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冒廉泉  冒俊 《寻根》2006,(3):128-130
最近拜读《寻根》2005年第三期刊载《如皋冒氏的来源》(以下简称《如》文)一文,很有感触.冒氏之源,最早的明代《冒氏宗谱》中就可寻到,《冒氏宗谱》1984年抄印180套面世,可惜《如》文作者,对这部存世甚多的宗谱很少研究,倒是对极为罕见的、清代的、藏之高阁的《冒氏家谱》、《冒氏世谱》、《冒氏族谱》大加鞭伐.我们对此不论其源、反究其未的现象,甚为困惑.笔者通过对《冒氏宗谱》的研究,寻找到冒氏的“根”,我们认为:如皋冒姓源自蒙古,如皋冒姓的“根”在蒙古,愿与《如》文作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如皋冒氏得姓本末辨兼论定居中原之蒙古族的来源冒舒一如皋冒氏在我国早期的谱牒学名著《元和姓纂》和通行的《百家姓》中并无著录。直到明嘉靖时凌迪知的《万姓通谱》和万历年间夏树芳的《奇姓通》两书问世,才开始出现冒氏,列为“奇姓”之一。冒氏始祖致中(东林),元...  相似文献   

3.
日前,国务院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下称《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首批《名录》共2392种,,汉文古籍2282部,包括简帛117种、敦煌文书72件、古籍2020部、碑帖7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包括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白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  相似文献   

4.
本刊2014年第一期《本期人物》栏目刊载《国际汉学家北京集结》一文,简要介绍活跃于当今国际汉学领域的翻译家、学者的学术简况及其在“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下称“座谈会”)的发言梗概,使读者对于国际汉学家群体有了概略性的了解与认知。我刊自本期开始,将在《中外学苑》栏目陆续选登“座谈会”部分与会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赵兴勤 《寻根》2009,(4):69-71
《顶灯》(或称《滚灯”),是多种地方戏时常上演的一个剧目。江苏省柳琴剧团也擅长此剧的搬演,曾带此剧赴日本、奥地利作文化交流演出。演员的精湛技艺,每每使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此剧目虽然流传甚广,然“顶灯”之渊源,却鲜有论者论及。韩健畅先生的《顶灯小考》(《当代戏剧》2007年第3期,以下简称“韩文”)一文,对“顶灯”之技来龙去脉作了较为清晰的表述,恰在某些方面弥补了这一缺憾,读后令人受益匪浅。但是,细细推敲,仍似有未尽之意,笔者拟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上海的3月,春寒料峭。上海博物馆(下称“上博”)人头攒动,争睹展览的国内外游客排起长龙。由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下称“乌馆”)、“上博”、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下称“协会”)共同主办,中意博联(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展览公司承办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15~20世纪》的首展,无疑成为5月上海第41届世博会一份来自文艺复兴故乡的隆重贺礼。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际古迹遗址日期间在江苏无锡召开的中国工业遗产(下称“工遗”)保护论坛,发表了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遗”保护的《无锡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宋史》刊出《陈抟传》后,历代学者对“陈传故里”颇有争论。《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2期发表唐代剑先生《陈传、张守真事迹考》一文,认定陈传是“毫州真源人”。笔者不敢苟同,现仅就笔者所见材料作一综述,以明其实。一、证明陈抟是“西蜀崇龛”(今安岳县龙西)人的证据有三个方面。第一,陈特自署“西蜀崇龛”人,是最有力的证据。宋淳熙(1174—1190)年间,由国史院编修吕祖谦(1137~1182)奉诏编辑的(圣宋文海)里,最早收入了陈传(易龙图序》,文未有“西蜀崇龛陈传序”的署名。这七个字是证明陈传是“西蜀崇龛人”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首都博物馆(下称首博)一年一度的“博物馆里过大年”迎新春系列活动,伴随其《牛年吉祥》和《牛年说牛》两个展览的开幕,为北京市民和所有观众送上首博牛年的祝福。  相似文献   

10.
王颖 《华夏文化》2008,(2):26-27
成公绥(231—273),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人,少有俊才,博涉经传,尤工辞赋,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所撰《隶书体》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篇论述隶书艺术的专论,也是西晋第一篇书论。另有《艺文类聚》、《文房四谱》、《全晋文》等书收录的《故笔赋》等。  相似文献   

