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老师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要留心。”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中要突出德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并不断改革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探讨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2.
理想人格的培养——孔子德育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视德育的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和德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孔子的德育思想中关于所谓“君子人格”的行为规范,已经成为古今人类共同的品德和规范,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悌;诚实守信,知恩图报;立志有恒,身体力行;克己内省,改过迁善等等。本文通过对孔子这些德育思想之管窥,主要从七个方面来说明孔子德育思想中所提及的“君子”这样一种理想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德育——素质教育的灵魂”,已是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共识。“开放式德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所重视。开放式德育的要件有:一、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开放式德育,不是形式上的开放或放任自流,而是在继承学校德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课内外、校内外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新格局,促进德育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在各个方面中,德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搞好学校的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长期的任务。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做到“四个重视”。 第一,要重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首先要求各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各科知识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要求教师在仪表、言行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努力做到“4个四”,即“四心”(热心,关心,耐心,诚心)、“四正”(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四导”(教导、引导、指导、疏导)、“四爱”(爱国、爱校、爱班、爱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用躬身示说、为人师表的具体言行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反思,与时俱进.近年来,连云港市的连岛小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德育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推出“三色德育”(“红色”德育、“绿色”德育、“蓝色”德育),让“红色”、“绿色”、“蓝色”为海岛师生生命成长奠基,打造“三色德育”系统工程,构建出一个“...  相似文献   

6.
德育工作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重视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掌握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落实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坚持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德育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德育教学上“道德可教性”这一德育逻辑起点问题的疏忽 ,德育课程上德育“噪音”的存在 ,德育目标上程度目标的匮乏 ,是德育失效问题的三大内因。为确保德育实效 ,预防失效 ,学校德育要由知“道”走向践“道” ,知行合一 ;应确保德育信息的高“保真” ;应导入德育程度目标并与内容目标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德育实效性不高,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校从80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现初步探索出小学“自主——选择”德育模式,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获得了好评。我认为运用这个德育模式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贯穿主体发展的思想,把学生看作道德生活的主体小学德育要变重结论灌输说教为重视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判断和选择,让学生能动参与品德形成全过程;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培养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社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互相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江泽民主席更明确地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述论述都明确地表达和肯定了德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是,从实际来看,虽然近…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兴办教育看成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的根本.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包含着“致良知”的德育宗旨,协调统一的德育理念.这些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阳明德育思想中,“立志”是德育的根本,“知行合一”是德育的原则,启发式教育是德育须遵循的规律,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是德育的有效方式,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回馈社会与他人意识的淡薄,使人们愈来愈重视并反思德育中的感恩教育缺失这一问题。“学会感恩、懂得关爱”,已成为学校德育现实而重要的课题。感恩教育应追寻德育秉性,应通过增强在社会环境领域对青少年感恩意识形成的指导和宣传力度,重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感恩意识与行为的培养作用,融合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渗透感恩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地为青少年创设感恩情境,培养青少年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形成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德育管理体制的建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而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首先必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本文仅对高校德育队伍建设提出如下策略。一、结构上突出专兼职相结合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首先必须重视制订德育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一般来说,规划具有三方面的性质:首先,规划具有指导性。为了使德育工作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协调配合地运行,必须认真制订规划,用规划指导工作。其次,规划具有首位性。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从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领域出发,把握“四个原则”,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德育的地位毋庸置疑,可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惊呼“道德滑坡”,道德教育处于危机之中,在历来重视道德“教化”的中国亦是如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论在高校教育中坚持德育首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首位是我党一贯的、长期坚持的方针。重视以德治国 ,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建设。在高校教育中必须坚持德育首位。  相似文献   

16.
孔子教学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学、思、习、行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学与思、知与行、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重视德育,注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 ,对德育多有论述 ,并形成了自己的德育思想体系。他认为德育是强兵富国的需要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中坚”地位 ,“自由、平等、博爱”是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当代德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幸福德育解读 德育乃教育之魂。长期以来德育陷入为德而育、言行两张皮的低效困境,德育的本质和方法究竟在哪里?基于清芬路小学的历史积淀,我们提出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幸福德育”的理念。我们认为,幸福是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德育工作应以幸福作为其逻辑起点和归宿,幸福是德育的必要条件,以幸福观为切入点建构德育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之根本在于德育,倡导通过课程设置、礼仪活动、环境熏陶和道德实践的途径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化,以使生徒明人伦之理和求圣贤之道。朱熹“德育为先”理念受所处时代的限制,最终服务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但其“德育为先”理念中所渗透的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等价值取向以及独特的德育实施途径对新时代高校德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