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两会采访中发现,很多时候,许多记者来两会采访不仅仅只为报道. 能采访到平时很难采访到的人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有一些领域的官员或知名人士,比如吴敬链、贾康、钟南山等专家,薄熙来、陈德铭、李德水等官员,马明哲、王建宙等企业界人士.  相似文献   

2.
一波三折,同台湾当局交涉了一年多,大陆记者赴台采访团终于成行了。这是历史性的时刻:1992年9月5日到12日,18名大陆记者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顺利并且成功地进行了采访,宣告海峡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大门打开了。在台湾一周的时间,可谓是行色匆匆,到了台北、高雄、台中、新竹、花莲等地,访问了30多个工厂、农村、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等单位,采访了张学良、陈立夫、辜振甫、王玉云等知名人士。虽然是走马看花,但还是  相似文献   

3.
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电视记者,首先应是一个出色的采访行家。采访是一门艺术,有一定的技巧。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常见形式;同时本身也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例如电视人物专访以及记者在新闻现场做的同步采访报道。好的采访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更准确更生动更及时的新闻。在电视屏幕上,人们不仅可以听到访问对象的声音,体会到感情色彩,还可以看到其面部表情、言谈举止,从而能更加细致地了解访问对象的意图甚至他本  相似文献   

4.
沈广彩 《新闻窗》2010,(6):75-76
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媒体与记者的博弈是对记者而言,政府官员是其最为期待的采访对象,大到政策法规的解释,小到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官员的回答无一例外地代表了某个政府职权部门的看法,作为官方话语,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于是,记者无不挖空心思想从官员处获取“我想知道的”:怎样让记者按照“我设想的那样”进行报道.也成为官员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工作30多年里,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国外采访。我在国外大体做过三种记者工作:我曾常驻一个国家,兼顾一个地区重大问题和动向的报道;也采访过一些国际会议;还短期访问过一些国家。常驻国外记者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你们好!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新闻与写作》刊登了我写的《鼓起了我写作的勇气》一文后,我先后收到浙江、河北、黑龙江、山西等八个省市、自治区30多名想学新闻写作同志的来信,要求我与他们谈谈如何写稿的体会和推荐学习的书籍。浙江省温岭县武警中队的颜玉林同志在信中说:“我是一名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中不甘落后、决心做出成绩的战士,部队里有很多东西可报道,由于对这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投递出去的稿子如石沉大海”。看了他们的来信后,我本想一一回信,又一想,他们能从《新闻与写作》上认识我,说明他们也喜欢《新  相似文献   

7.
慷慨赴征途4月10日上午,我接到黄泽民副总编的电话,说报社打算让我带队,和陆铁琳、王燕松一起赴广东采访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有关情况,问我意向如何?我二话没说,立即表示:“没问题。”说实在的,当广东非典硝烟燃起的时候,我和报社许多同志就一直关注那边的报道。4月上旬,听说非典已入侵京城。在此非常时刻,能上一线,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的,意思是指记者只有深入现场采访,才能获得生动的形象化的材料,写出好报道.但是,身到现场,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材料.这里,同记者的视觉是否敏锐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关系.能干的猎人善于捕捉眼前的任何猎物,而一个熟练的记者也应当具备这样的本领.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攫取现场中人物和事物的独到之处,发现一般人容易忽略而恰恰又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一九七九年我曾随上海市友好代表团去日本访问.由于人地生疏,言语不通,加上活动上限制,采访条件远不如国内方便.这次访问,使我进一步体会到,学会用眼睛采访,对  相似文献   

9.
银笙 《新闻知识》2001,(6):31-32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九六四年二月五日,访问了非洲十个国家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一九六四年二月十四日至三月一日又访问了亚洲三个国家。访问历时七十二天,飞行十万八千里。在访问鍚兰期间,宋庆龄副主席也应邀访问了锡兰。我有机会参加了这次不寻常的访问的报道工作,感到极为兴奋,同时也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因为这次随代表团进行摄影采访的记者,只有我一个人,既要拍摄照片,又要冲洗放大,还要编写说明,办理传眞手续,事情比较多,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我们的摄影报道。正因为  相似文献   

