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刘晓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7):136-137+140
《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相继辑录了从北宋末年到明末清初,前后近600年重要禅师的言行资料,弥补了以往灯录传记的缺失与不足,承续了《禅林僧宝传》,有其特有的风格和重要的史料价值。《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的整理出版为学术界研究中国佛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以期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创办了首批中国近代报刊。其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就是《申报》。《申报》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初创时期、全盛时期以及衰落时期。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明确办报宗旨为"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使《申报》得到飞速发展,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申报》因见证、记录了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古文真宝》,传说是宋代黄坚编纂的一部古诗跟古文合而为一的选集。在17世纪中叶以前中、日、韩三国均有广泛的影响,之后,此书在中国逐渐不受读者的瞩目,以至于几近佚失,反而在韩国和日本,此书因成为文人的必读书而非常流行。据本人的调查,《古文真宝》版本非常复杂,尤其是在几次重新整理的过程中,刻书人对原文文字、篇目和编排方式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动,例如,在中国本土刊刻的明弘治本收录了诗歌二百四十五首、文章六十七篇,日本的《魁本大字诸儒笺解古文真宝》本系统收录了诗歌一百一十二首、文章六十七篇,而韩国比较流行的《详说古文真宝大全》则收录了诗歌二百四十首、文章一百三十篇,篇幅上各有所不同。另外,从原文体裁分类而言,前集是按字句之长短和诗体而排列,诸本大略相同。后集即有明显的差异,如日本的《魁本大字诸儒笺解古文真宝》本系统是按文章体裁分类,则分为表、赋、说、解、文、序、记、箴、铭、颂、传、辩、碑、原、论、书、赞的十七体,日本的‘魁本’系统,则分为辞、赋、说、解、序、记、箴、铭、文、颂、传、碑、表、辩、原、论、书的十七体,正依内容性质分类,上承以《昭明文选》为代表的传统文体分类。但是韩国本主要是按照作品的时代先后而排列顺序,并没有按文体而分类。这些不同是如何产生的?估文真宝》的版本系统是怎样的?要回答这些疑问,关键的是要找到刊刻年代尽可能早并且可能更多地保持了原书面貌的《古文真宝》。  相似文献   

5.
柴焰 《新闻爱好者》2005,(11):22-22
讣闻报道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品种。在西方,讣闻是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除了时政新闻之外,讣闻报道深受西方报纸读的喜爱。例如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讣闻版(Obituaries)刊登的讣闻报道每年都会结集出版,非常畅销。中国自古对讣闻就很重视,其体形式主要是哀辞、祭、碑志等。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欧阳修的《祭石曼卿》以及袁枚的《祭妹》都是传世佳作。20世纪初的中国报章(例如《申报》和《大公报》)也常有讣闻登载。  相似文献   

6.
他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漫画作家。23年前,他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转述为漫画,《庄子说》《老子说》《孟子说》《孔子说》《论语》《禅说》《世说新语》《莱根谭》《聊斋》等等,不但把蔡志忠的漫画生涯推至高峰,也开创了中国漫画的全新思维。从1963年从事此职业迄今。他是产量和销量最高的中国漫画家。闭关10年之后,蔡志忠又以一系列新书示人。不同的是,这次他不再做经典解读,而是述说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所著《中国人》,旧译为《吾土吾民》,是林语堂乃至中国作家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林语堂在西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全书分为背景和生活两大部分,其中涉及到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中日战争等内容。本文主要评析了《中国人》一书中林语堂式的幽默。  相似文献   

8.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 ,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 ,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 ,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9.
1921年成立的世界书局,是旧中国经营规模仅次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很有影响和实力的民营出版机构。世界书局和商务、中华一样,也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刊行。抗战以前,书局出版了大量经史子集类古书,影印的《十三经注疏》、《经籍纂诂》、《说文解字段注》、《说文通训定声》、《四史》、《资治通鉴》、《昭明文选》、《诸子集成》、《元曲选》等。  相似文献   

