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的瑶族古歌抒写自然,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人类既热爱自然,同时又敬畏自然.瑶族古歌审视和反思人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既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又有与自然相对立的一面.瑶族古歌关注人类精神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在和谐自在的自然中,人类拥有美好的精神家园,人与人和谐相处,然而在环境遭受破坏时,人的精神遭受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2.
沃尔夫是19世纪浪漫主义晚期欧洲音乐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奥艺术歌曲的领军人物.本文通过他所创作的《迷娘之歌》来引出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唱特点.《迷娘之歌》这首歌曲不仅用细腻、丰富的音乐,来表达诗词本身的意境,还用多变的调试、和声、音乐符号等,来描写小说中"迷娘"的神秘身世、复杂病态的内心,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粤北瑶族歌堂歌衬词、衬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韵味。歌堂歌中的衬词、衬腔与歌曲类型的划分,以及歌曲旋律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衬词、衬腔的普遍运用程度、分类、结构功能以及衬腔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对粤北瑶族歌堂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音乐中.如果从宗教信仰来看的话,主要有穆斯林音乐和印度教音乐:穆斯林有《巴提雅利》和《什利甘》等传统民歌,以及在穆斯林节日中的歌唱等。印度教徒有仪式歌《普什吉多曲》供奉谷物和村神的仪式歌《多什甘》《巴多甘》等。然而,孟加拉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具有不可想象的深刻关联,因此,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也不能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7,(3):28-30
作为瑶族最重要的古籍文献之一,《盘王大歌》传承了瑶族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展现了瑶族先民独特的审美趣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分析《盘王大歌》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功能,突出其在瑶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从深层来说要分成哭嫁与哭嫁歌,二者同为一体,却又互为承载关系。哭嫁,通俗地称为“哭嫁歌”,又名“出嫁歌”,土家语叫做“毕基卡锉柱祭”。哭嫁歌是土家族女子在出嫁时用歌声诉说着封建时期买办婚姻制度下无法获得自由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亲人的不舍之情的哭唱仪式活动,而这种仪式活动的表达方式就是演唱哭嫁歌谣。哭嫁歌谣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其旋律哀婉动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笔者通过搜集当地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调研,对湘西土家族哭嫁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探讨,旨在学习、宣传。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来热爱它,保护它,让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河湟汉族迎娶中的婚礼歌主要包括哭嫁歌、劝嫁歌、拜堂歌、禳床歌等,这些歌随着迎娶时的每个仪式的出现而出现。从内容层面分析,这些且歌且谣的歌极具文学价值;在具体的婚礼语境中考察,这些亦吟亦白的歌又有很高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8.
河湟汉族婚宴中仪式纷杂,因而伴随各种仪式的婚礼歌也就名目繁多。河湟汉族婚宴中的仪式歌主要包括迎宾歌、安席歌、讨令歌、敬神歌、开席歌、讨酒令歌、开拳歌、开箱歌、冠戴歌、抬针线歌、装箱歌等。从内容层面分析,这些且歌且谣的歌极具文学价值;在具体的婚礼语境中考察,这些亦吟亦白的歌又有很高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统戏剧在追求“代言体”模式过程中呈现出一个独特现象,即“歌队隐退,仆人开口”。从戏剧舞台角色的演变情况看,歌队和仆人在剧场中的作用,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替换、承继关系。西方传统戏剧在追求代言体模式的过程中,一定会放弃具有“中间交际系统”性质的歌队,并将其中的部分功能直接转化为角色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一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其历史悠久,文化渊远。瑶民每年都要定期举行“调盘王”的隆重祭祀仪式,唱《盘王歌》,跳长鼓舞。 这一仪式是瑶族聚居地区盛大的节日,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古老的民族风情。* 永州是瑶族聚居的地区,而江华、江永又是该地区瑶民最多的县份。世居江华、江永的瑶民每年十月照例开展“调盘王”的活动。“调盘王”或称“跳盘王”,实为“祭盘王”,祀主为其族源始祖神——盘王(亦称槃瓠)。祭盘王是瑶族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瑶族尊槃瓠为自己的祖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生活歌是最具生活气息的歌谣类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流传于青藏地区的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和儿歌做了民族志式的深描,并对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进行学理分析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5,(7):21-24
从区域音乐研究的角度梳理梅州地区的仪式音乐,其中传统仪式音乐中的"歌"与"乐"体现的是客家人的族群认同,而新型仪式音乐中的"歌"与"乐",体现的是客家人在当下中音乐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歌姆》是在瑶族地区流传比较悠久的一首瑶族民歌,而无伴奏混声合唱《歌姆》则根据《歌姆》原生态旋律改编成的,从瑶族民歌音调中汲取元素进行创新改编,无论从演唱形式、表演方式还是从它的曲式、声部分配、节拍节奏、衬词等方面的艺术特征,都体现了这首充满新意的民歌合唱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音乐的角度研究陕南紫阳“锣鼓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与歌唱曲调之间的关系,锣鼓歌的乐器伴奏中存在的潜在规则,探究陕南紫阳地区“锣鼓歌”的音乐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瑶族《盘王大歌》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容包括瑶族先民的自然观,人类起源学说,瑶族的产生、婚恋及迁徙的历史。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民族学等门类学科,可堪称为瑶族人民的百科全书,《盘王大歌》也是对瑶族特定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反映,是瑶族智慧和文化如生命意识、婚姻制度、文化结构的象征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从歌词特点、曲式特点、形式特点对江华瑶族民歌过山瑶<拉发>和平地瑶<蝴蝶歌>进行了风格特点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同一族源中不同分支的瑶族民歌相互融合、同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艺术个性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7.
河湟汉族传统婚礼中的答谢歌主要包括谢舅父歌、谢冰翁歌、谢娘母歌、谢贵人歌、谢厨师歌和谢亲戚歌等,这些歌是随着亲迎日婚礼的每个答谢仪式的出现而出现。从内容层面分析,这些且歌且谣的歌极具文学价值;在具体的婚礼语境中考察,这些亦吟亦白的歌又有很高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以音乐的形式传播文化,既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又是对民众施以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同时,这种音乐的展演方式具有浓厚的仪式化色彩,其中的仪式精神在侗族村寨社区中起着凝聚族群、整合社会文化的功能。所以从功能主义的理论视野探究侗族大歌的社会功能及其现代嬗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20,(2):16-23
哭唱新娘歌的习俗曾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和平县境内,是当地客家女性人生中重要的过渡仪式之一。然而,随着婚姻习俗的改革和时代变迁,关于新娘歌的记忆正在逐渐消逝。因此,为了解新娘歌的仪式文化,笔者实地深入广东省和平县的自然村,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对哭嫁歌的歌词、仪式细节和歌者口述史进行田野调查,并试图用人类学的角度重点讨论和分析新娘歌仪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盘王大歌》是瑶族在迁徙历史上形成的记忆本民族地方性智慧与优秀文化的鲜活文本。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这部诗歌总集之《见大怪》歌章进行分析,可知《见大怪》歌章蕴含着丰富的瑶族迁徙史智慧,记忆了瑶族迁徙史上的苦难,储存了南岭走廊多元文化的交流交往与交融历史,为微观层面探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