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名堂名作明白敏捷我买了齐白石老人的一幅名作,在街上慢悠悠地走着。忽然,一个人碰了我一下,动作很敏捷,马上就走远了。我开始还不明白他搞什么名堂,几秒钟之后,终于醒悟过来……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丰乐里小学六年级(请作者速告知姓名)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讲一篇名作,小明却在下面敏捷地折着纸飞机,这当然逃不过老师的双眼。老师指着小明说:“你在下面搞什么名堂?”小明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没……没……搞什么!”“好!那你明白‘三十而立’是什么意思吗?”“三十而立?哦,就是三十个人排排站立!”小明大声地说。全班同学捧…  相似文献   

2.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作文题目可谓“壶小乾坤大,字少内容多”。将作文题目分析得透彻、准确,对作文来说无疑是初战告捷。但如果审题出现失误,则会一步“看”错,满“篇”皆输。审题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看“三词”,这一点在小学作文中尤显突出。一、什么是“三词”在小学生记叙作文的题目中,一般有一个这样的词,它鲜明地指出了写作对象,让我们知道这篇作文是记人、叙事、描景或状物,这个词我们就叫它“中心词”。如《一个勤劳的人》,其中“人”就是中心词,它能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这篇作文是记人的。在作文题目中往往还有一个这样的词,…  相似文献   

3.
数学日记     
数学学习是人脑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地输入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整理信息,多则乱。那么,怎样使输入的信息有序化呢?办法很多。不过“数学日记学习法的确是一个有效而又新颖的方法。“数学日记”是怎么个写法呢?就是要求同学们记下自己当天预习或听课后,什么地方明白了,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例如,学完“正数与负数”一节后,有一位同学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知道了:负数,就是我们在小学学的正数前面添加一个负号的数。但什么时候用负数,我还弄不懂。”过一段时间后,就不能老是写“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整体—部分—整体”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讲读教学法。它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飞夺泸定桥》一文来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课前布置预习,提出具体要求: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提出一些简单而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一步就是从整体出发,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教学时,我提出:本文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是写什么人做什么事?这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的?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什么?“飞”和“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  相似文献   

5.
“古籍”是指古人所著作和收藏的书籍,“古籍整理”是指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著作和文献的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让评、翻译等,目的是为了保存古籍,指导今人的阅读和理解,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保证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对先前的“古籍”进行整理、分类、编集、研究。随着朝代的更替,整理前朝留下的“古籍”。“文献”是至关重要的事务,所以萧何人长安,先保护秦朝的典章籍册。而典型的“古籍整理”,更是历代不乏,多有佳绩。“汲冢周书”的发现、“孔壁古文”的整理,都…  相似文献   

6.
我愿终生奉行一个字. 一个什么字呢?那当然是——“乐”字.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词——正能量. 毫无疑问,“乐”就是一个极具正能量的字.因为“乐”这个字,让人想到的往往就是快乐、乐观. 快乐是一种心态,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能时刻拥有它的人则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清代藏书家杨以增得到了一本非常珍贵的古籍,他小心翼翼地用手绢包好,本来打算放到书房,但因为临时有急事,只好暂时放在门前的窗台上。杨以增回来后发现古籍被人动过,内页有破损,当即大喊道:“是谁动了我的书?”父亲刚好路过,得知此事后,对杨以增说:“莫急,我有办法。”说完,父亲带杨以增来到书房,让他清点书架上的书本数目。半个时辰后,杨以增清点完了,父亲点头道:“下次要把古籍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找出弄坏书本的人,要告诉他古籍的重要性,让他下次一定小心。”杨以增一头雾水:这就是父亲说的方法?看出了他的疑惑,父亲笑着说:“盛怒之下是处理不好事情的。”此时杨以增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8.
王琦 《中国考试》2004,(6):37-38
我们在评价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时.常常用具有“物理的眼光”一词给予肯定.那么。什么是“物理的眼光”?怎样才能具备“物理的眼光”?让我们通过对高考考查过的一些物理试题的剖析,来理解什么是“物理的眼光”和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从而使“理解能力”有一个提升.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学实践,每上完一堂课,我经常让学生反思:“这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更侧重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如“我明白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常规教学寓言的方法就是把寓言读明白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在教学中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讲故事,经教师巧妙点拨后学生轻轻松松领悟寓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来讲文中的故事,体会角色的想法和做法。下面是我的一段课堂实录:(一生到台前)师:你是谁?请你介绍一下行吗?生:养羊的人。师:你好,养羊人。生:你好。师:听说“亡羊补牢”的故事就发生在你的身上,是吗?生:是的。师:你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吗?(教师随机引导,不知不觉把全体学生带入讲故事的情境之中,气…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什么?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必须认识清楚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我们似乎一直在探讨,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却并不容易。语文是什么?要说不明白,确实可以说出多种理由,又可以说出多种相反的理由,而且这种争论,还远远看不到头。要说明白,似乎也明白,语文不是今日才有的,我们每个人都学过语文,都在学习语文中长大,又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语文之中,语文就在我们心里,怎么可能连语文是什么也不明白?从历史发展的过程说语文,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语文是不单独设科的,总是和经学、史学等融合在一起。近代单独设科时,曾被称“为词章“”中国文学”,后来…  相似文献   

