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在鲁迅塑造的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中.祥林嫂是其中之一,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既是个人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塑造的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中.祥林嫂是其中之一,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既是个人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面对近万字的《祝福》,阅读过后初步能对祥林嫂的悲剧有直观的压抑之感,若想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一步浸润《祝福》的悲剧感,需要寻找到祥林嫂“死亡”的三重奏:祥林嫂的悲剧之悲不仅仅是她最终在鲁镇新年的祝福声中走向了死亡的结局,还有封建礼教和人心凉薄对她生的希望的蚕食,更有甚于被忽略、被遗忘的终极悲哀。  相似文献   

4.
所谓变态人物,是指心理被严重扭曲,已经不正常的人物。我们知道死了第一个丈夫的祥林嫂被迫从婆家逃了出来,虽然在鲁镇有短暂的苟活,但不久被她的第一个丈夫的母亲强迫嫁给了另一个男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深深地涂抹上了必然性的色彩;但死了第二个丈夫又失去了儿子的她的悲剧命运更充满了偶然性,也是这个特殊的遭遇使祥林嫂的正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两大经典叙事文本《祝福》和《阿Q正传》写的是旧中国“奴隶”的悲剧,分别叙述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和农民阿Q的悲剧命运,祥林嫂与阿Q性别不同,但身份和遭遇却极为相似,两个人同属于社会的最弱势群体,几乎面临着人生一切的不幸和痛苦。无姓的“玩偶”。姓氏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认,但我注意到小说里的祥林嫂与阿Q都似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确切的姓氏,祥林嫂“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概也就姓卫”;而阿Q“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因为被赵太爷一个嘴巴给打掉了:“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在统治者眼里,奴隶是不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变化的分析来表现社会的黑暗,探究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代表了受剥削、愚昧、善良勤劳,虽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已有所挣扎,最终仍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所谓变态人物,是指心理被严重扭曲,已经不正常的人物。我们知道死了第一个丈夫的祥林嫂被迫从婆家逃了出来,虽然在鲁镇有短暂的苟活,但不久被她的第一个丈夫的母亲强迫嫁给了另一个男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深深地涂抹上了必然性的色彩;但死了第二个丈夫又失去了儿子的她的悲剧命运更充满了偶然性,  相似文献   

8.
吴芳 《时代教育》2015,(4):140-141
本文主要联系悲剧的含义阐述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从社会、文化、个人三个方面来探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分析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是通过两条叙事线索展开的,一条是祥林嫂自身命运的不幸,另一条是"我"对此事的所见所闻,前者呈现出的是祥林嫂悲剧的戏剧性、典型性和普遍性,后者使这一悲剧的深刻性昭然若示。这种叙事方式承载了多重悲剧因素,从而使作品主题蕴涵深广,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创作悲剧的契机。选入高中语文第三册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她有着中华民族种种的传统美德:善良、友善、勤劳。但这些美德并没有给她换来做人的基本权利。相反,她的这些美德却被封建礼教击得粉碎,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毁灭了。封建礼教的戕害,造成了祥林嫂的婚姻悲剧,而婚姻悲剧叉导致了她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祝福》的过程中,当论及小说的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姓氏时,有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姓“卫”,理由是小说里曾写道:“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因此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该姓“卫”。  相似文献   

12.
吕瑞娟 《文教资料》2014,(11):10-1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身上的悲剧特征引起了读者的诸多反思。文章对祥林嫂的悲剧特征和对现代人的启示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两大经典叙事文本《祝福》和《阿Q正传》写的是旧中国“奴隶”的悲剧,分别叙述亍,劳动妇女祥林嫂和农民阿Q的悲剧命运,祥林嫂与阿Q性别不同,但身份和遭遇却极为相似,两个人同属于社会的最弱势群体,几乎面临着人生一切的不幸和痛苦。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小说《况福》素来脍炙人口,其笔下的祥林嫂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中一个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令人扼腕浩叹,她的凄然惨死更是给那个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唱响急如繁弦的挽歌。这篇名作,对于祥林嫂的死因,作者作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只一个“穷”字便道出个中深意。  相似文献   

15.
祥林嫂的悲剧似乎早已成定论,也让人们谈得过于烂熟了。人们认为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是封建的吃人礼教造成的。我认为这些结论太笼统了,太宽泛了。确切说,祥林嫂是恶俗陋习的牺牲者,她的悲剧正是因为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犯了恶俗陋习的禁忌。 恶俗是指严重摧残或伤害人身,毒化人们思想的风俗,多发生在迷信盛行的蒙昧时代和晚熟民族居住的僻远之地,以野蛮残忍为突出特征。恶俗也叫愚昧、迷信的陋俗,能造成人的精神或肉体上的痛苦,尤其对妇女的摧残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而我想说,一个悲剧女人的背后常常是因为有一个造成她悲剧的男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很多:刘兰芝、杜十娘、祥林嫂、窦娥……其悲剧均催人泪下,其悲剧原因干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她们背后都有一个造成她们悲剧的男人。笔者仅以焦仲卿为例,探究一下刘兰芝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研究,大都以揭露封建礼教为主旨.最终归结为对“神权、族权、人权、夫权”的彻底批判。本文试图以人物命运的发展——即祥林嫂三次命运的转折:1、第一次到鲁镇。她满怀希望从婆家逃出;2、改嫁给贺老六。从坚决不从到顺从命运的安排。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3、第二次回到鲁镇。在死了丈夫、失去儿子的双重打击下,怀着一线生机重回鲁四老爷家.最后走向死亡为主线.从悲剧的两个构成因素——人物性格和环境入手,除了分析家庭的、社会的环境因素以外,还从三次命运转折中,祥林嫂的前后外貌、举止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其中她在作品中仅有的几次笑,最能代表她命运的起伏变化。只有全身心地感受人物的生活、个性、背景,拓展探索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视野。才能感知、了解把握人物的命运,以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8.
何绿霞 《课外阅读》2011,(1):185-185,199
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而我要说一个悲剧女人的背后常常是因为有一个造成她悲剧的男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很多:刘兰芝、祥林嫂、窦娥、杜十娘、侍萍……其悲剧均催人泪下,而悲剧原因千差万别,但我认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孔雀东南飞》都囚第三者插足而引起。  相似文献   

19.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笔下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她勤劳、善良、正直、本分,可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由人变成了鬼,然后在人群中消失。鲁迅先生借祥林嫂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读《祝福》我们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潸然泪下,却也为她那难能可贵的本能的反抗意识高声赞叹。也许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声炮响,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20.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笔者认为,小说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不能不说和其他女性人物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和祥林嫂同性别的女性,直接将祥林嫂推向了命运的深渊。那么,小说中祥林嫂以外的女性如何"为难"祥林嫂的?她们为什么“为难”祥林嫂呢?从这些女性人物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也可以很好的挖掘主题。一.女人们“为难”祥林嫂的表现第一个给祥林嫂命运带来重大转折的女性是她的婆婆。小说中,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是以一个寡妇形象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