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永远支持韩寒。一个人格伟大的作家。一个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一个时代的象征。这是某位网友在韩寒博客中的留言。多么让人震惊的蠢话啊!韩寒?哦,据说是80后作家。但冥思苦想后仍想不出他有什么作品能让他夺得作家称号。  相似文献   

2.
博客随想录     
郭倩 《中文自修》2006,(11):60-60
随着韩寒等人利用博客来进行对骂的事搞得沸沸扬扬,原本单纯的空间变成了公开的战场和炒作的平台,博客真正的意义逐渐被磨灭……博客的“真”何在?博客的“魂”何在?  相似文献   

3.
韩寒,一个经常见诸报端的名字。他成名于"新概念"作文大赛,随后发表的长篇小说《三重门》,集中显示了其非凡的文学才华;2010年,他的新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出版后迅速登上畅销书榜,证明了读者对他持续不减的喜爱。同时,他的个性也很引人注目,高中退学,玩赛车,开博客,办杂志……无论何时,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他的只言片语都会引起粉丝的热议。这是我们所熟悉的韩寒。但在韩仁均眼中,儿子韩寒又是怎样的?"传记空间"栏目不仅关注名人、伟人的成功,更关注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本期我们将读到韩寒爸爸对儿子的叙述,在充满爱意的亲切文字里,韩寒的挨打、韩寒的出走、韩寒的赌气和自负,一切都令人似曾相识。关注韩寒,认识韩寒,请从这些细节开始。  相似文献   

4.
新闻     
湖北八校联考让学生给韩寒改病句湖北省鄂南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联考的试卷里的修改病句一题是韩寒的一段博客文字。所涉题目为:下面的文字摘自新浪网某人的"博客",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11,(23):158-158
韩寒最新杂文集《青春》日前由万榕书业,正式出版,书中收入了韩寒2年来在博客上发表的杂文,以及数篇从未面世的文章,比如杂文《纪念母校:致青春预备役》和两篇演讲,其中两篇公开演讲分别是在上海嘉定区世博论坛上发言和母校松江二中周年庆演讲。韩寒曾在厦门大学也有一个公开演讲,  相似文献   

6.
名人改变了博客。继“韩白之争”,洪晃又挑起了“洪韩PK”,洪晃说韩寒是“凹造型”,韩寒回敬“谢洪姨夸奖”。“韩白之争”算是比较选自《城市晚报》有档次的,“洪韩PK”算是有趣味的,名人博客中,更多的是众多娱乐名人之间的互相攻讦和揭私。博客原来不是这样的,有一个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说:什么是博客?跟BBS差不多,但是不像BBS那么良莠不齐,是你在网上的家。博客最美好的感觉是自得其乐,它是自足的东西。如果再链接一些自己喜欢的博客,互有往还,那么博客就是一些处得来的人在网上形成的一个个群落。所以博客也被译成“部落格”。所以说…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近,一场持续不断的博客口水仗也许正是对狄更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这场规模浩大的博客口水仗起源于最初韩寒和白烨的文学之争,以后又发展为韩寒和陆川父子、高晓松之间莫名其妙的互相叫骂。由此,一场涉及文学及它的博客口水仗成为了时下最吸引网民眼球的名人博客秀。笔者看来,这场连续的博客口水仗再次凸现了当下博客面临严峻的无序化状态。几年前,有人就乐观地断言,博客的兴起将代表中国另一种民主形式的成长。在短短的几年,博客的确为争取普通民众话语权的表达提供了充分的舆论空间,但随着博…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坛历来是不甘寂寞的,先是有个王朔,接着又来了个韩寒。如此下去,说不定和平年代也会出现“百家争鸣”。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并声名鹊起,人气如日中天。才华与天赋无不令人折服,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对当今教育的批评。如今的韩寒已作为一个话题,成为一种现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也正因如此,小说《三重门》倍受人们瞩目。说实话,笔者对韩寒除了一些观点不能苟同外,剩下的全是对他的敬佩和非常敬佩。不光是因为他的才华和天赋———这种才华和天赋在中国还是很多的,主要是他的胆量和勇气,…  相似文献   

9.
徐贲 《大中专文苑》2011,(18):66-67
2010年3月12日《纽约时报》刊文《写博客挑战体制的赛车手》。美国读者有不少回帖。有一个回帖是这么说的:“要是韩寒出生在美国,他说不定也是千千万万不满青年中的一个,没有工作,家庭破碎,教育低下。”另一个回帖是这么说的:“韩寒说‘他们的生活与我们完全不同。这些人和年轻人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也有20多岁的女朋友,只不过他们...  相似文献   

