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琦 《收藏》2010,(3):128-128
云南牌坊锭因其形制类似中国旧时的牌坊,故名,亦有称其为马鞍锭。牌坊锭以其形制特殊、价格适中,深受广大银锭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现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2.
王心  王众 《收藏》2010,(9):142-143
银锭具有货币职能大致起源于东汉,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终止于民国。历史上的银锭根据使用地域不同,存在着大小、重量不等现象,外观形制上也是变化多样。可以分为船形、圆形、方形、砝码形、牌坊形、束腰形、长条形等。如唐代五十两船锭形如一个小板凳,  相似文献   

3.
刘英杰 《收藏界》2012,(2):75-75
明人沈思孝《晋录》有云:"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可见晋商之名在明代已初露端倪,至清代后,政府更将全国盐政尽归晋商,延续了晋商五百年辉煌,这在银锭收藏中颇能佐证。今见到一枚云南大方槽七两银锭,  相似文献   

4.
袁克林 《收藏界》2011,(9):80-80
清末的贵州银锭有官铸、民间私铸两种。官铸银锭由官府设立的官银炉和官银匠铸造,这类官设银炉(或官设银匠铺户)多设在藩库、盐库、厘金局或官银钱局内。据《清代文献通考》中记载:"用银之处,官司所发,例如纹银;商民引使,自十成至九成、八成、七成不等。  相似文献   

5.
刘英杰 《收藏界》2012,(4):80-82
人们对银锭并不陌生,古代影视史学作品中总有白花花银子的存在,但银锭收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属于冷门,近几年才有勃兴的局面。银锭是古代基础货币之一,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造甚多。今天我们所见的银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但由于近代对贵金属流通市场的控制,民国初午“废两改元”的实施,银锭停止流通,大量被销熔,  相似文献   

6.
苏雷 《集邮博览》2014,(1):84-86
2013年1月下旬,我收到加拿大邮务公司分发广告,主要是推销2013年蛇年邮票,在广告页下方,预告2013年5月份将要发行"加拿大各地唐人街的牌坊"系列邮票,并登出了5枚邮票图样。后来在加拿大邮务公司发行的季刊《Details》杂志第二期上,我看到正式公布2013年5月1日加拿大邮务公司发行"唐人街的牌坊"邮票一套8枚和一枚小全张的消息,这8枚邮票分别表现了多伦多(Toronto)、满地可(Montreal粤语称呼,正常译文是蒙特利尔)、温尼辟(Winnipeg)、  相似文献   

7.
倘红 《收藏》2011,(2):33-33
1993年7月,许昌市文管会在午昌延安路科技中心工地发掘出土一件明代彩绘陶宅模型(图1),为长方形三进四合院,出土方位为坐南朝北。宅院前置冲天式牌坊,其两侧有挡墙。中原地区出土明清陶宅院落模型,多在大门两侧有八字门墙,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作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使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而这座陶宅的八字门墙则呈"一"字形置放于牌坊两侧。大门居中,门外对立二门吏。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1)
正陕西银锭的形状偏于椭圆,由于表面有一个四方形的戳记,像一个凹槽,业内俗称"陕西圆槽银",简称"陕槽"。由于是纯手工铸造,每枚银锭的重量几乎个个不同,自3两到6两不等(按清末度支部库平1两=37.3克)。银锭属于贵金属称量货币,是通过称重来进行交易的;不同省份之间的银锭成色上多有不一,在实际交易中有一个比较复杂的换算过  相似文献   

9.
康年 《收藏界》2011,(5):79-79
瓷枕,指的是古人以瓷制作而用于睡眠的枕头,为生活中的寝具。从"枕"字的边旁为"木"字看,可能我们祖先最先是以木作枕的。《诗经·陈风·泽陂》中有"辗转伏枕"之句;《论语》中有"曲肱而枕";《晋书·刘琨传》中亦有"枕戈待旦"之说,均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出现了枕。至于谈及瓷枕,出现于我国唐代,流行于宋元时期,考古发掘中出土有青瓷枕、白瓷枕、青白瓷枕、釉下彩绘瓷枕、点彩瓷枕等,枕的造型有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椭圆形、八角形、银锭形以及孩儿形、  相似文献   

