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体察民间疾苦,关注百姓命运,抒发对农民遭遇的深切同情,是中国古代田家诗反映的主要内容.学界历来认为“永嘉四灵”的一部分诗歌游离现实,对其评价也莫衷一是.然从《东阳路旁蚕妇》不难窥见,“四灵”之一的翁卷对社会民生仍持关切态度,其田家诗继承了《诗经》以来诗歌直面现实人生、反映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也反映了他作为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从这点讲,翁卷诗歌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诗人的底层书写中,王学忠是位对党和人民充满了深厚感情的业余诗人,他的诗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反映民生疾苦的人民性、跳动着时代脉搏的时代性和发自内心情感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悯农诗人,其作品仔细描绘了当时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抨击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深深地流露出诗人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怀.至此,以关心农民生存状态的民生诗歌及其思想,在当时有着相当的进步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毗陵诗派是由清代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诗歌流派.这一诗派的诗人创作了许多杰出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描写的地域很广,涉及西域、西南、塞北及东南海防;除描写边塞风景外,更注重边塞风情;关注民生,反映的思想感情比较真实;诗歌务实而有理趣,为清代边塞诗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晚唐农事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晚唐农事诗是中晚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直面现实人生、反映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借鉴了传统叙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真实性、写作手法的叙事性、乐府体为主的诗歌体式以及朴素自然的语言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姜夔是南宋文学史上难得的全才型纯粹文人,工于诗词艺文。但后人认为白石诗歌题材狭窄,艺术成就较低,所以长期以来学界对其词的关注和研究高于其诗歌。本文从姜夔现存诗歌分析归纳,认为白石诗歌有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政治生活的丰富性,有揭示其身世感喟、酬赠言怀诗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洪连 《考试周刊》2014,(65):11-13
郑珍《巢经巢诗钞》共九百多首,很多诗作极具思想和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在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理想社会的描摹方面与杜甫具有相似性。两位诗人的诗歌都体现了中国儒士的传统精神即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情民生的民本主义精神,渴望理想社会的浪漫主义精神,并把个人之感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镕铸在各自诗歌之中,体现人与诗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伟大的忧国爱民诗人,他一生创作了1400多首诗歌,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其中绝大多数篇章,都是从民生这一视角出发而创作的,有着强烈的民生情结。诗作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刻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农民形象,表现出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杜甫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达到了他以前的诗人所不曾达到的高度,这种强烈的民生情结和忧国忧民之心,形成了杜甫诗歌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9.
阴铿的纪行类诗歌在纪行中写景抒怀,既有个体的羁旅悲愁,亦有对动荡时世的担忧,对百姓民生的关切。与同期诗人诗作相比,其纪行类诗歌意蕴深厚,现实感较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论蒲松龄诗歌的思想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蒲松龄的生平事迹 ,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论。蒲松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 ,本文只对其中三种最重要、最能反映其创作个性的题材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析 ,这三种诗分别为 :咏怀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以及表现亲情、友情和知遇之恩的诗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音乐诗不仅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一次拓展,而且是唐人从审美角度,对唐代音乐化的一种透视,这些以音乐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诗歌,艺术地表现或再现了唐代乐器,乐曲,乐工的演奏情况,传达出听的感受和感想,在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方面,不落常套,情韵俱佳,特别是它以声喻乐渲染诗情,以形状乐传递深情,以典喻乐饱含激情,以感寄乐寓托真情的独特表现手法,尤为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12.
悲怨诗歌是汉末魏晋六朝诗歌的主旋律,它解构了诗人的悲怨情结,抒写了人们的生存困境。文章列举了嗟生怨、贫贱怨、仕宦怨、羁靡怨、离别怨、闺阁怨等悲怨诗况,并从时代气运、文化背景、文学风尚等角度对怨许成因进行了层层剖析。  相似文献   

13.
韩愈诗歌[1]中有大量以描写日常琐事及表现世俗人情的诗作,这类诗歌主观上是韩愈个人对杜甫的推崇和借鉴及其“不平则鸣”的理论主张使然,客观上则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它们对于诗歌创作在题材上走向世俗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诗是反映当时伟大时代的镜子 :表现了唐代人士渴望展示才华和人生价值 ,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壮丽 ,折射出时代的繁荣和鼎盛 ;在爱情诗领域里 ,也同样挥洒得感天动地 ,美艳雄奇 ,酣畅淋漓而不失温柔缠绵之致 ;即使是表现离情别绪、家国之痛这类感伤题材 ,唐人也涂抹得气势磅礴、深沉博大、豪情浪漫 ,表现出坚挺、达观的唐人风范。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诗人弗洛斯特比作为一位人生导师的话,那么他的一些诗作就被认定是诗歌体的寓言。它们描写的是动物世界的活动及发人深省的教益,但如寓言一样,其目的在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本文所选择的诗歌显示了诗人诲人不倦的良苦用心,教导人们如何抵御人间无法回避的恐惧、孤独及死亡。这些寓言诗具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指导人们在困境中能做到自我保护,生活自如。  相似文献   

17.
河南青年诗人柳喜长擅写抒情诗,诗中充满了淳朴的故乡情愫,又特别适合朗诵。独特的视角和意向,激活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通过他的诗歌,享受抒情的美妙、诗歌的柔情。  相似文献   

18.
一般的诗论家认为,中唐著名诗人张祜只是以宫词和山水寺庙题咏诗著称于世,其他的诗歌则少有价值。但通过对张祜诗集的全面爬梳,发现其咏史、寓怀、投献诸诗有济世报国、志趣高尚,关心国运、悲悯生民,讥刺奸邪、讴歌贤良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展示了诗人的思想与个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鱼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承载着先人诸多的崇拜和祈望。历代涉及鱼文化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咏鱼诗就是其中一颗明珠。咏鱼诗用自己的文学样式阐释着鱼文化的各种涵义,包括咏本体、咏鱼之相关实物、咏神异事件、咏情和咏志等多种类型。经过时间的洗礼,咏鱼诗至今仍或隐或现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