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由来伴随春天的来临,周围的空气都浸满了春的气息。一天,我在和孩子做“颜色变变变”活动,正当他们感慨颜色的神奇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选择一种颜色来代表春天,你会选择哪一种?”孩子的回答都偏向于选择绿色。孩子们已经知道蓝色和黄色调和可以变成绿色.但是尚不知道,颜色的比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何不借助孩子对春天的感觉让他们来感受一下绿色的丰富呢?于是我们开始了“春天的颜色”等一系列艺术表达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颗流星     
大饼是我们“超时空宇宙无敌正义小组”的1号,他像一颗流星,总是用和别人不一样的轨道运行,几乎每个大人都嫌这颗“流星”老是停不下来,我倒觉得,有这种感觉的大人,是因为他们常常“飞”不起来。我们班都知道,当大饼静下来研究一样东西时,那才是真正灾难的开始呢! 上次野营,遇见星星出现的夜晚,可能是大饼有生命迹象以来最安静的一次,他盯着天空很久,然后问一大堆没人能回答的问题。他说: “有谁知道,流星是在追还是在逃?”“流星长大以后还飞不飞啊!”  相似文献   

3.
怎样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普遍认识到要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具体落实。然而认识归认识,真正到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觉得茫然无从,他们仍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落实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因为在他们看来,听说读写并不是什么新理念,,他们甚至认为自己的课~直都在搞听说读写,只不过从中找不到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4.
周欣 《南昌教育》2006,(7):12-13
庞卡莱(J.H.poincom.1854~1912)说过:“感觉数学美,感觉数与形调和,感觉几何优雅……这是所有真正数学家都知道的真正美感。”然而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人素质的高低可以说是由数学素质的高低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是否兴旺发达,数学也是重要的标志之一,近30年来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的工作,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而获奖。运用的广泛性对数学大众化提出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要的幸福     
一上语文课就觉得灵感开始泛滥,于是就随意抓张纸开始涂鸦,自顾自怜地营造属于自己的氛围。其实写的无非是少年人无知轻狂的悸动,张张印着“王菲”“红楼”“杨过”的字眼,不止一次地感受着“我选择,我喜欢”的潇洒,那种感觉很酣畅,很舒服。写完了,我就长长伸个懒腰。接着教语文的那个“眼镜蛇”就下讲台来逮我,下课就拎我去办公室。他问我为什么总是写他们。我笑着跟他说他们让我觉得幸福。他摇摇头语重心长,要知道你不是韩寒。我点头说嗯,我知道他们是我要的幸福。我要的幸福很简单,像一张原生木浆的白纸。我希望能在海边盖一…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史学史上,真正的历史著作是从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开始的,因为在他们以前,至多不过有史诗、神话和纪事散文存在于世,而这些作品的内容、结构与我们今日概念中的“历史”相差甚远,不能把它们归入真正的历史作品,按英国史学家柯林武德的说法,它们只能称为“神权历史学”和“准历史学”。是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著作才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即描叙、研究人类活动的世界。修昔底德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应该说,在史学思想和方法方面,修昔底德比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大大地推进了一步。现代西方史学家布瑞认为,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对历史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在不知道他们作品成文日期的情况下比  相似文献   

7.
Show Your Love     
努力只是一种基本态度我知道比起很多人,我是太幸运的其实只要是活得平安的人一定是因为身边,拥有了爱的缘故各式各样,我所知道和不知道的爱的组合通常我们很难精确地知道爱准确的发源地和它们具体的样子如果我们永远很难知道那就随时随地把爱的感觉散发给身边的人那是一种最基本的感谢而我一但决定这么做就马上勇敢去做了这是歌手Jolin在专辑《Show Your Love》里写下的一段文字。我很喜欢这段文字,它可以带领着我,去领会“ShowLove”的真正含义。很多人会避讳“爱”这个字。因为在他们心里,“爱”只是用来表达男女之情的,“爱”是禁果,…  相似文献   

8.
身边常有这样一类孩子,表面上看,他们也在正常地学习、生活,可心里总有点不对劲,似乎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他们学不踏实,玩不痛快,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于是在日复一日的茫然中,他们的斗志被磨灭,激情停留成幻想中的空中楼阁。同时,他们的心似乎也在苍凉着,衰老着。他们不在意现在,更不在意将来,“没劲”“郁闷”“没意思”无聊”“无所谓”“混呗”变成了这些孩子的口头禅。“茫然”比“问题少年”更可怕  相似文献   

