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针对图书附盘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著录、流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图书为根本,科学著录,利用虚拟光驱技术实现网络流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双准则规划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资金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于模糊双准则规划建立高校图书采访资金分配模型,首先运用三角模糊数方法从历年图书流通数据确定图书年度流通率准则,再根据图书年度流通率和科研教学准则的模糊数量指标作出图书采购资金分配决策。
  相似文献   

3.
图书附盘的流通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图书附盘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著录、流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图书为根本,科学著录,利用虚拟光驱技术 实现网络流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基于SQL server2000构建图书流通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图书流通数据仓库的建立以及触发器在系统中的应用,为图书馆工作的分析、决策、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统计分析了河海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流通情况以及2005-2013年以来的变化趋势,旨在对近几年的馆藏利用情况有整体了解,并对提高图书流通利用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手工操作流通管理中,登录号所起作用很少有人注意,但在计算机流通管理中,它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笔者设计的TLG—01图书流通管理系统中,充分利用登录号的作用,实践证明,巧妙地利用登录号,有利于简化和优化图书流通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传统图书馆时代馆藏图书的评价方法及其目的与意义,介绍了图书流通的基本规律。具体分析与介绍了基于实际流通利用的馆藏图书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馆藏图书学科之间比例平衡评估、复本配置合理性评估、图书品种选择优劣的定量评估与藏书有效性的定量控制及剔旧等4个方面。表1。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8.
热门图书管理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华 《图书馆论坛》2005,25(2):243-243
概述了热门图书的流通利用情况,针对读者的阅读需要,探讨了热门图书的一些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图书流通服务过程中,全面应用一卡通技术,精心打造一卡通平台,将会大大提升高校图书流通服务等各项功能,进一步提高流通部门的运行效率。本文就如何利用一卡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流通领域的服务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何荣利同志的《关于物理学思想在图书流通系统中应用的一点认识》一文(下简称《何文》)刊在《图书馆学刊》1988年第5期上。喜读《何文》感受颇深。《何文》通过对图书流通系统进行定性分析,认为图书流通系统的规律,许多方面和统计物理学及耗散结构的规律颇有相似之处。因而提出可以利用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概念来研究图书流通的规律;还认为图书流通与分子运动相似,系统与耗散结构相似,因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图书馆藏书老化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同步观测法对一个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全部流通图书的种数,册数、流通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历年出版文献的利用率变化规律,证明中文图书文献也遵循一般期刊文献的老化规律,并提出了图书文献的衰老期和有效期分划概念。  相似文献   

12.
刘凤娟 《图书情报工作》1996,40(6):46-48,77
以本馆中文图书近3年来的借阅统计为基础,利用计量学原理,对图书流通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流通分析模块、馆藏分析模块、效益分析模块。借此分析馆藏图书资源在一定周期内实际利用情况,了解馆藏图书资源在相应的时间区间内的分布状态和用户需求状态,为图书的采访、流通、剔除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是一项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对基层图书流通站定位的探讨和北仑区图书流通站建设实践的分析,提出了北仑区图书流通站未来发展方向是在现有图书流通站的基础上,从地域、行业、群体、均衡等方面进行总量调控和布局,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了图书流通产业概念的基础之上,根据市场结构类型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图书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构,最后,提出了促进图书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馆藏图书的流通统计对馆藏图书利用规律的研究有一定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可通过读者发文的引文统计加以弥补。读者发文的引文是读者在研究过程中利用文献的体现,尽管引用文献量要小于研究过程中实际利用文献量,但以引文作为研究样本,只要具备一定的数量,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其一,可以研究馆藏图书的保障率;其二,可以进一步研究引文利用与流通利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图书流通服务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纸质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同时受限于场地、资金问题,图书复本数减少,导致图书流通过程中读者体验感降低。本研究旨在通过简化图书流通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缩短读者借阅的等待时间,提高图书流通率。[方法/过程] 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C2C(Consumer to Consumer)视角下馆外图书流通服务,通过该服务读者间可以不通过图书馆的流通系统和工作人员,在实体图书馆之外完成图书的转借。本研究从具体实践出发,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该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结论] 实践表明,C2C视角下馆外图书流通服务减少了传统图书流通过程中"一还一借"流程,尤其是在馆藏资源复本有限的情况下,能节约读者时间,提高读者阅读意愿和满意度,同时可以盘活馆藏资源,提高图书流通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图书流通服务创新和图书流通服务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流通史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的生产和流通集中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体现了民族智慧的积累,因此图书流通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图书的流通首先是精神产品的传递交流,同时又以商品形式参与全社会商品流通过程。图书生产的二重性构成图书流通的特性。这是《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对图书流通史的阐述。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是由李瑞良撰写,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全书分为:“周秦时期的图书生产  相似文献   

19.
图书流通过程是否会产生著作权问题?关键在于读者利用外借图书做了些什么。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图书流通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和交通区域。在图书流通之前.它所依赖的地理交通条件,包括国界的确定、行政区域的建立、都城的设置和水陆交通网络的形成,都应先期具备。如前述,我国图书流通始自春秋战国。但图书赖以流通的地理空间和交通网络是早已形成的。这方面的情况规定了先秦图书流通的中心、流通的渠道和方向,值得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