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网小编 《收藏》2011,(8):86-90
翁连溪,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善本组组长,数十年来从事古籍收藏、研究事业,是资深的古籍版本专家,编著有《清代内府刻书图录》《清代宫廷刻书》《清内府刻书档案史料汇编》等著作。  相似文献   

2.
杨居让 《收藏》2010,(12):87-88
笔者在今年古籍普查中,发现陕西省图书馆收藏的《海忠介公文集》曾樱刻本在版本项著录为明末刻本。查检《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该书亦被著录为明末刻本,而且除陕西省图书馆外,全国只有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两家单位还有收藏,版本稀少,洵可珍矣。  相似文献   

3.
刘蔷 《收藏》2009,(1):119-120
清华大学收藏古籍善本的历史和建校历史一样悠久,在清华大学近一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这批文化瑰宝充当了重要角色。这些古籍四部成备,文理兼优,其数量、质量在国内图书馆界均属上乘,在海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但因过去从未印行过有关书目,具体藏书情况和学术价值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郭亮 《收藏》2007,(7):121-123
常熟人文荟萃,数百年来,一直是我国藏书、刻书最富之地。2003年深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拓晓堂先生与我相约,一同拜访了常熟萧氏后裔。我们在3天宝贵时间里,逐步梳理,使得常熟萧氏藏书能在2004年春季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中亮相。在整理常熟萧氏近万册藏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萧益友、萧理父子收藏的清末及民国年间的油印书册。  相似文献   

5.
陈蓓露 《收藏》2012,(14):46-51
随着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将过云楼历代藏书天价拍出,凤凰"三谢"北大满意而归,过云楼事件最终画上了句号,但是,一波三折之后,古籍收藏却从生僻冷门的学问变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仿佛一瞬间,古籍善本已成为拍卖行业的蓝海。  相似文献   

6.
康路  王默之  刘千瑜 《收藏》2011,(7):124-129
翁万戈(原名翁兴庆),1918年7月28日生于上海,是晚清两朝帝师翁同龢的五世孙,一生醉心于中国文化,爱好艺术,著有《陈洪绶》《翁同龢文献丛编》《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等,退休后在亲自设计修建的"莱溪居"专心整理家藏。2000年,他将与他一起漂泊在外的翁氏收藏中国古籍善本永久传存于上海图书馆。2008年,他以91岁高龄护送家藏回京举办了"传承与守望——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展"。2010年7月11日,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大会组委会派康路、王默之、刘千瑜(以下简称采访者)远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在翁万戈先生的莱溪居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7.
李凤琴  周君平  谷锦秋  历春 《收藏》2007,(10):62-65
山西博物院始建于1919年,当初名为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1953年更名为山西省博物馆,新世纪初更名山西博物院。该院始建之初以收藏古物、图书为特色,通过收购、采集、捐献等多种途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除部分古籍移交山西省图书馆外,现院藏古籍9万多册,古籍善本606种、888函、5043册。  相似文献   

8.
天涯 《网球天地》2014,(2):76-77
现代网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后期,而现存已知最早关于网球的书籍,却能够追溯到16世纪中叶。那些已经有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历史的古籍善本,既能让你领略到早期网球运动的风貌、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或许也可以被当成一种收藏和投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收藏》2020,(5):62-62
近年来,古籍善本不断刷新拍卖纪录,越来越多的藏家认识到古籍善本的价值和市场潜力。日前,中贸圣佳举办的首场古籍善本专场网拍圆满结束,总成交额为54376万元,成交率达100%,并斩获"白手套"专场佳绩。  相似文献   

10.
回想起来,从念初中开始迷上碑帖,到后来收藏古籍善本,这些年在我爱好藏书的过程中,受到了古今很多藏书家的影响与启发。远有清代的黄丕烈、许梿;近现代就更多了,周叔强先生、傅增湘先生、黄裳先生等等,都是我满心敬佩的藏书家。当中与黄裳先生还曾有过一面之缘,有幸拜访过他。  相似文献   

