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中街是密云县城主要街道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密云县政府加大对旧城的改造力度,逐步拆掉老、旧住宅楼,取而代之是舒适、环保、美观的世纪家园住宅小区,成为密云县精品卫星城的亮点工程。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密云县地处京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就有"渔阳古郡"之美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密云水库的修建,密云被誉为"华北明珠",成为著名的京华水源基地.迈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密云又被确定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如今密云县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其优势地位日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博物馆》2023,(S1):27-29
<正>“志愿讲国宝”线上文化宣讲系列项目是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以下简称故宫宣教部)策划,故宫志愿者参与撰稿并出镜,为公众讲解、介绍故宫博物院精品馆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线上视频节目。节目每期选取一件或一类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精品,在向观众介绍文物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同时,将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知识乃至展览信息向观众娓娓道来,希望以亲切、生动的形式向观众传递文物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对文物修复、保护、利用,再到博物馆、古城、创新等工作的指示,希望广大文博工作者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物与博物馆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和重要性;能够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文物、古迹、古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精神引领作用。作为文博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多种途径使文物活起来,从而使展览、交流、文创等以文物为主体的文化活动成为国家真正软实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将发展为大城市的卫星城,卫星城与大城市互补发展,并在卫星城自身发展过程中,或发展为中等城市,或与大城市连接成为大城市的一部分。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反映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文字、图表、声像、  相似文献   

6.
馆藏文物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保护和文化利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对馆藏文物知识进行有效组织,以满足用户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馆藏文物知识的需求。通过构建馆藏文物多粒度知识体系,从中粒度以及细粒度层面设计馆藏文物知识组织方法,并以馆藏文物的典型代表“后母戊”青铜方鼎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研究发现,馆藏文物多粒度知识体系对明确馆藏文物知识库分类管理机制、建立馆藏文物知识体系开放共享机制、完善馆藏文物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馆藏文物软硬件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故宫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抗日战争期间,为保护这一文化根脉,故宫文物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南迁、疏散(西迁)、东归,最终得以保全,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伟大奇迹。其中,全面抗战期间,故宫文物随着战事的变化不断西迁疏散,形成了南、中、北三条西迁路线。[1]成都是故宫文物西迁线路中北路的一个落脚点,故宫文物在这里存放了近13个月。在蓉各界人士对保护故宫文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故宫博物院也以其书画珍品展回馈成都人民。本文以成都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为依据,讲述故宫文物避难成都时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8.
文物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兼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带入了网络时代的新纪元,同时也对文物相关知识产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为了在促进文物资源传播和共享的同时充分尊重和保护文物的丰富价值和历史意义,亟需在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法律框架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我与故宫五十年》那志良黄山书社定价:20元作者历经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南迁、文物精品运台等重要的历史时期,一生与故宫及其文物结缘,是故宫历史和故宫文物的重要见证人和守护人,他在书中再现了这些往事。  相似文献   

10.
朱钢 《文化遗产》2008,(3):10-10
2008年7月15日,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支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服务队在中山大学启程,前往四川开展田野调查,协助当地保护文化遗产和重建精神家园。按计划,30余名专家、学者、志愿者将陆续在绵竹、北川、汶川、青川和都江堰等地开展工作。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高小康教授表示,本次灾区文化遗产损失严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迫在眉睫。地震导致以文物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损失严重,但文物因其有形的特点,损失易统计,也便于迅速展开抢救。相比起来,面临地震导致的环境改变以及传承人的伤亡,以无形之记忆、工艺、文化空间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显濒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更为急切。高教授指出,地震的发生,使自然生态发生巨变,同时将改变人文生态。面对变化,通过调查、保护、研究并提出对策,延续地方特色、保持文化多样性,是每个文化研究者和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服务队负责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宋俊华教授谈到了本次抢救和保护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当地已列入国家级、省级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以及未列入各级名录,但对当地人文生态有重大影响、且因地震面临灭失危险的非物质文化项目。本次服务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北京钟楼和鼓楼是古都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起点的两个单体建筑物,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地安门大街北端.钟楼在北,鼓楼在南,占地约13000平方米.1925年在鼓楼成立京兆通俗教育馆,楼上展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屠杀人民和抢劫财物的图片、实物与模型.1946年鼓楼为北平市立第一民众教育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人民文化馆.1958年改为东城区文化馆.1984年对鼓楼进行大规模修缮.1986年成立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1987年5月1日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2.
卞利 《文化遗产》2010,(4):24-30,66,158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提出的创新性尝试,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整体保护的重要途径。如何使保护区建设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目的,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2008年1月由文化部授牌正式设立的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朝相 《中国博物馆》2002,(4):62-63,79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自199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建馆以来,十分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遗产抢救采取了文物行政、文博专家和生态博物馆社区村民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文物行政的任务是组织和制定遗产保护的工作计划以及相关的后勤服务。  相似文献   

14.
赵勇 《西安档案》2003,(6):40-41
西安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于西大街北院门南端,东与市中心南北东西四条大街交汇处的钟楼相望。前几年,市政府规划修建了钟鼓楼广场,鼓楼全貌得以完全展现,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的鼓楼,装饰彩绘一新,更显得古朴雄伟,巍峨秀丽,“晨钟”、“暮鼓”,遥相应和,为古城的传统景观,增添了新的亮色。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原悬挂在鼓楼南北檐下,长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国际传播竞争中,新闻关乎国际话语权,是各国竞相发展、激烈角逐的领域.影视剧虽然娱乐色彩较重,但无形之中也是文化价值观念传输的重要载体,关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而且影视剧的政治色彩较淡,比较容易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从而被境外观众接受和喜爱.美国每年向其他国家输出大量的喜剧或故事片,就是为了实现商业利益与文化传播双丰收.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影视精品"走出去",但其前提与核心是影视精品的制作,其中包括全球观众认可的思想理念、精彩的故事内容、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叙事方式以及国际化的制作.为此,亟须努力探索新型的"国际化创作策略",逐渐构建适合中国国情、能与西方竞争的影视精品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为适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自1997年启动以来,在推进精品工程,发挥示范效应,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奉献大众等方面的作用日渐彰显,并逐步发展成为备受文博系统内外瞩目的知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7.
张树锋 《新闻窗》2011,(4):128-128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淳朴,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其中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也就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博物馆作为保存、保护文物,展示先民智慧文化,服务公众教育的重要场所,"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好像一条神秘的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物馆》2009,(3):56-56
“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是根据2004年7月29日召开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会议精神,打破区域分割,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提高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的重要实践。该展于2004年9月30日至2005年1月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汇聚了泛珠三角区域11省区博物馆的展品,参展文物都是各省区馆藏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20.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题系列报道的书籍《知识界的抗争》,追溯探寻了全面抗战时期尤其是南京沦陷前后,南京知识界面临劫难的遭遇、投身抗战的壮举.这本书包含11个篇章:国立中央大学炮火中西迁、张恨水风雨飘摇中创办《南京人报》、国立中央图书馆“流浪”记、南京博物院百万文物大西迁、林学大师陈嵘冒死入虎穴、金陵女子大学西迁、留守南京保护校产的建筑师齐兆昌、鼓楼幼稚园撤往江西、国立药专创办之初被迫西迁、南京盲哑学校师生抗战往事、鼓楼医院传奇军医周纪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