国家政策原则、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the goals and purposes of education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iscourse have shifted significantly away from education for productivity or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and towards education for the fulfillment of the individual through human rights. The current global education climate provides governments with an environment to support policies of free basic education, driven by a global diffusion of the central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as a human right.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func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within educational policymaking and practice, specifically regarding policy efforts to increase school access. Using the Philippines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guarantees for free secondary education in Philippine legal and policy documents, and assesses the current government policy for secondary education expansion??the Education Service Contracting (ESC) Program??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country??s human rights commitments on educational policy. Using Kingdon??s multiple streams model of policy analysis, I account for human rights law within ESC policymaking and determine the drivers that have led the country to take up its current model of private expansion. In conclusion, the human right to a free education should be deliberated, not as a trump card to supersede local educational obligations, but as a guiding principle, placed within problem, solution, and political contexts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e of education and adequately protect those who need publicly funded schooling the most.  相似文献   

16.
受义务教育权是一项由国际人权法和各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权利,要保证每个适龄主体完全充分享有,国家负有绝对保障责任。在义务教育中,我们有必要确立一项原则——国家最高义务原则。本文述说了国家最高义务原则的确立原因,并对其具体涵义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制宪权,一种几近被遗忘的权利,但因为没有完全消失,而被认为是一种权力话语。只要追寻人类权利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制宪权绝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由权利向权力过渡的"权维",它是连结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纽带和桥梁,它一头挑着国家权力,而另一头却肩负着公民权利,并规定着人类基本权利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具有始原性。制宪权这种从权利向权力转变的"权维"形态具有重要性、至上性、稀有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权利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基本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对个人权利与社会集体权利的关系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使权利本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人类权利真正地实现找到了途径,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决定了人力资本及其产权有着独特的属性,也使得我们仅从经济效率的角度不一定能推出在现代社会里人力资本产权的核心权利——归属权的天然性、不可交易性和普遍性;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即使我们从法律和道义上对此做出规定后,还应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关注人力资本产权各项权能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制度安排有时有悖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20.
股东平等是现代各国公司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个多维概念,它从主体的角度界定平等,并要求实现实质的、具体的平等。我国股东平等制度的长期缺失曾引发公司实践中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滥用和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不足。新修订的《公司法》实现了股东平等保护的巨大飞跃,但其制度设计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