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佛典与南朝文学》以《维摩诘经》、《法华经》、大乘《大般涅檗经》三部佛典的译传和文学性、佛典对南朝文学创作及丈论的影响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了丈学、丈献学、宗教学、阐释学、文艺学等方法,详致考察了佛教佛典对南朝诗丈、小说、以及文学理论的影响的本原状况,成为佛教与中国丈学之关系研究中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2.
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三十年代的老诗人吴奔星先生的《中国现代诗人论》,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作者多年来论述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如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田间等的论文近20篇,是一本有独到见解的诗人论。在书中,作者以其渊博的诗歌理论,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对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些著名诗人及其名作,进  相似文献   

3.
语言模因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彰显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模因理论来讨论语言模因现象,分析模因与语言的关系、模因与语言教学以及语言模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反思以模因论为理论支撑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在现代外语教学中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本试图用现代西方艺理论中关于作品论、作家论、读论的有关理论来丰富充实中国写作界正在建构的大写作观新观念。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诗学体系的理论重构,一直是近年来文论界持续关怀和焦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丈将这种关怀与焦虑重新置入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的语境中,从现代中国学术典范的理想形态的开创与完善的高度,重新解析了朱光潜的《诗论》一书对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及其理论建构所具有的特征,一方面评价了该书所具有的学术思想史价值,另一方面,也因此而敞示了该书所潜藏的重建现代中国诗学体系的无数法门与运思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于国内四本主流新闻传播学期刊《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1996年至今的有关网络传播效果研究的论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文本阐释。研究发现,中国的网络传播研究在研究路径上偏重于社会文化研究,但在累积实证研究成果方面尚显薄弱,仍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CAI课件工程系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学论系统集成的研究角度出发,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控制论的方法来指导CAI课件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陶泥丈明》一书中关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划分,提出了文明社会四分论:石器时代、陶泥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指出人类社会肇始的标志是陶泥而非青铜。这一论断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陶泥丈明》在对陶泥文明起源与主要历史阶段和分布区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物质文明与生产工具来划分文明史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和“意”是《中国小说史略》中使用频繁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和《典论·论文》的“文气说”密切相关,“文”和“意”的使用构成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批评表述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小说史略》这种表述方式的运用显示出了《典论·论文》中“文气论”的传统思想资源与现代学术发展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国际关系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性地利用国际关系理论来阐释中国近现代史,如从现实主义的权力利益论解读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从大国崛起的理论和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理性地分析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等。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席勒的文艺创作理论和实践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亲和与疏离文艺创作审美特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根源于制约席勒从事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的诸种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然因其本人在论著中并未对“境界”作详尽阐释,导致后人误将“境界”等同于“意境”。本文试从“意境”与“境界”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对王国维文艺美学观和《人间词话》的综合把握与观照,探究“境界”说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很少论及杨万里的文气说。杨万里在《诚斋策问》中集中阐发了他的文气理论主张,而《诚斋策问》是杨万里早期的作品,未收入《诚斋集》,是以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当然,这种文气理论也贯穿在杨万里后来一生的文学创作实践和理论建构中。杨万里的文气说是在其哲学气本论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赋予了文气说新的审美要素和审美情趣,提升了“气象”在中国诗歌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并且合理地将文气、文体和文法有机统一起来。杨万里的活法理论和诗味说都是由文气说发展而来的。其文气说对中国古代文气理论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叶维廉解读中国文论的独到之处主要在于他对中国山水诗、画及道家思想的再阐释,然而过度强调此三者的重要性却又导致了他对中国文论的盲视乃至误释。这中间既有社会外因又有心理内因,只有通过转换角度、改变方法、应用否定性原理才能从反面突围,再认识叶维廉的文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身处“理论之后”的理论建构时代的青年学者马建辉,继承自己先前《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一书的脉络,在新近出版的《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对老一代文艺理论家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融汇近些年自己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所思所感,从翻译、学术论争、语境、个体经验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行了严肃而辩证的反思。通过对当下中国文学理论界遇到的诸多重大问题的分析,作者致力于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对中国文学理论解释学的未来加以思考,从而试图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解释学。  相似文献   

16.
刘熙载把文艺看作是一门“心学”,他的所有关于文艺的具体看法都“拱向注射”于这个根本观点.“文为心学”思想包含了他对文艺本质,创作主体,其他创作规律等根本问题的深刻看法,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一个高度概括.从“以日喻心”、“物我摩荡”和“诗为天人之合”三个视角可以探得刘熙载的崇心倾向.  相似文献   

17.
陈铨以一种自觉的民族主义意识,建构起自己的民族主义学思想。由于对学救亡功能的过分强调,导致他的学创作表现出了模式化和概念化的倾向。它的民族主义学思想是中国现代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现代学思想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学批评的尖锐、浮躁和意气,凸显出茅盾文学批评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品格。当下视野中的茅盾文学批评,有其现实借鉴意义,具有异世而同时的比照和反思价值。茅盾文学批评开阔的历史识见和浓郁的社会气息、他批评视角的及物性、他作为批评家的勇气和正直以及他对异域思想理论资源的理性态度,都值得当下文学批评深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意象论着眼于意与象的融合来讨论艺术形象和审美形象的创造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的表现说性质、特征、功用、价值和意义。意象论不仅具有艺术形象塑造的意义,而且具有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是周作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反抗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周作人以中西化冲突为历史背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学与人的关系入手,提出对于中国学具有原创性的人的学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他的人道主义学思想体系,这就为中国学的现代化打下了第一块坚实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