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在,人人都在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汁原味"的保护是主流的说法,那么如何做到"原汁原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基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出发,介绍增强现实及其特点,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原汁原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分析运用增强现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临海国华珠算博物馆全程参与了珠算项目申报文本的编著工作及宣传片的制作。”馆长雷国华说,申遗过程中的不少实物和文字资料以及现时传承状况,来源于台州,拍摄自该馆。  相似文献   

3.
赵征 《文化交流》2008,(10):34-3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化血脉和历史记忆,这是参加"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鄞州论坛"的两国民俗学家的共识。参加本届论坛的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东风在中国的大地上劲吹,激起无数绚丽的浪花。循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价值、传承人和保护开发这一思路,在大视野中撷取几朵活态的浪花,借以折射文化遗产之海的壮阔丰博。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5月18日,中国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过16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隆重宣布第一批19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并颁发了证书。在这19项当中,只有4个项目获得评委们全票通过,我国的昆曲即名列其中并在名单之首。这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昆曲博物馆感受昆曲艺术的振兴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已经完成,效果异常明显,但是在各地方都有出现一些问题,普遍为缺少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资料,即便是有些地区有影视资料,但是效果却不理想,影视资料在质量上也达不到要求,而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最直接、最有效的便是用影像资料保存。影像资料本身是无价值的,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价的,影视设备的存在,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并且影视资料可以供学者参考,之后还可以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09,(11):17-17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  相似文献   

7.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点,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和文化的体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安塞腰鼓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首先整理了安塞腰鼓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塞腰鼓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安塞腰鼓的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承组织的现状、主要传承人及学校及培训机构的传承现状,并总结了目前安塞腰鼓传承中遇到的困境;最后给出了安塞腰鼓传承与保护的策略建议,包括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传承队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创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模式,借助全民健身的助力等。  相似文献   

8.
阮静 《文化交流》2007,(4):58-60
今年4月16日至20日,巴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首次在法国巴黎举行,开幕式上我国80多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闪亮登场,其中来自浙江的乐清龙档与宁波万工轿特别让人瞩目和青睐。  相似文献   

9.
文俊 《文化交流》2017,(12):44-47
正自2003年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入全面、整体性的保护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而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0.
庄颖昶 《文化交流》2013,(10):62-64
文成南田的活态化礼仪习俗"太公祭"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具有重要的民俗学、社会学价值。天高云淡,层山万绿,风光清越秀丽。地处高山平台之上的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是明代开国功臣刘基的故乡。2013年7月22日,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赶来的刘氏后裔和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这里,为刘基举行秋季"太公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