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三册《在烈日和暴雨下》是从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节选的。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其中的“长”。《教参》注 zhǎng,与“出”字组词“长出”。读起来很顺当,但总觉得体会不出老舍先生当时写文的心情。读 cháng,“长出”,符合当时人  相似文献   

2.
“长”读作“cháng”和“zhàng”,是两个词性、词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长”读“cháng”时,是形容词,它的基本义是“两头的距离大”。“长”读“zhǎng”时,是动词,它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上海《语学习》1999年第2期孙玮先生《到底念zēng还是念céng》一提出,《愚公移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应该念zēng,而不应该念céng,因为《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等书对于和“乃、竟”解的“曾”都注音为zēng。孙先生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如果我们查阅一下其他书籍,,就会发现作“乃、竟”解的“曾”也可以读为céng。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第17课《落花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中的“播种”一词,有的教师读bōzhǒng,有的读bōzhòng,还有的老师认为两种读音都可以,笔者认为在这句话中,“播种”应读bōzhǒng。查现代汉语词典:播种(bōzhǒng):撒布种子。播种(bōzhòng):用播种(zhǒng)的方式种植。如果单从解释上看,这两种读音都能说明句子的意思。但联系“播种”这个词语的前后词的构词法来看:“买种”、“翻地”、“浇水”是动词 名词的述宾结构,表示动…  相似文献   

5.
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之《归园田居》(其三)中,“道狭草木长”的“长”宇被注音为“zhǎng”,“草木长”注释为“草木丛生”。  相似文献   

6.
"莺飞草长"的"长"读音无法由丘迟文本身确定,辞典注音zhǎng实际上源自《村居》诗。丘文时令三月,《村居》诗时令二月,由二月诗注音三月文并不合适,而另找依据则以读"长"cháng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长”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ng,一个是zhǎng。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忘却的记念》、《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乳母“长妈妈”。课文下的注释是这样写的:“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她经常给鲁迅讲故事,后文中的阿长也是指她。”课文的编者对“长”的注音有待商榷。查字典可知:读“长cháng”时,有四个意项。第一是指长度;第二是指跟短相反;第三是指长处,优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杜甫《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教材和许多唐诗选本也许认为“点行”比较简单,不必注音,故不少朗诵磁带和教师读“点行(xíng)”,笔者却认为应该读“点行(háng)”。教材注释:“点行,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可见“点行”一词与古  相似文献   

9.
贾祖璋先生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了明代大书画家和诗人文徵明的《新荔篇》诗,引起了广大师生对文徵明的兴趣。但是,对文徵明的“徵”读什么.却有了争议。有人认为读“zhēng”.有人却认为应读“zhǐ”。  相似文献   

10.
张岱小品《湖心亭看雪》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字——“强”.如果读qiáng,那么“强饮”就是“痛饮”的意思.可是,这里“强”如果读作“qiǎng”,是“勉强”之意呢?因此,要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强”字的解释就很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云赋》引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一句.课本对横注释是"横guāng通光,穷极,广大."我以为不妥.查《康熙字典》注"横"为"古旷切,音桄.盛气充满也."由"桄"音可断"横"应读为guàng不为guāng,其义与课文解释不同.再查《辞源》注"横"通"黉"hóng而不是通"光".尤其是朱熹的《楚辞集注》中,对《云中君》的"英"宫"降"标了异读,而对"横"却未标异读,并把这句解释为"横行注四海,无有穷极也."横行"为"遍行"(见《楚辞》横行②)由此可推知"横"仍读为"héng",义为"遍行".  相似文献   

12.
《史记·鸿门宴》中“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一句中的“王”字,教辅资料上通行的有两种读音,一读为王(wáng),  相似文献   

13.
读画     
《随园诗话》:“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随园老人这句话是有见地的。读是读诵之意,必有文章词句然后方可读诵,画如何可读?所以读画云者,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2008,(4):51-51
问: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中蔺相如的“相”宇应该读xiāng还是读xiàng?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经典名篇《琵琶行》中,诗句“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中“重”的读音,颇有争议。从古诗词意蕴上的一唱三叹重章复沓的表现手法来看,读(chòng)为上。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读”乃学习语文之根本大法。《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读”。“读”要有选择提倡自由阅读,提倡阅读经典,正确对待读图;“读”讲方略进行眼球操练,短文速读计时训练,实用性速读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7.
“五读“,即试读、听读、仿读、创读和评读.其中,创读和评读为关键环节.   先说创读.教师或录音的范读不是十全十美的,会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何况对一首诗的思想感情可有不同的理解,某种思想感情又可用不同的语音处理方式来表达.因此,我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改变范读的读法,有所创新.   ……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能力是语文学科中最基本的能力,读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数量不少的古诗。由于语言的演变,同一词在古诗与现代汉语中其意义有大的差别,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怎样从读中理解诗的意思,领会诗的意境,是小学语文读的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古诗教学的”五读法”。 一、读通。“读通”就是把诗读出来,不读错字,不该破句。“读通”看似容易,但要读通古诗,对小学生来说,并非一件容易…  相似文献   

19.
诗歌的读与赏相辅相依。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在读中赏,在赏中读。重要的是,我们读赏诗歌的什么呢?苏东坡在《书柳子厚〈渔翁〉诗》一文中写道:“诗以奇趣为宗。”“奇趣”二字,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将其解读为:有意味。笔者对此深表赞同。诗歌的读赏,即是要读赏诗歌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乐府旧题《将进酒》“将”字读音的探讨争论主要体现在读“jiāng”还是读“qiāng”上。从语气语境来看,《将进酒》不同于《诗经》中“将子无怒”、“将仲子兮”的温婉和缓语气;从语法结构来看,“将仲子兮”、“将子无怒”都是“将+宾语+无+谓语”的结构,而李白《将进酒》一诗不同;从对仗辞例来看,将”字在“将进酒”中没有做动词“愿,请”之意的可能;从语义词例来看,李白《将进酒》一诗包含宾主、进酒、歌诗、劝饮四要素,乐府旧题的“将进酒”三字应是主敬酒于宾客之义。乐府旧题《将进酒》中的“将”字应该读“jiā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