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李军 《生态文化》2008,(4):12-13
这里。我就贵阳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和实践,谈三点体会。一、我们的理解对生态文明这个新概念,作为一个城市的负责人,一名实际工作者,我的理解是: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打造好贵阳“林城”特色的这张名牌,以其独特优势让她更快、更好地腾飞,充分展示贵阳的化底蕴,提高贵阳的知名度及城市品位,2001年8月10日至13日贵阳市举办了2001年首届中国贵阳国际围棋化节。虽然围棋化节活动的时间不长,但通过举办这次活动给贵阳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尽管遭受世界金融风的突袭,2008年贵州旅游业仍然取得较大的发展,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900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收入656.13亿元,同比增长27.5%。这个成绩的取得,与“中国·贵阳避暑季”活动不无关联。如今,“中国·贵阳避暑季”不仅成了贵州省的一张新名片,而且在外宣的内容和形式上也有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9,(6):F0002-F0002
贵阳自2008年开始推出了“贵阳避暑季”大型旅游文化外宣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境外众多游客,在体验风俗民情的同时,贵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过往贵州留给外界很深刻的印象。而事实上,贵州地处中国的正南方,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左右,是全国乃至全球紫外线辐射最少的地区之一,省会贵阳还被誉为"第二春城"。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宣传工作的深入,贵州正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日新月异、开拓奋进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欧云东  吴奎 《职业圈》2005,(8):24-25
乡下偶遇,农户家中"嗅"商机 我叫欧云东,是重庆市巫山县两坪乡农村人,高中毕业后赴贵阳参军.1997年,我退伍后分配在一家磷肥厂当工人.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我上班第一天就提出辞职.告别濒临倒闭的工厂,要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非易事.我只好跟着一位亲戚在城里摆小摊.但我坚信:自己出来干,总比赖在单位强.  相似文献   

7.
思念母亲     
我早已做了孩子的母亲,可无论是忧伤、快乐,还是悠闲、繁忙,我都无刻不在思念着我的母亲。无论我长多大,可在母亲面前我总是个小老丫。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在2016年3月30日举行的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媒体见面会上,贵州省委副书记谌贻琴宣布,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8日至10日在贵阳举行,论坛的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谌贻琴指出:"今年论坛的主题完全符合现实需求和未来方向,彰显了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关注和历史担当,回应了国际大势,服务了国家战略,体现了贵州特色。"她指出,与以往几届论坛相比,今年的年会主要突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坚持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正  相似文献   

9.
我来自美国中部印第安那州的安德森市,一个人与人之间相处非常友善的城市。为商谈我的家乡安德森市和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建立姐妹城市,我已经两次访问余杭。今年10月,我将第三次访问浙江省。访问浙江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今昔三游洞     
湖北宜昌有个三游洞,像万丈高楼的一扇窗口,敞开于悬崖峭壁之上;像千古传奇的一幅山水画,汇集了三峡出口的迤逦风光;像千年不朽的历史长卷,记载着白居易、苏轼历险探洞和镌刻题记的踪迹……我把三游洞铭记于心,并不在于这些风景名胜,而在于我脱掉学童时代的稚气,走出乡村,迈入军旅生涯的第一步,恰好就踏在三游洞上。  相似文献   

11.
张科 《文化交流》2010,(5):12-16
我们的车经过一座高大壮观的牌坊,行不多远,就在“荻港渔庄”大门前戛然停住。荻港,我来过三次,第一次是盛夏,第二次是隆冬。这次是第三次,我走在古村的春风里。  相似文献   

12.
大概是云南边地的古风相承,我年轻时“支边”呆过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小尖山林场,户户有狗,有的温驯,有的凶猛,有的碌碌平庸,有的落落不凡,各有千秋。这都是我在林场度过三年多的时光屡屡目睹的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1,(2):40-40
杨少涵在《人文杂志》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中庸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的中庸思想包括三重境界,即无过不及的“时中”境界、无适、无莫的“执中”境界和无可不可的“无中”境界。能够做到以礼周流、无过不及就达到了第一重境界。能够做到义之与比、无适无莫就达到了第二重境界。能够做到从心所欲、无可不可就达到了第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4.
胡云 《文化交流》2009,(4):50-52
2008年,我作为衢州市的交流教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的公立学校任教三个多月,亲历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了不一样的美国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5.
“我的先生是‘五四’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他那些明白、清楚的著作,陪伴在我成长的年代。我当时是台大史学系本科生,曾经拜见过先生三次,对他平易近人的民主风度,印象深刻,心存感激。”2008年盛夏,已逾耄耋之年的台湾著名学者林毓生,在下榻的杭州新新饭店403室,写下了这样—段遣忆往事、流露真情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王军帅 《职业圈》2008,(16):89-89
出版商喜欢用“星星”的数量来评价书的质量,我却有自己的方式,那就是笑声。如果一本书能让我笑三次,那就是—本好书。不过您可别以为我是败走华容的曹操,自作聪明。  相似文献   

17.
许多朋友不止一次地推介抚仙湖:抚仙湖的神韵,如诗如画,艳丽迷人,在云南滇中是难得的一处胜景,可与杭州的西湖媲美。可惜,在岗时我没有机会去领略它,退休后,我却连着去了三次:头一次是2004年国庆节全家游,第二次是2005年2月来这里参加读书班,第三次是2006年5月以省政研会特约研究员身份参加林业厅召开的林业政研论文评选会。住在湖边的林业澄江宾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从小就喜欢戏剧,听过许多名家名段,看过不少视为经典的戏剧演出。更为有幸的是80年代初,北京市剧协在欧美同学会召开戏剧座谈会.我首次见到戏剧七师曹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纪七十开外,虽无鹤发,但有童颜。我想。在他所经历的那个既有阳光,也有风雨的年代,一定会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故事,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有关大师的趣闷轶事。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2014,(5):F0002-F0002
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坐落在贵阳市贵州省扎佐国有林场,是集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科普教育、繁育生产、科学研究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野生动物园。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绿野寻踪》节目组走进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拍摄野生动物节目,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野生动物的习性、特征,以及野生动物与人类和环境的特殊关系,以此加深孩子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青少年更加热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醉绿     
我和朋友去新加坡一处有欧洲特色的所在“荷兰律”。荷兰律这三个字很有点神秘感,所以很吸引我去。这“律”是什么意思?我知道街啊,路啊,坊啊,镇啊,可这个“律”是个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