11.
记者通过个别交谈、开调查会等形式来搜集报道所需要的材料,这种方式叫谈话采访,或者叫访问。谈话采访是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采访方式。在谈话采访时,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如何使采访对象乐于接受采访,乐于向记者反映情况?二是如何使采访对  相似文献   

12.
“普京少林行”的采访已成“如烟往事”,但是争取采访权的艰辛过程,却时时激荡着我。 3月上旬,我从权威渠道听说普京将要访问少林寺。当时我一直深受“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折磨,腿疼难忍。8日,同事王芷荭陪我到骨科医院看病,医生要求我马上住院治疗,嘱咐尽量不动弹,静养为上。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丁是丁,卯是卯。”我想,这对记者、通讯员写新闻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去年遇到的一件。事,对我教育很深。听说潍坊柴油机厂在改善经营管理、为用户服务方面,受到农机部和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总公司的表扬,我便去采访。了解到这个厂建立了“厂长接待用户”的制度,事虽小,却有生命力,我想如能报道出去,一定会使读者受到教育和启  相似文献   

14.
新闻在哪里?新闻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为此,我常随乡政府的同志下乡,倾听群众的呼声,收集新闻素材。遇上有价值的新闻,就是离得再远,跑得再累,我也要去实地采访。这样很有收获。去年8月,我听说许台村农户马士山靠生豆芽菜走上了致富路,便马上赶去了解详细情况。不少群众想致富苦于无门路,而马士山却能在不起眼的豆芽菜生意上起家,这无疑对渴望致富的农民会有启发。在掌握具体材料后,我写了《豆芽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牧区采访中,我深深感到,能不能拓宽报道面,捕捉到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报道题材,关键在于采访者的心里有没有群众。记得1984年夏季,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成立30周年前夕,我接受了报道哈萨克草原变化的采访任务。如果仅从生产发展、牧民生活提高方面来写,材料已掌握了不少,可是还缺少能反映精神方面变化的东西。我作了一些采访,但了解的情况不理想。一天我从雀仁乡戈壁春牧场经过,看到远处机井旁有一个人正在挖渠。我想,盛夏的戈壁滩如烈  相似文献   

16.
湖北日报记者自己带车,到农村采访农民负担问题。一开始,记者就随意在一个村边,问个过路的农民,并要到他家看负担记录情况时,被人发现“这是记者在采访”。于是村干部送水上来了;不一会儿,乡里、县里都来人,“为了方便工作”。“尽地方之礼之责”等,可说出成百上千个理由“非得陪同”。一位记者感叹道:“陪同采访,想躲也躲不了,甩也甩不脱啊!” 笔者曾与一位陪同采访的行政干部交谈:听说您手中的急事很多,我看就没必要来陪同了。他回答:客人来了不陪不礼貌。我不是搞宣传报道的,想想只给你们采访方便联络一下就行了,可领…  相似文献   

17.
唐士杰 《新闻传播》2010,(1):107-107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各种技巧,来让对方开口。那么,作为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记者黄远生在《忏悔录》一文中讲到新闻记者须有“四能”,其中一能就是记者要“耳能听”。他解释道:“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新闻实践表明,同到一个地方采访,同访问一个人,同参加一个会议,有的只能写出一般的报道,有的甚至空手而归。相反,有的却能写出有深度的报道,有的还可以抓到“独家新闻”。其中的奥妙何在?虽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新民晚报资深记者之江,在数十年新闻生涯中采访过众多知名人士,《采访名人话甘苦》一文,介绍了他当年采访梅兰芳、郭兰英和伏罗希洛夫等人的经历,这些人士艺术或政务活动极为繁忙,没有机会与记者详谈,之江别出心裁,出奇制胜,写出了情文并茂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我来到西安市后宰门小学的这一天,是2005年4月22日。就在前天,即4月20日,国内媒体均公开报道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即将访问大陆的消息。连战先生这次访问的定位为“和平之旅”,他将于4月26日起程,27日随团率团到南京谒中山陵;28日到北京,30日访问西安,当日“走访母校后宰门小学”,夜宿西安,5月1日祭拜祖母陵,下午到上海,3日返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