9.
我不知道什么是“好心情”的真正含义,但我开始隐约感觉到我的好心情在窗外。  相似文献   

10.
孩童时的朱利安·阿舍对父母带他去听的交响音乐会有自己的看法。当描述在眼前跳动的“幻想曲”般的场景时,他说:“我想,他们把灯光弄暗是为了方便你看颜色。”对阿舍来说,这并不是幻觉。他是联觉者。这种人很罕见。对他们来说,一种感觉输入(比如听音乐)会引发另一种感觉(比如看到颜色)。在阿舍不断变换的视觉里,,小提琴表现为鲜艳的紫红色,钢琴是浓重的深紫色,而大提琴是“柔和的金黄色,像蜜液那样”。直到6年前开始在哈佛大学研究神经系统科学,阿舍才知道这一现象有个名称叫联觉。差不多任何两种感觉都能结合在一起。视觉能唤起声音,声音…  相似文献   

11.
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文本“是这样的”,还应该知道文本“怎么会这样的”或“这样的感觉是怎么来的”;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文本“原来是这样的”,还应该感悟“不这样会怎样”或“不这样还可以怎么样”:不仅应该知道文本“是这样”,还需对我们“该怎样”有启示。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我认为在见面的前五分钟就可以听到人们心灵深处充满想象力的愿望。去地方一家小卖部拿了处方回来后,我告诉丈夫说,新来的药剂师希望成为一名诗人。“你怎么会知道?”他问。“我不知道,我只是感觉他们有故事要讲。”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孩子特别是在娇惯中成长着的独生子女,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般都感觉不到自己的拥有,所以也就很少有幸福感。那么,如何使他们身在福中而知福呢?这是不少人无奈中的感慨,我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苦”,并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验一下“苦”。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一个文学主张,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对常见的事物失去敏锐的感觉,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产生了所谓“自动化”的现象。而艺术则不同,它应当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使人感受到这种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仅仅为了让人知道这是什么。这就需要运用艺术技巧。形式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林更新已经摘掉了自己身上“小鲜肉”的标签.在他眼中,现在“95后”都出来演戏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小鲜肉”.在演戏这件事上,林更新不愿轻易被市场潮流所裹挟,希望能多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在这个行业里,到了我这个年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作为一名演员,他并不为妥协而生.  相似文献   

16.
触角     
孩子们心灵的“触角”特别多,而且特别敏感,所以我尽量用好的感觉去触及他们。我知道,如果我让他们发现一点点异样,这些敏感的“触角”就会像含羞草遇到刺激一样立刻收缩起来,而要想再次叩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则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  相似文献   

17.
倾诉我是一名优秀教师,无论是教龄、科研成果,还是学科水平各方面的“硬件”全都具备,然而我却“落选”了。落选的表面原因是名额不够。据我所知,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有关部门“照顾”了不具备参评资格的人员,而把我淘汰出局。当我知道自己成了陪衬,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曾经与相关的人员去沟通,得到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对我是理解的,认为我是具有资格的,但是他们没有决定权。  相似文献   

18.
穆时英与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具有新感觉派的风格特点,也有各自的艺术追求:同样的意识流结构,不同的叙述模式;同样的意识流“感觉”,不同的“感觉”层面;同样关注情爱题材,不同的视角与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板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包括板图)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它的直观性。我们知道,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感觉、印象是很重要的。列宁曾经说过:“不经过感觉,我们就不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列宁全集》第14卷,第319页。)毛泽东同志把感性认识叫做认识过程的“第一步”。青少年认识问题尤其如此,他们接受新知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知道,story这个词是“故事”的意思。但你知道story本身也有许多故事吗?下面讲几个有关story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一定会受到启发。【故事一】I know his story.这句话若译为“我知道他的故事”。显然不妥当,其真正意思是“我了解他的经历”。这里的story是指“个人经历”。【故事二】They are in one story.这句话是指“他们众口一词”。或译作“他们异口同声”。不可按照字面理解成“他们在一个故事当中”。其实,这句话也可改写为:They alltellthe sam e story.但其意思也有可能变化,即也可以把该句理解成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