11.
陆三强 《收藏》2008,(10):104-107
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出版家,一生贡献卓著,其中他收藏善本秘籍,创办涵芬楼、东方图书馆,以及辑校、印行古籍如《四部丛刊》3编、《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涵芬楼秘籍》10集事迹等则最为世人称道。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9,(2)
正2018年12月15日至2019年3月17日苏州博物馆潘祖荫上承父辈爱好,下开后辈收藏风气,实为承前启后之代表。其京邸设有攀古楼、滂喜斋,分储青铜器、古籍善本,精善堪称一时之冠。后潘氏五世收藏陆续被捐献国家,入藏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机构。今兹继顾氏、吴氏两家收藏展之后,将以潘祖荫、潘博山为代表之收藏,择其尤者,在苏聚合。  相似文献   

13.
万波 《收藏》2016,(1):92-95
四川眉山三苏祠珍藏明代天启《苏米志林》刻本一套,内容记录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琐言碎事以及米芾的轶闻趣事。该套刻本出自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毛晋之手,刻印精良;曾经由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沈德寿收藏,是一套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古籍善本。  相似文献   

14.
仝冰雪 《收藏》2006,(7):144-146
长期以来,老照片的收藏在国内是个冷门,国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老照片大多是在古籍善本或邮品专场里夹带拍卖,人们对其成交价格并没有多少期待。随着近几年收藏热的升温,老照片拍卖纪录被不断刷新,国际上催生了新一轮老照片收藏的热潮。一张由美国摄影家爱德华&;#183;斯泰肯100年前拍摄的《池塘月光》,在2006年2月14日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90万美元落槌。  相似文献   

15.
牟建平 《收藏界》2011,(10):34-38
由于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大的保值和升值的优势,近年来.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董珍玩、油画、家具、古籍善本等艺术门类高价拍品层出不穷.屡屡打破成交纪录.尤其是书画板块.亿元拍品迭出.成为投资的新热点,来自各种社会游资更助推了艺术品市场的全面通胀.也助长了泡沫的出现急功近利、盲目投资等现象使风险加速累积,也滋生了赝品泛滥等乱象.艺术品资本化成为眼下的一个发展趋势。这些严重阻碍了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已经让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在海外市场受损.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将对中国的收藏市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该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做到理性投资?以下这篇文章作者谈了一些个人观点.为购藏者提供了一些指导.也希望对热衷收藏书画门类的投资者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秦杰 《收藏》2011,(7):28-35
近几年,"红色收藏热"正在由审美性走向版本考订。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热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事件,和其他许多中国文化典籍一样,在不少人眼中,"新善本"可能就是中国传统智慧的新标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庆典之际,奉献出中共中央早期文献珍本,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孔网小编 《收藏》2012,(19):100-103
木版古籍的收藏和研究在近年逐渐升温,而用于印刷的母版也越来越引人注目。雕版印刷的发展一方面是文化传播方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一个时代经济和精神上的实力,而中国的文化也正蕴涵其中。被誉为中国书版收藏第一人的姜寻先生多年来正是从对中国文化的这种理解出发,用自己的力量收集版片,并将它们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下面我们撷取对姜先生网络访谈的精华,听听他对雕版博物馆、古代的雕版印刷以及古籍善本的一些独到见解。2009年,姜寻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在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院内创办公益性博物馆——文津雕版博物馆,展出个人收藏的雕版。博物馆内特设内府琳琅、释迦语言、铁线丹青、聚珍萃锦、雕椠精华等展区,以分类与历史编年的形式,梳理中国古代书籍雕版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詹夺 《收藏》2011,(4):76-78
古籍图书既具有历史文物性,又具备学术资料性,古籍收藏和拍卖市场方兴未艾,逐渐升温,古籍收藏将会是收藏界的下一个亮点。在此我们综合有关网站和网友对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总经理彭震尧的采访资料,告诉大家彭先生对于古籍收藏和拍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6,(11):162-163
中国嘉德2006年秋季拍卖会定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19日至21日在同地预展,共推出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角茶轩珍藏明清书画、食笱斋珍藏中国书法,静观居珍藏中国近现代绘画、瓷器工艺品家具珠宝、存仁堂藏瓷器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碑帖法书、邮品、李安深收藏纸币、古钱、金银锭、金银币、铜镜等17个专场。  相似文献   

20.
韦力 《收藏》2006,(1):90-93
一 上世纪80年代,国家组织编写《中国古籍善本目录》, 为了统一各馆的著录标准,制定了以“三性九条”为基本大纲的善本著录范围,其中一性即“历史文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