10.
陈联廷 《收藏界》2011,(6):83-83
汉代的五铢钱,吸取了秦半两形制的特点,以量命钱,钱重五铢。五铢钱的正、背面有凸显的外廓,形制上的先进性,成为我国货币史上寿命最长的货币。东汉以后,苦于长久战乱,经济凋敝,统治阶级实行了一种"放民铸钱"的政策,为其自身的需要,铸币权"时放时收,向无定见",其结果造成私铸泛滥,"榆荚"猖獗。  相似文献   

11.
李元梅 《收藏界》2011,(3):129-130
此瓷器应称为:"乾隆年制"蓝料楷书款瓷胎画珐琅镂空高颈人物纹罐(瓶)。此瓷器的考证,依"眼学鉴定方法",从其形制、纹饰、画工、色料、款识、胎、釉诸方因素来鉴别:一、从该瓷器的形制来看:其造型十分别扭,如罐似瓶,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12.
张建功 《收藏》2007,(3):138-138
银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流通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中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收藏观念几乎都是重钱轻银,银锭的地位没有得到收藏者应有的重视。在当今各种收藏热兴起之际,银锭的历史价值已被有识之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7,(12)
正近年来,随着收藏热兴起,作为新兴投资热点以及文物研究的门类,银锭收藏逐渐走入藏家视野。关于钱币的专业展览,包括银锭展,国内外已屡见不鲜,但利用银锭展览为陕西地方银锭做专门研究、梳理,尚无先例。2017年9月27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艺术交流中心主办,西安欧凯罗古玩城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陕西丝路之源文化艺术品交流会",在西安欧凯罗曲江国际古玩城隆  相似文献   

14.
杨玉彬  邢伟 《收藏界》2012,(1):31-34
(接上期)折角形璜折角形玉璜与前三类璜的主要形制差异在于:璜体底部平直,底外缘两侧呈折角形,因其多数形状类似拱桥,故亦有论者称之为"拱桥型"。根据璜体宽窄形制与孔径大小,此类璜又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折角玉璜,体瘦窄扁长条状,平面呈"凹"字形,多数两侧部向外略撇,典型器见于江苏常州墩遗址出土马家浜文化折角形璜、  相似文献   

15.
张广东  苏辉  王培娟 《收藏》2011,(6):103-103
2007年6月始,许昌市文物工作队对南水北调总干渠禹州新峰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127号墓中出土极具价值的"阳翟"文字瓦当。 127号墓为斜坡墓道砖室墓,虽被盗扰破坏,仍清理出40余件(组)遗物,综合墓葬形制判断,其时代为东汉。  相似文献   

16.
车星辰 《精武》2011,(1):78-80
大枪,是中国武艺的至高点,被尊为"百兵之帅"、"长兵之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枪也经历了由车战、马战到步战的演进过程,但因其长大挺直的特殊形制和以扎为主的基本功用,故而在几千年的传承演变中比其它兵器保持了更多更原始的技术内容,很少受到花法武艺的浸染同化,这是中国古典武艺传存中的幸事。  相似文献   

17.
卢侃 《收藏界》2012,(6):37-42
中国清代外销瓷不仅在器形方面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烧造顾客所订购的形制,而且在纹饰及工艺等方面,亦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本文拟探寻清代外销瓷器上的纹饰以及添加工艺所表现出的"西洋味"。  相似文献   

18.
最近看了《收藏界》2008年第8期《金银锭走俏拍卖场》后,想起本人藏品中有一枚祖上传下来的"赣关银锭",铭文是"赣关衡聚"。该银锭长4.6厘米,宽3.5厘米,厚2厘米,净重202克,呈枕头状(见图)。  相似文献   

19.
赵晓明 《收藏》2014,(4):101-103
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银锭,在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银锭作为一种财富,是中国特有的货币形式之一,它始现于唐代,广泛流通于明清,于民国年间退出流通领域。存中国货币发展史中曾经起过非常重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钢 《收藏》2011,(4):104-104
笔者藏有一枚形制特殊的花钱,俗称挂花。其面文为"元亨利贞",背文为"黄金万两";材质为黄铜,通长61毫米,宽41毫米,厚3.3毫米,重36.4克(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