10.
林盼 《新闻大学》2012,(1):21-27
近代中国新式媒体的诞生及发展,深受英国报刊的影响,尤其是《泰晤士报》,更是广受中国报人的推崇,亦有不少报人将《泰晤士报》作为标杆,对该报的经营理念、体例规划等方面进行学习及借鉴。本文从晚清报人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追崇与仿效入手,观察西方报业对中国新闻业草创时期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方明  夏亮 《东南传播》2012,(5):91-93
英国著名小报《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事件暴露了某些西方新闻媒体为了获取商业利润而滥用新闻自由;呈现了西方垄断媒介集团无视社会责任,追逐利润的本性;也揭示了西方媒体与政府的复杂关系。这些值得处于改革时期的中国新闻界警醒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纽约时报》从19世纪创刊以来,至今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这份报纸在一个半的世纪之中,一直雄踞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体的领袖地位。其中,它对中国的观察和报道成为这份报纸十分重要的内容。曾经在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的曦原先生,比较系统地查阅了《纽约时报》从1853年至1997年的对华报道目录,并阅读了其中关于晚清时期的篇目后,编辑了这本《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晚清期间的报道的著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对中国,或者说大清国的种种态度和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的生动描述。在19世纪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是非常受人瞩目的。这一战…  相似文献   

13.
高明 《图书馆杂志》2005,24(5):76-78
王穉登所辑《虎苑》一度被认为亡佚,因此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陈继儒编辑《虎荟》直接利用的《虎苑》,在材料来源和编纂体例上有其独到之处。《太平广记》“虎八卷”和《太平御览》“虎二卷”与《虎苑》、《虎荟》在内容上有种前后相承的关系,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虎故事”至少有过北宋初年和晚明两个时期、四次大规模的结集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那个朝代、那个历史时期,都没有三国时期众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人们所熟知、所喜爱,这归功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和普及。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近期中央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讲坛类节目,如“易中天品三国”等播放,把民间的三国热不断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蒋树勇 《中国索引》2007,5(4):38-41
《易经》的存在超越时空。论及《易经》之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摩尔(Steve Moore)将它媲美于西方的《圣经》。他指出:如果一本书的重要与否可以用读者的数量、为之而作的评论的多少、注释和翻译的质量,以及更主要的,该书跨越地域和国界而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来衡量的话,人类只有两本书可以相提并论,那就是西方的《圣经》和中国的《易经》^[1]。在中国,溯其起源,《易》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战国春秋之后就尊为五经之首,  相似文献   

16.
曾鋆 《新闻世界》2011,(10):146-147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很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革命民主报刊时期(《莱茵报》)、工人报刊时期(《工人报》)、党报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报》,简称《社》)。应该说,马、恩的党报思想就是随着《社》的形成发展中而孕育成型的。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它是报刊活动和建党思想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三八妇女节,两个受欢迎的中国媒体人博客——《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晓峰和中国博客圈中的娱乐记者袁蕾的博客突然变成空白页,上面只能看到一行字:“因为众所周知不可抗拒的原因,本博客暂时关闭。”这本来是两位记者开的玩笑,没想到一位路透社记者把这件事情和中国正在紧张进行中的“两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见此消息,如获之宝,随即向全世界发布:“中国两个言辞大胆的博客‘按摩乳’和‘奶猪’被政府下令关闭,这是中国在控制整肃互联网的新一轮行动,尤其目前‘两会’期间”。随后,这篇报道在众多英文站迅速传播,BBC、美国之音等西方主流媒体立刻跟进,至少有200多家国际媒体报道了此亨。 3月1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署名张从兴的文章,《“中国博客门”耍了西方媒体》,很快引起了中国大陆媒体的广泛关注,报纸和网站纷纷转载。本刊记者就“博客门”亨件对中外媒体产生的影响专访了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中国首席特派员叶鹏飞。  相似文献   

18.
胡淼 《视听》2022,(3):99-101
从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到真人版电影《Mulan》(2020),中国的木兰故事一直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拓宽全球市场的重要题材.动画电影《花木兰》曾引起热烈的反响,但真人版电影《Mulan》在我国上映后却备受诟病.分析两部影片的文本可知,二者在主要情节与叙事内核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皆是借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20.
王洛勇被称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他因主演百老汇名剧《西贡小姐》而成为西方戏剧界的明星。《亚洲周刊》称,“由于他的表演,百老汇舞台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美国戏剧》则说.“美国应该承认更多像王洛勇这样的亚裔演员,从他身上可以预见中国演员、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