12.
“?”是一种符号,它表示疑问,是问题的象征。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也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在我们眼里无非就是思索的标志。但对我来说,“?”却能激励我发奋学习,让我健康成长。这是因为我和“?”之间有过一段故事。记得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学不久的一天,老师把数学作业本发下来,让我们改错。我打开本子一看,老师什么字也没写,只在作业最后面画了一个大大的、鲜红的“?”,连一个对钩都没有。这“?”画得十分有力、粗壮。我赶忙看看别人的作业本,大家都有分数,有的5分,有的4.5分,就连平时成绩最差的人都有,只有我…  相似文献   

13.
闫秀敏 《河北教育》2004,(11):42-42
我是一个担当为人师、人母双重角色的人。我理解教师“一片冰心在玉壹”的苦心,我更明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夙望。那么,怎样使教师和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呢?下面这件事也许会给大家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Our Wings     
羽翼就是人的记忆,那一根根羽毛,就是一段段回忆……——《翼》一、关于守望我刚学会一个词:守望,意思大概是等待并盼望。这不禁让我想到这么一个画面:一棵很大、很绿的树下,倚着一个人,正在极力地望着远方,夕阳的余晖把影子拉得好长好长,以至于身后是黑乎乎的一片。这大概是守望吧!那我们该守望什么呢?守望青春,守望成功,守望未来,还是,守望幸福?那幸福又是什么呢?我们无从得知答案。二、关于阳光“黎明,黑暗撕开绷带,又是一个新伤口。”这是我读到的一首诗,充斥着奇怪的东西。我们一直向往着阳光,如向日葵那般渴望阳光,仿佛我们一直处在黑…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而且要从低年级做起。这里只想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同行探讨。一、训练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句子训练时,我先出示这样的例子:“何明、黄红和方芳都是好孩子。”为了让学生理解“都是”一词的意思,我再出示一个句子:“铅笔、小刀、纸和尺子是学习用品。”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很快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天使的声音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很快岔开了话题.“大人们的事情,我老是想不明白.”女儿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下去.不过,从那以后,她还是很乖地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  相似文献   

17.
无论……     
今天老T要请大家学会用“whatever”这个词。在英语里它可是神通广大,称得上是王牌单词了。记住下面几句简单的句型吧,适当的时候甩出一句,会让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哟! Whatever的意思是“无论什么; 不管什么”。看看下面的对话,仔细体会一下吧。 Shall we play ping-pong or badmiton? 我们是打乒乓球还是羽毛球呢? Whatever you say.随你便。  相似文献   

18.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中,用到“陆续”、“继续”和“连续”三个词。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觉得这三个词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说不出采。教学时,我先让他们把带有这三个词的句子划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辨析。“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我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战斗情景。学生们说仗打得很激烈,不断地有人负伤,一会儿从火线上抬下一批伤员,过一会儿又抬下一批。我问学生:用什么词语可以代替“陆续”这个词呢?学生们回答说可以用“一会儿……一会儿……”并加上省略号。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我生活在“超车道”王国里,我的国家景色秀美,物资丰富。我是这个国家忙忙碌碌的一员。我们的星球很小,不及银河系边缘一个蓝色星球的1/100。但我们的活动空间却很广阔,因为传说,蓝色星球上的外星人是我们体形的20倍。在这个王国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游历、探索。我是这个王国忙忙碌碌中的一员。像所有的人一样,我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或许在这个王国里,最普通的词就是完善啦,它出现的频率甚至高于外星人常说的“你吃了吗?”很奇怪为什么外星人会说:“你吃了吗?”这是个什么词?是在问:“香蕉多少钱一斤吗?”外星人还真是怪。我们这里的每个人…  相似文献   

20.
“用字母表示数”,是“简易方程”的基础.怎样教学这个基础?下面谈谈我们的作法.一、从复习着手,进入问题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数量关系.我们从复习常用的数量关系着手,引进新的课题.1.自学.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和例(1),要求思考两个问题:①“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数量关系”.是些什么数量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