11.
“教授”起源龚延明“教授”称谓,始于何时?王炳清等《简明中国教育史》(页94):“汉代太学教授通称博士。”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页29):“太学的教授称博士。”依此,能说明汉代已有教授官了吗?当然不能。所以,同样一个意思,在熊明安《中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12.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元皇大帝,民间奉为天上掌管文化教育的尊神。道教将民间信仰的“文昌”与四川地方大神“梓潼张亚子”合而为一,文昌帝君即张亚子。(明史·礼志)说:“道家谓,帝(玉皇)命梓潼掌文昌府及人间禄籍。”道教有《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本愿经》、《文昌大洞仙经》等道经。其中民间流传最广的是文昌《阴鸳文》。《阴骘文》以通俗的语言,阐发了道教的理想和追求,即建立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人人安居乐业,延年益寿,年无水旱之灾,人无伤病之忧。《阴骘文》浅显易懂,深为老百姓接受。数百年来,梓潼…  相似文献   

13.
在《圣经》中,“蛇”有关记载与种类较多。在中文版《圣经》中,较多以“蛇”“虺”(中国古书上,或称蝮蛇一类毒蛇,或泛称小蛇,或指蜥蜴类动物等)或“毒蛇”等记载,其种类不够明确。而在英文版《圣经》中,有Snake(为蛇、爬行动物)、Serpent(为大蛇、毒蛇)、Adder(为宽蛇)、Asp(为阿斯普蛇)、Viper(为蝰蛇)等。  相似文献   

14.
“第59届美国印制大奖赛”评选结果揭晓,上海有21件印刷品获各类奖项,其中获金奖的有4件,分别是上海界龙艺术印刷有限公司的《人头马Club》(包装盒),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国文化遗产——贵州省》,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的《秦俑》和《新世纪汉英大辞典》。由美国印刷工业协会主办的“美国印制大奖”素有印刷界“奥斯卡”之称,是全球印刷行业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印刷产品评比国际赛事。  相似文献   

15.
封富 《华夏文化》2009,(1):34-35
钟云舫,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于江津高牙乡青草碚,清宣统三年(1911年)殁,葬于江津油溪灯油坪。据民国版《江津县志》记载:钟云舫“性豪侠,博于文,生平著作甚多”。他工诗文、词曲,尤擅对联,遗世之作《振振堂联稿》共收对联1850余副,成就斐然,被后人誉为“联圣”。  相似文献   

16.
兰谱是“金兰小谱”或“金兰谱”的简称,也叫“金兰簿”。“金兰”语出《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心如金,气如兰”,即心如金子一般纯真、坚固,彼此品性投合,似兰花一样馨香。相互交换兰谱(亦称谱帖),是旧时结...  相似文献   

17.
张笑峰 《寻根》2011,(6):90-95
西夏于1038年立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其国号为“大夏”,自称“大白高国”或“自高大夏国”,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吐蕃等多民族的政权。西夏曾先后与宋、辽、金成鼎立之势。《宋史》称其为“夏国”,《辽史》《金史》称其为“西夏”。  相似文献   

18.
卞孝萱 《寻根》2007,(1):111-113
《槐聚诗存》有《赠乔大壮先生》诗。学生来寒舍,提出两个问题:(一)乔大壮是什么人?钱钟书对唱和的友人,如冒叔子、陈式圭、郭晴湖、徐燕谋、张挺生、滕若渠、许景渊、吴亚森、龙榆生、郑海夫、张荫麟、宋悌芬、周振甫、刘大杰、苏渊雷、向觉明、王辛笛、江骏卿、陈百庸、许大干、马先之等,均不称先生,为何对乔大壮尊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陈福季 《寻根》2000,(6):92-93
一九九九年,著名女作家苏雪林逝世,不少媒体称她享年一O四岁。一九九八年,苏雪林曾回到阔别六十多年的家乡安徽。《寻根》一九九九年第四期也曾刊出题为《苏雪林一O三岁回故乡》的报道。但有关工具书载.苏雪林的生年多为一八九九年。 “苏雪林(一八九九),原名苏梅,笔名绿漪、杜若、天婴、灵芬等。雪林是她的字。她原籍安徽省太平县岭下村。”(盛英等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苏雪林(一八九九)……”(马良春、李福田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 “苏雪林(一九OO-).女作家,…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华夏文化》2012,(2):34-36
“对待”一词,常见于易家书籍。“阴阳对待”的概念,是指阴阳相反而并立,相比较而并存。朱熹对此有过解释,他说:“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语类》卷七十六《易》十二《系辞》下,林学履问周易时所记)此处的“两物”是指阴阳两物。朱熹认为阴阳相对,又同时并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