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日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对93名小中大班幼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同伴关系的选择性逐渐增强,(2)幼儿期存在明显的同性别交往倾向,(3)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评价标准逐渐统一,由主观盲目向客观标准转变.因此,教师要注重幼儿同伴关系的培养,帮助幼儿发展社会交往技能.要注意帮助幼儿学习:(1)与其他小伙伴主动接触,(2)维持积极的关系,(3)合理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2.
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研究日益受到各国幼儿心理与幼儿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它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心理健康的促进、智力的发展等各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过去主要运用于青少年以上被试的一种社会测量法——同伴提名法,正被逐步应用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之中,成为研究幼儿同伴交往的有力工具。由于幼儿年龄小,心理发展水平有  相似文献   

3.
巫少波 《考试周刊》2012,(83):179-180
本文通过同伴提名法,对海口市某小学四(10)班同学做了调查,发现该班级同伴关系有:一般型、被拒绝型和矛盾型。家长和老师应根据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儿童给予不同的关注和帮助,促成家校合作,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小学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现状与关系,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同伴提名法对拉萨市2所小学265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小学学困生的正向提名得分、社会喜好得分显著低于优秀生和一般学生,负向提名得分显著高于优秀生和一般学生;社会影响的得分低于优秀生,大于一般学生;小学学困生的存在孤独感人数的比例较低,学困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学生和优秀生;小学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测查了山西省阳泉市某所小学共544名小学儿童,旨在探讨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同伴接纳对小学儿童人格的影响.结果发现:(1)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师生互动,消极反馈维度对小学儿童人格外倾性与亲社会性维度具有预测作用;(2)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师生互动,消极反馈维度通过影响同伴接纳水平,间接影响小学儿童人格外倾性与亲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同伴接纳为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同伴群体的最初形成时期,教师权威在其形成过程中作用重大;小学低年级儿童同伴群体以同性同伴群体为主,有学习型、娱乐型、顽皮型、儒雅型同伴群体。从不同类型同伴群体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探讨其对儿童社会化、自我概念形成的启蒙教育作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权威的调控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感是一种消极、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儿童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同伴关系在本文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调查法,对4-5年级共258名儿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孤独感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学生接纳他人水平与被人接纳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伴等级评定法对小学二、四、六年级共762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321;儿童的年级和性别对该相关程度存在显著影响(F(2,756)=21.524,,P=0.000;F(1,756)=14.521,P=0.000),二者交互作用也达到显著(F(2,756)=6.40,p〈0.01)。结论:小学儿童接纳同伴水平与被同伴接纳水平间存在弱相关,且该相关受到性别和年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同伴接纳对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物质主义的链式中介作用。在武汉市三所小学选取478名五、六年级的流动儿童,运用同伴提名法、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儿童版(MVS-c)、自尊量表(SES)、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问卷(CB)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同伴接纳、物质主义价值观、自尊、外化问题行为四者均显著相关;同伴接纳对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很强的直接预测作用,也会通过物质主义价值观和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而影响外化问题行为,还会通过自尊、物质主义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外化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ADHD儿童的师生关系、情绪行为问题和同伴接纳的关系,探究同伴接纳在师生关系和情绪行为问题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师生关系问卷、同伴提名法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130名3—5年级ADHD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ADHD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同伴接纳、师生关系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伴接纳在师生关系和情绪行为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行为问题及同伴侵害问卷为工具,以252名4~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完成对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2)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的维度与儿童行为问题、身体侵害相关,校标效度较好.(2)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5 ~0.75之间.  相似文献   

12.
错误信念认知是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发展心理学家常常通过儿童对他人信念的认知来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本研究以两项错误信念任务、家庭环境量表及同伴提名法为研究工具,考察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及家庭环境和幼儿同伴关系特征,探讨家庭和同伴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为4岁.(2)同伴地位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显著影响.(3)社会偏好性、家庭亲密度、家庭矛盾性和家庭娱乐性均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孤独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小学生社会性适应的性别差异,研究选取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儿童作为被试。采用修订的班级戏剧问卷和同伴提名法对儿童的积极社会行为、攻击冒犯行为、敏感退缩行为、师生关系和同伴接纳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发现:在社会行为上,女生表现出更多的积极社会行为和敏感退缩行为,男生则表现出较多的攻击冒犯行为。在师生关系上,女生更容易与教师建立亲密的关系,男生更易与教师建立冲突和依赖的关系。在同伴接纳上,女生受欢迎程度更高、男生受拒绝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儿童同伴文化是指儿童在与同伴互动交往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包括他们创造和分享的日常活动、创生出的活动、价值观念及思想等。同伴文化的创造往往反映了儿童内在的成长需求,反过来,比较稳定的同伴文化又会促使儿童对认知和行为做出调整。为了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地理解、陪伴和引导儿童的成长,多角度观察、研究、理解儿童同伴文化,并以谨慎的姿态介入儿童同伴文化,是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和挑战。通过对儿童同伴文化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并客观地评价儿童在同伴互动交往中行为的积极性和问题所在,从而有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陪伴、引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松华 《科教导刊》2024,(8):143-145
近年来,同伴介入法已被广泛运用于我国自闭症儿童的干预研究中,并被证实能够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为探讨同伴介入法应用于自闭症儿童干预研究的进展情况,文章从参与对象、目标行为、研究设计、干预结果等方面入手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增加同伴介入法本土化实证研究;建立被试与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加社交可能性;丰富介入同伴的多样性;探索同伴介入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张文新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陈欣银等人修订的儿童社会行为量表、社会提名法等对82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考察中小学生受欺负的状况,及与其行为表现、同伴关系之间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中小学生受欺负的发生率比较高,且相当稳定;(2)中小学生受欺负与同伴接纳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拒绝显著正相关,即儿童受欺负频次越高,其同伴接纳越少,同伴拒绝越多;(3)在中小学中,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儿童受欺负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受欺负频次通过社会行为中的攻击行为和羞怯-退缩行为间接地影响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巴金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一事,在历来的巴金研究成果中已屡屡被提及。但关于巴金何年最早被提名及其具体情况,相关言说或语焉不详,或莫衷一是。事实上,巴金早在1975年就曾被法国学者提名。提名的具体情况,可从《明报月刊》1975年11月上的文章见出。然而在巴金的言说中,我们无从知晓他1975年时是否知道被提名及其反应。巴金1975年以降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与他2000、2001年的态度一脉相承,与他初登文坛时的创作理念密切相关,也可能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采用自编《幼儿学习品质发展调查问卷》,以三所幼儿园的小、中、大三个年级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带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考察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同时,用同伴提名法调查幼儿的同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学习品质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幼儿学习品质与同伴交往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社会测量法,测查小学阶段蒙汉儿童异性同伴相互交往的状况。旨在研究蒙汉小学生异性同学之间是否能建立正常的同伴交往。对测查的结果作t检验、方差分析等。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蒙汉、城乡儿童,异性同伴相互交往的程度远远低于同性伙伴相互交往的程度,异性同学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往;异性同学相互交往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