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邓小平同志一九七九年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他所强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即是指:“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木方针.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在要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  相似文献   

3.
坚持两手抓,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手抓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一手抓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真正防止片面性和走极端。这对于高校工作同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一贯倡导的工作方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这是对我国今后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提出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下简称“两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一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一手抓引进先进技术,一手抓抵制落后;一手抓反“左”,一手抓反“右”。“两手”作为一种理论指导,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凸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对指导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意义尤为深远。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邓小平同志1979年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7.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战略思想,是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两手抓”指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情况和问题,有着不同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是指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等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同时,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中,要两手一起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在各个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加深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两个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两个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精神文…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法制建设战略地位的论述很多,其中最明确、最重要的就是关于"两手抓"的思想."两手抓"的法制建设思想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一手抓民主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法制建设.这一思想大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从五个方面对“两手抓”进行了分析、理解,进一步指出了坚持“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础上,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时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由两个文明的辩证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客观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局限于从“两个文明”的关系上去思考,而是要超越“两个文明”关系的视界,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上去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要真正硬起来,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发展物质文明,二是抓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是抓现实生活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改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观念表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一再批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几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一再要求从各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两手抓”的方针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出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生而实行,并将贯穿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又强调了这一方针,并对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如何在保证提高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之不仅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水平相适应,并且能够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两个文明一齐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这样,才是遵循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规律。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的社会问题若失去控制,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和破坏力将比非转型期大得多。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必须坚持综合治理原则,一手抓体制改革,一手抓规范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一套与新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社会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人们往往把精神文明建设仅仅视为一种手段,这就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走出这一误区,对于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学的创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必然呼唤。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表明,两个文明的建设迫切需要我们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迫切需要精神文明学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使精神文明学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必须加速这一学科的自身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和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如何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应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本着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抓法上应注意以下几问题: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注意抓法的全面性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