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潜有着他独特的学术品格。他一生以积极入世而非出世的精神,感应时代文化思潮,在学术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努力介入主导学术话语,却尽力保持着与权力话语或远或近的距离——这种距离往往由权力话语的强制性程度所决定——他或自觉或下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个人情感、个人话语与时代学术大环境以及所处学术小环境的关系,同时,也着力表现出在主流学术话语框架内的独立思考,由此而获得相对独立的学术价值和相当程度的主流学术话语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李治亭 《文化学刊》2008,(1):127-134
从当前的"文化现象"来看,我们是到了该对学术做出反思的时候。学术文化要明辨真伪,要正人心必先正学术。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2,(1):79-79
卫荣凡在《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撰文指出,学术行为调控是自律调控与他律调控的统一。其中,自律调控就是要激发学术行为主体坚守学术道德的需要、提升学术人格境界的需要以及取得学术成就的需要,由此形成学术行为调控的内在动力。学术行为他律调控就是要坚持学术行为前的正确导向、学术行为过程中的民主监督以及学术行为后的奖惩,即建立学术行为自律需要的外在动力。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应形成和谐的合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控学术行为,以确保学术行为的道德性、生命力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4.
米兰 《职业圈》2010,(31):15-15
2010年10月,由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世界经济和文化研究中心、欧洲教练拉术学院等存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共同举办“首届国际企业文化高端论坛暨国际企业文化最新学术成果中国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十二五’加强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推出组织(企业)文化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毛曦 《文化学刊》2011,(3):156-160
论文的质量与主体的学术素养有密切的关系。针对学术论文写作教育中存在的缺失,笔者认为应重视学术价值观与学术道德教育,科研人员应克服功利心态,具有追求科学性、尊重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道德;重视创新问题的教育,对于创新性做综合性的多层面的理解;重视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教育,注意"摘要"和"绪论"中必要信息的含量;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倡导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重视知识、资料积累和认知结构更新的教育,不断适应学术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李坚  王曦 《文化学刊》2011,(3):114-118
"防艾"草根组织能力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是组织文化问题。本文阐述"防艾"草根组织能力建设中瓶颈问题的现状、瓶颈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防艾"草根组织能力建设中瓶颈问题的基本思路,以期在现有社会及法律环境下为"防艾"草根组织的能力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周军 《职业圈》2014,(33):128-128
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阐述了孝文化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孝文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永嘉之乱中原流民迁入河陇及北魏太延五年河西士族东迁平城,这两次移民事件,对河陇学术的影响截然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局限在人口的迁出与迁入这一层面上。以移民迁入河陇来说,学者们所热衷于讨论的永嘉移民使中原学术转移保存于河陇说,实际上是对陈寅恪学术观点的误读。陈寅恪先生所论是指文化重心转移而非移民所带来的文化之转移。而河西士人东迁平城后,又因他们的境遇很差,对北魏的贡献也大打折扣。相反的,河西士族被竭泽式的迁出,对于河陇,特别是对河西学术的影响却是灾难性的,河陇地域学术五百多年以来所形成的士族模式和地域格局因之发生了转折。  相似文献   

9.
陈宝祥 《职业圈》2013,(29):11-11
把组织视为一种文化的想法相对来说还是最近的现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组织文化的功能越来越被认可。本文通过组织行为学、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三个维度论证组织文化建设从制度开始,并证明组织文化建设高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学术图书的销售现状,发现学术图书自身问题、传统渠道销售不力和回款等问题影响了学术图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方面通过发展网络销售平台和数据库精准营销等方法拓宽营销渠道,同时改善传统渠道、建立和谐的社店关系来实现营销渠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汤姆·布坎南的家庭伦理意识、阶级伦理意识、消费伦理意识和种族伦理意识方面的探究,发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虽然经济已处于高度发展的状态,但其伦理意识的改革仍然呈现出了"相对滞后"的特性。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仍然主导着美国社会主流文化。验证了新兴的社会伦理意识形态想要取代传统的伦理价值观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的故乡,文辞之邦,因而中国学术历来十分重视文采,文采是中国文化的文脉。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学术论文开始逐步淡化“文采”,崇尚“格式”。到了今天,则已完全不讲文采,只讲“格式”了。中国文化与学术的文采传统已有被中断的危险。此种形式的论文难以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作为一名学者,应用独特的富于个性化的理性探险和感性表述来展示其对人生和世界真理的生命证悟与探索,而论文的写作必然要写得生动辨洁、讲究文采斐然、文若春华。因为,文采永远是上乘学术论文所需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冯岚 《职业圈》2013,(30):141-141,143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技术、人才方面,而且又加入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文化构建;从当前企业伦理文化构建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诸多的不足。重要的是向建立人本管理的理念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在企业文化中的伦理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企业的伦理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术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学术出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对于形塑文明中国起着重要作用。学术出版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结合得好可以实现双赢。以学术出版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应借助版权贸易,力推学术图书;用好国际书展,适时对外推介学者和专著;联合智库,携手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渠道带动学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从法律的角度对文化活动进行解读能够使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对文化活动保障的意义.学术自由是文化活动自由度实现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以对学术自由保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入手,以期能够重视对文化活动自由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曾提出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的学术观 ,论者往往以之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出现的重要特征 ,从而将其看作现代学术的开山祖。其实 ,其学术观与国粹学派有很深的渊源 ,并且其论学重点在于为“中学”寻找存在的价值依据 ,而不在输入西学。而且他的学术观只在使自己的学术心灵得以安顿而取得暂时的平衡 ,他关于中、西学关系的论断并没有突破旧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旧格局 ,所以没有形成现代学术的新“典范” ,其治学方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实然”的现代学术相背反 ,所以说他并不能扮演现代学术开山祖的角色。但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化自有不可抹杀的贡献 ,其学术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恰在于可以纠正现代学术建立之偏。本文旨在从国学的角度谈王国维对现代学术的贡献 ,纠正以往在“应然”的角度来判断他学术观意义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论证了学者著书立说,不但要讲清学理,还有让更多读者读懂、知道的责任。学术与文采并不是对立的,它是一种能力,一种高超的文字表达。在说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四位学术大家的文体,他们是黄仁宇、王从闾、张中行和梁宗巨先生。以此为案例,充分说明学术文采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差异。  相似文献   

18.
周执平 《职业圈》2007,(2S):158-159
文章提出当前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关系不协调。需要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减少外部行政干预;发挥校长的协调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适应学术组织变迁的灵活化行政管理系统三个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牛尚鹏 《文化学刊》2013,(5):132-142
杨琳先生涉猎广泛又术有专攻,在语言学、文献学、民俗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他淡泊名利,笔耕不辍,由此形成了他开阔的学术视野、融会贯通的学术理念、开拓创新的学术追求和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  相似文献   

20.
许清 《职业圈》2014,(32):27-28
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把握党建工作与组织文化建设相互间的规律。以党建文化引领组织文化建设。以组织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党建工作,使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有效提升单位发展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