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认为,信息时代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的观点下,档案学存在着危机.档案形成在前说能够化解这种危机,对档案学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档案形成在前说明确了档案概念、档案管理的对象,厘清了文件与档案、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与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信息时代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的观点下,档案学存在着危机,档案形成在前说能够化解这种危机,对档案学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档案形成在前说明确了档案概念、档案管理的对象,厘清了文件与档案、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与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2,自引:17,他引:2  
本文通过人们认识到档案是社会记忆,是记忆工具的观点,对"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进行了质疑和反思.提出了"档案形成在前"的观点.认为档案是记忆工具,所以形成在前;档案之义形成在前,而文件之意形成在后;档案形成在前,是文件的前身,文件则是档案的复制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电子档案与电子文件是有区别的,一是电子档案形成在前.是电子文件的前身,电子文件是电子档案的复制件:二是电子档案是记忆工具,电子文件是办事工具.还认为"前端控制"、"全程管理"、"档案化管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等都有局限,应该在"档案形成在前"的观点下实行电子档案全程管理.  相似文献   

5.
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说",颇具创意和争议,本文简述该说内容,摘要批评意见,对档案理论创新提出五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质疑“档案形成在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论"立论的大前提是存在问题的,是基于对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的片面理解而形成的结论,将原始记录脱离于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活动,没有看到原始记录形成活动对原始记录性的决定作用.此外,"档案形成在前论"在没有准确理解原始记录性实质的基础上,也没能把握其实质意义和作用,甚至以异化概念来支撑论点.  相似文献   

7.
"档案形成在前说",颇具创意,但该说有些论断、论证有悖常理,难以服人,疑窦种种,仅撮大要,以期冰释.  相似文献   

8.
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论”立论的大前提是存在问题的.是基于对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的片面理解而形成的结论.将原始记录脱离于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活动.没有看到原始记录形成活动对原始记录性的决定作用。此外,“档案形成在前论”在没有准确理解原始记录性实质的基础上.也没能把握其实质意义和作用。甚至以异化概念来支撑论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下,文件和档案价值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是混乱的,文件和档案双重价值观与实际不相符。并用档案形成在前说对档案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档案具有文件价值,文件价值只是档案价值的一部分:档案的本质价值是凭证价值.凭证价值可分为现实凭证价值和历史凭证价值,档案的其他价值都源于其凭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档案形成在前说”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档案形成在前说”系列文章在论述其观点时大量原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和语句.造成了前后论述的矛盾.并从档案概念定义.档案实体所指.“档案形成在前说”与档案实际结合问题三方面指出了“档案形成在前说”存在的问题及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档案形成在前说”,颇具创意,但该说有些论断、论证有悖常理,难以服人,疑窦种种,仅撮大要,以期冰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答了各位先生对《论档案形成在前》一文的质疑,对使用文件和档案的概念问题.档案是记忆工具、所以形成在前的问题,档案之义形成在前、文件之义产生在后的问题,以及档案的副本问题、档案的唯一性问题等作出了说明,并谈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3.
批评意见,对档案理论创新提出五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读刘东斌先生《档案直接形成论》后,联系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际,运用对比的方法,认为严永官先生的《档案不可能形成在前》(《档案管理》2015年第5期)一文将“概念”与其所指代的“事物”相互混淆,档案人的“人为”与社会主体人的“人为”并不相同,文章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些过于片面.从而得出档案是有可能形成在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渠诚 《档案管理》2008,(5):21-23
以“档案形成在前”学说的角度看来.档案馆中的部分“档案”并非真正意义的档案.而是被赋予档案信息的文件。档案是对历史事件的最为直接的记录.而历史事件的记录又大多是关于人的言行的记录.档案因此具有记录支配社会活动的人的观念与动机的价值。分析出档案的这种价值.对未来的档案实践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档案形成在前说对档案价值的解读——六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认为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下,文件和档案价值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是混乱的,文件和档案双重价值观与实际不相符.并用档案形成在前说对档案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档案具有文件价值,文件价值只是档案价值的一部分:档案的本质价值是凭证价值,凭证价值可分为现实凭证价值和历史凭证价值.档案的其他价值都源于其凭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档案的记录过程——五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档案不仅记录着原始记录,而且记录着其形成的全部过程,而文件不具备这种功能.这也是档案与文件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档案是原始记录,是从活动开始的那一瞬间记录其形成过程的;二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并可再现其记录的全部过程;三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的功能可以合理地解释"科技档案更改"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档案管理》第3期刊登了刘东斌先生《"档案形成在前"说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启示》一文。本文针对该文的有关观点提出几点异议,具体围绕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区别与联系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对于档案馆开展的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服务,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价值理论都难以为其提供理论依据.而用档案形成在前说来对现行文件公开利用解读,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并认为档案在形式、内容信息和功能上都与文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事物.这就决定现行文件公开不等于档案开放,现行文件以公开为原则,而档案则应有一个相对的封闭期.  相似文献   

20.
杨丹 《兰台内外》2005,(6):45-45
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在我国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档案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却始终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徘徊:事实上,只有少部分计算机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了作用,资源浪费惊人,主要原因是档案的前处理工作上仔在一定的问题,档案前处理工作,是对档案信息的深加工,从而把档案信息内容最大限度地揭示出来,为利用者提供多种准确、快速、高效的检索途径:档案前处理工作是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实现档案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