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奶瓶娃娃     
倪姬凌 《幼儿教育》2004,(12):39-39
开学第一天,我碰到了从教20多年、带托班3年多来从未遇到过的“景象”:陆陆续续有五六个孩子的家长拿着装有奶粉的奶瓶对我说,孩子要捧着奶瓶吮吸着才肯入睡,请允许孩子保留这样的习惯。凭着经验,我婉拒了家长的这一要求。理由很简单,一是要让这些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二是吮奶瓶睡觉容易使孩子发生龋齿。  相似文献   

2.
现在小班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生活上一切由家长包办,无自理能力,有的吃饭要喂要哄,甚至要大人扶着上厕所;有的上幼儿园要背要抱;午睡时家长帮着脱衣,家长临走还要关照:“我的孩子小,在家都是我们帮着穿,起床时请老师帮他穿穿。”或者“我的孩子身体弱,穿得慢了会着凉,孩子起床时我来帮他穿”  相似文献   

3.
现在小班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生活上一切由家长包办,无自理能力,有的吃饭要喂要哄,甚至要大人扶着上厕所;有的上幼儿园要背要抱;午睡时家长帮着脱衣,家长临走还要关照:“我的孩子小,在家都是我们帮着穿,起床时请老师帮他穿穿。”或者“我的孩子身体弱,穿得慢了会着凉,孩子起床时我来帮他穿”等等。我们分析研究了这些情况,对照《纲要》的要求,制订了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平 《幼儿教育》2012,(26):18-20
又到了新生入园的时候了,每年这个时候是家长担心、老师忙碌的日子。几乎每位家长都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怕他们在幼儿园吃不饱,睡不好,怕他们想爸爸妈妈而哭鼻子……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很多时候,只要家长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幼儿园配合,共同努力,很多问题就可以尽快得到解决。案例1离不开奶瓶的琪琪琪琪第一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带着一个奶瓶,她躲在妈妈身后,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对陌生的幼儿园充满好奇和不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中一部分人对学习厌倦了,课上不注意听讲,课下不完成作业,甚至逃学或离家出走。极个别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仇恨乃至杀害逼迫他们学习的亲人。虽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减轻学生负担,要加强素质教育,但落实起来困难很大。本文就家庭的不良影响和家长如何缓解孩子的厌学情绪两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家庭对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有哪些影响呢?1.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心切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必须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毕业后出人头地,有一份高级白领工作。为此,个别家长逼孩子晚睡早起,除了上学就是在家里读书,写作业,不许看…  相似文献   

6.
每天放学,我带着孩子排队走出校门,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来接孩子的家长等在学校门口,他们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骑着脚踏三轮车,有的骑着摩托车,还有的开着轿车。由于城里路多车辆多,家长为孩子的安全担心,根据自己的条件尽量小心地呵护着孩子。  相似文献   

7.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我想谈谈我的想法,也想听听老师的看法。老师:有的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情绪为中心。情绪好的时候对孩子会耐心一些,甚至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笑了之;倘若情绪不好,则对孩子的行为处处看不顺眼,甚至对孩子一些正常的游戏也常常找一些理由来责难。这种以家长情绪为中心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实在是十分不利的。家长尽管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诸多的不顺心,但请记住孩子是无辜而娇嫩的,我们应时时以爱心关怀他们,让他们无论何时都不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鼓楼区一位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女儿因为老师批评她几句,她就闷闷不乐,不愿意听这位老师的课,连这位老师留的作业也马马虎虎地对付。请问,有没有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和老师的对立情绪呢?主持:老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时,无论宽、严,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进步。但同一种方法,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对立情绪。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听听南京市部分家长的建议吧。观点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的孩子有一次对我说,他不喜欢班主任老师,因为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太严格。乍听孩子说这话,我心里一惊,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是位很优秀的…  相似文献   

9.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交流中,觉得现在孩子晚上睡觉是个令人央疼的问题。有的要父母陪睡;有的要父母讲着故事才睡;有的要等到父母上床了再睡;有的则要摸着妈妈的耳朵睡;有的要妈妈拍着睡等等。孩子不能独自一人睡觉,给父母带来了不少麻烦。怎么培养孩子从小一人独睡?我是这样做的: 儿子一出生,就让他一人睡一个小床。那时我要喂奶。许多人劝我让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新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教师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早晨入园时,有的孩子要家长亲一亲,有的要家长抱一抱,有的要和家长说悄悄话,有的会大声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3.
淘猫妈 《家长》2010,(6):14-16
面对孩子成绩差这个问题,有的家长会说:“家长很难面对孩子不好的学习成绩,是虚荣心在起作用。”也有的家长说:“家长要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还有的家长说:“我在情绪控制方面不是很好。”我的感受是,能够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其实已很用心。  相似文献   

14.
我园每期开学有一部分新入园的孩子总是爱哭:有的要大人陪他一起玩,一起上课,不准大人离开,否则就哭得死去活来:有的不愿进幼儿园的门,家长抱进幼儿园,他不下地,哭着吼着'要回家!"有的是在室外玩他不哭,一进教室就哭;有的是看到别的孩子哭他就跟着哭,喊着要妈妈,要回家;有的孩子哭起来不得了,不管老师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行.  相似文献   

15.
一(1)班的孩子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从今天开始有课堂书面作业了。他们把字写完,我对他们说:“请把本子从后面一本一本传上来。”我的话音刚落,有的孩子立即站起来,有的孩子嘴里在不停地说着“把本子传上来”,也有的则说“要把本子打开”……教室乱成了一锅粥。  相似文献   

16.
周娟 《考试周刊》2011,(12):238-239
幼儿无小事,幼儿教育无小事。幼儿教师的工作虽然平平淡淡,但牵动着千万渴望孩子成长成才的家长的心。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个性各异,成长环境也大相径庭。他们有的乖巧,有的调皮,有的文静,有的活泼。突发情况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如果处理得巧妙科学,则不仅能赢得家长孩子的心,而且能丰富自己的保教经验,增强信心。  相似文献   

17.
在面向高中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非常关心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无论学习、穿着、交友、情绪,都聚集着他们爱的目光。然而,从他们的言行中,我还感受到关心的另一面:过度担忧。他们怕孩子做不好这个、处理不好那个,好像少了他们的指导和唠叨,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下面三个案例中的家长,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一(1)班的孩子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从今天开始有课堂书面作业了.他们把字写完,我对他们说:"请把本子从后面一本一本传上来."我的话音刚落,有的孩子立即站起来,有的孩子嘴里在不停地说着"把本子传上来",也有的则说"要把本子打开"……教室乱成了一锅粥.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我们班来了三个四川灾区的孩子——成林、李德阳、王小娜。这几个孩子家里的房屋全部被毁,家庭也遭受了不幸,家长在地震中有的遇难,有的受伤,有的失踪。孩子幼小的心灵经受如此的重创以至他们都很沉默,甚至有些孤僻。尽管我和同学们对他们很照顾,可是他们还是不太合群。  相似文献   

20.
缩小转换型家长:想尽办法哄孩子接受治疗,用奖励“诱惑”孩子面对哭闹不止的孩子,家长急于让他配合治抒,于是用奖励来“诱惑”孩子,这沖类型的父母就属于“缩小转换型父母”。他们缩小并忽视了孩子内心害怕的情绪,迫不及待将重点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对于他们来说,情绪没那么重要,他们对于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生气、愤怒、悲伤等情绪就是不该有的坏情绪,于是极力逃避。在这种类型的父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感受和调节情绪方面都会表现得比较迟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