10.
初读韩寒     
书到了我的手中,心里热腾腾的。书架上就这一本,你花一百块我也不卖给你。  怀揣着书匆匆回到我的窝。这里一人平均分得两个半平方米,空气里各种味道混杂,极其糟糕。因每日吸又呼呼又吸,早已熟稔。  躺在被窝里看韩寒的《零下一度》。书名是不是跟韩寒这名字有关,寒冷得到了零下一度?  一室友凑过头来:《零下一度》……韩寒,韩寒是谁?  韩寒,韩寒你都不知道,才18岁,写的东西你以为他有40岁。出了一本《三重门》,还有就是这本。文章写得没话说,可就成绩糟得一塌糊涂。你看,就是他。我指着书上韩寒的照片。  我说话…  相似文献   

11.
2010年3月12日《纽约时报》刊文《写博客挑战体制的赛车手》。美国读者有不少回帖。有一个回帖是这么说的:“要是韩寒出生在美国,他说不定也是千千万万不满青年中的一个,没有工作,家庭破碎,教育低下。”另一个回帖是这么说的:“韩寒说‘他们的生活与我们完全不同。这些人和年轻人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也有20多岁的女朋友,只不过他们的女朋友都是地下的。’这听上去像不像是在说我们(美国)的银行家和权力寡头。有钱的和权力相互勾结,美国跟中国一样。”  相似文献   

12.
No.1徐静蕾(博客名:老徐)昔日中国影视圈的“四大花旦”之一,今日的才女和著名导演,再加上博客上韩寒的链接,美丽、阳光而且才华出众的徐静蕾,在博客领城里可谓出尽了风头。  相似文献   

13.
本色韩寒     
想知道现在的韩寒吗 ?他是如何面对未来的 ?请看 一名 17岁的男孩,以近乎执拗的方式和周围的世界对峙:一方面他是全国作文大赛冠军,所著长篇小说畅销一时;另一方面他拒绝学习,拒绝应试教育。   韩寒最不愿别人称他“少年作家”、“天才少年”,他说叫韩寒就行,现在的江南差不多都知道这个名字。   休学后——“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   韩寒是在去年 4月的一个上午平静地离开他的母校的。没有人送行,他也没和同学告别 ?没带一本教材,因为课本已被他“幸福” (他的自语 )地踩烂了。他这样解释休学原因:…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韩白之争"是指在博客间发生的评论家白烨与韩寒的争论。争论的本质是"80后写手"和文学的关系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秉承客观的角度从"韩白之争"这件事来浅析一下所谓的"80后文学"。  相似文献   

15.
解读韩寒     
韩寒现在已成为一种现象,评论韩寒也已成为一种时髦。众多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赞誉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一时间,这个17岁的少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我一向固执地认为:要评价一位作家或作者,最主要的是看他的作品。否则,任何解说都会带上捕风捉影的嫌疑。通读了韩寒作品之后,我不揣浅陋,对“韩寒现象”试作如下解读。让韩寒一举成名的是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韩寒的复赛颇具戏剧性:他迟到了半个钟头,一位老师把稿纸揉成纸团丢进水中。半个时辰后,纸团沉下水底,文章却浮出水面。在这篇名为《杯中窥人》的文章中,韩寒由纸…  相似文献   

16.
贾孟影 《八小时以外》2010,(11):122-122
韩寒的出现,仿佛在中国的文艺界刮起了一场龙卷风。从他踏进文坛的那一刻起,关于他的争议就不曾平息。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才华横溢的韩寒、叛逆不羁的韩寒、言辞犀利的韩寒、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韩寒。  相似文献   

17.
我看韩寒     
在"80后"作家群体中,韩寒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提起韩寒这个名字,我的大脑便会连锁反应出一些诸如偏科、退学等"可怕" 的名词以及那永远让人吃惊的言论。韩寒,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不知道该用怎样一种眼光、一个角度来正确地看他……仰视从成为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  相似文献   

18.
虎年春晚之后,议论很多。刘谦的魔术表演便是议论的焦点之一,其中,又以韩寒对刘谦魔术表演的评价最有代表性。韩寒在其博客中写道:"当我慢慢知道了真相以后,我觉得刘谦带给我的是巨大的遗憾,不是震撼。一个顶级的魔术师不应该这样表演  相似文献   

19.
“一山不容二虎。“用这句话来说明韩寒和郭敬明,似乎很贴切。同为“80后“的符号人物,同样优秀的两个人,从出道开始,两人时不时就会来一场口水仗。在每一次的口水仗中,似乎都是韩寒更高调,郭敬明更低调,最后也总是不了了之。这一次,韩寒直接把“郭敬明“作为人物写进了他的新作,郭敬明则回应那是韩寒“为了宣传新书“。  相似文献   

20.
欣赏     
2014年8月19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广州发表了题为《喧嚣与真实》的演讲。他被问及对韩寒与郭敬明的看法。韩寒和郭敬明都拍起了电影。早前有影评人批评郭敬明的《小时代》宣扬拜金主义,前些天又有人在报纸上痛骂韩寒的《后会无期》猥琐,称"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最大的丑闻,声音尖锐刺耳。不知道风从哪儿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