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使农业科技宣传做到“三满意”李家连目前,县市报农业科技宣传要真正达到领导、农民和新闻单位自身“三满意”,首先应该认真重视和扎实进行农业科技宣传的改革。我们襄阳报编委会把“加大农业科技宣传力度,加快科技宣传改革步伐,努力把农业科技宣传提高到一个新水...  相似文献   

2.
朱惠民 《声屏世界》2005,13(9):22-23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要下更大气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①的有效措施。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广播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必须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这就要求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科技编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县市报的“生存、市场、办报”问题是新形势下县市报迎接挑战、夹缝求生的基本问题。 一、充分认识县市报存在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县市报办成党和人民的“传声筒”,成为党和人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县市报已达到500多家。县市报为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宣传科学文明知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政策出台、在大是大非面前,县市报都能发挥自  相似文献   

4.
随着县市报“转企改制”的推进、实施,“省管县”体制的试点、扩面,目前,这两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将叠加到县市报的身上。“转企改制”必将给县市报带来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省管县”的体制必将给县市报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在管理创新中大显身手,不断拉升县市报发展“大阳线”。  相似文献   

5.
报纸工作的“软件”,主要是指编采人员的政治思想及政策水平,业务素质,规章制度建设,创优意识,内部管理等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具有“弹性”,所以把它称之为“软件”。县市报作为一级党委机关报,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6.
要想办好县市报,必须首先搞清县市报的特点,认识并掌握其活动规律。世间千差万别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并存于世,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们都有着为其它事物所不能代替的鲜明特点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特有的社会功能。报业发展的历史同样如此。县市报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也正是因为它有着中央及省地市报所不能取代的鲜明特点。无疑,揭示出这些特点,乃是我们扬长避短地办好县市报纸的首要前提。所谓“县市报”,乃是相对于中央及省地市报而言的。因而,要揭示出县市报的特点,就必须对县市报与中央及省地市报的社会功能进行一番比较。我们知道,任何一张报纸都有传播新闻,从事宣传、进行新  相似文献   

7.
朱惠民 《新闻窗》2005,(6):30-31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措施。要搞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就必须让广大农民把广播里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记得住,记住了才能用得上。因此,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及科技编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不断探讨和深化科技宣传的通俗化问题,力求化“诉于目”的文字为“利于耳”的声音,化“单一平淡”的播音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声音,化“转瞬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为“转瞬不逝”、“过耳能留”的声音,真正让农民听懂、记真,用好农副业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是报纸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闻摄影报道同文字报道一起组成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军。新闻摄影情况如何,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宣传质量。因此,专题研讨县市报新闻摄影工作,对于如何提高县市报办报水平,促进县市报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现状:“图文并重”正在向县市报渗透 1990年8月,中国记协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银  相似文献   

9.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确切地说,火车运行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气缸压力的大小,加压大,则跑的快,加压小,则跑的慢。我们仅借“加压”这一道理,谈谈县市报总编辑的自我“加压”,以求教于同仁。三省吾身决心“加压”一省:县市报自身的客观劣势。县市报作为一张基层党报,具有许多特定的优势,这是主流。但在办报实践中,也反映出不少劣势:一是刊期长,容量小,时效  相似文献   

10.
简讯     
陕西省县市报研究会8月21日—22日在合阳县正式成立,与会的6家县市报就如何发挥县市报优势、提高宣传艺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党兴成赵六吉)冶金报4月至7月开展了“如何使先进人物吃香起来”的专题讨论,从百十篇来稿中选登了23篇,受到职工群众赞扬。(钱新明)  相似文献   

11.
一张以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县报,经常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是责无旁贷的。我们《铜山报》一复刊就设置了《科学天地》专版,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并逐步扩大科技门类的报道,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给他们及时送上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深受广大农村读者的欢迎。报纸发行量由复刊初期的8000多份,逐步增加到年发行量4万多份。回顾我们科技宣传的实践,坚持以下“四性”是行之有效的,并收到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如何提高办报质量?新闻宣传策划是重要的途径。这是因为:一是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贴得最近,其所产生的影响最直接,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县市报必须注重新闻宣传策划;二是由于县市报办报起步晚,队伍年轻,从锻炼队伍、提高整体采编水平看,必须重视新闻宣传策划,三是由于县市报地域范围相对窄小,新闻资源相对缺乏,“集雨面积小”的现实,迫使县市报“挖井取水”,从广度、深度上挖掘新闻源,因此也必须重视新闻宣传策划,否则,县市报会出现缺稿甚至稿…  相似文献   

13.
张文直 《今传媒》2003,(3):59-60
现在,人们热衷于重大科技成果报道,往往忽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宣传。我从实践中体会到,宣传科技成果固然重要,但宣传科技成果的目的在于实现科技产业化,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这需要我们突破旧的科技宣传定式,转变观念,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宣传上下功夫。为此,我做了一次大胆地尝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科技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许多企业赞誉科学技术给他们插上腾飞的“金翅膀”,许多农民赞誉科技工作者是“活财神”。一个学科学、用科学、尊重科学、宣传科学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这一可喜的变化是同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的。可是,科学技术专业性强,所以科技新闻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愿看。怎样将科技新闻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呢?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作为县市委的机关报,紧紧围绕工作中心,创造性地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卓有成效地宣传县市委的重大决策,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重大决策上来,是县市报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这一重任,笔者认为,深入了解情况,准确诠释重大决策,积极进行“热点”引导,是完成这一重任的有效方法。 老河口市是一个版土面积只有1032平方公里的内陆小市,县域工业经济起步较早,历史包袱沉重;耕地先天不足,农业块头不大;加之县市合并体制造成城市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机关人员多,财政压力大。在国…  相似文献   

16.
周杰三  朱代军 《传媒》2003,(11):36-39
少数得以保留的县市报,摘掉了最基层党报的牌子,前面就是广阔的市场,我们将如何作为? 没有了党报的牌子,不再由当地党委主管主办,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失去了发行上的“保护伞”,却因为少了某些方面的制约,而赢得了更多按市场规律发展的主动权,赢得了按企业化运作的制度创新、机制再造的广阔空间。 一般说来,保留的县市报经济基础较好,市场意识较浓,但要真正实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市报要求生存,谋发展,在舆论引导上有所作为,必须增强读者意识。 (一) (一)增强读者意识是县市报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县市报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特殊商品。按照市场经济的观点,新闻传播属于社会服务业,是社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县市报作为地方党组织的机关报,对于所在地的工作和全体人民必须起到组织、鼓舞、激励、监督和推动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个社会文化产业,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从县市报发行的趋势看,我们的工作也必须把满足读者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我国的新闻宣传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县币党委的舆论工具的县市报,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开创县市报精神文明宣传的新局面,守住县市报这方“净土”,营造出沁人心脾的“绿洲”。报道思想要始终坚持两手抓把握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应当成为县市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指导思想。报道思想坚持两手抓,就是既要体现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又…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我国县市报全面发展的朝阳时期。面对新世纪的即将到来和新世纪到来前的全国报刊整顿,“如何跃上新台阶,走向21世纪”,已成为县市报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紧迫课题。结合东台日报的实践,我们觉得: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县市报的全面发展,是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强调,要“抓紧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战略,逐步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给我们报纸科技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作为地方报纸当前如何加强舆论攻势,开展好科技宣传呢?我认为在指导思想上应当从本地现状出发,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宣传报道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加速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